首页历史趣闻华野作战伤亡惨重,粟裕却急令:严禁上报伤亡数字,事后才知高明
65851

华野作战伤亡惨重,粟裕却急令:严禁上报伤亡数字,事后才知高明

我要新鲜事2023-05-24 05:42:040

1948年11月11日晚,粟裕率领华野将士将12万的黄百韬兵团尽数包围在了小小的碾庄一带。

在战役的前几日,黄百韬军团利用国民党的火力优势和人数优势顽固抵抗,给解放军的围攻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仅仅在11、12日这几天,解放军华中野战军的五个纵队便出现了上万人的伤亡。

面对着一个个的同志们倒下,队伍中的焦虑情绪不断蔓延。

就连粟裕将军最为信任的部下陶勇将军,看着不断爬升的伤亡数字都面露难色。

但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此时身为总指挥的粟裕将军却临危不乱。

他不仅不断鼓励着身边的战友和将军们继续战斗,还对下了一条奇怪的命令:严禁将本次战役的伤亡数字进行上报。

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黄百韬是国民党中将,出身贫寒,早年毕业于中华民国江苏军官教育团,随后进入江苏省的省防部队先后担任排长、连长。

在北伐战争中,黄百韬被奉系所俘虏,由此成了奉系的旅长。

北伐战争胜利后,黄百韬审视夺度,又果断地投靠到了蒋介石麾下,

再次从奉系军阀的旅长升任为了国民革命军第41师的师长,在短短的几年内,实现了从连长到师长的三级跳。

抗日战争期间,黄百韬的官职一升再升,从1938年的国民党冀察战区参谋长被提拔为国民党陆军第25军的军长。

但奇怪的是,在黄百韬的升迁历程中,无论是北伐战争,还是抗日战争,黄百韬以及他的军队都少有出色的表现

尤其是在抗战中,唯一能够算得上亮眼的便是黄百韬制定了1942年中日浙赣会战的作战计划,并且亲赴前线指挥战斗。除此之外,黄百韬便几乎再无可以拿得出手的战绩。

不过相比于其他战争,黄百韬在内战中的表现则如同换了一个人一般。

解放战争初期,黄百韬所率领的25军被整编成了25师,首战便是面对我军粟裕将军所指挥的宿北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粟裕表现神勇,独自面对国民党军的七次进攻而七战七捷,打得诸多国民党将领苦不堪言。

但独独黄百韬部下的顽死抵抗,让粟裕将军感觉到了棘手。尽管最后被粟裕击败,可黄百韬没有溃逃,反而迅速地休整,对我军的华北解放区展开了疯狂的进攻,先后攻占了泰县,高邮,宝应,盐城,阜宁等地区,极大地压缩了我党我军的生存空间。

1947年孟良崮战役爆发,国民党74师师长张灵甫深陷我军包围圈。

正当我军即将全歼74师之际,黄百韬亲率25师全部兵力前来支援,与我军血战良久,几乎快要将我军的包围圈撕开一条口子,好在最后没有成功。

1948年,豫东战役爆发,在我军的强大攻势下,国民党守军伤亡惨重,防线几度崩溃。此时又是黄百韬率军前来支援,打了粟裕将军一个措手不及,险些导致我军大败。

经过这几次战役,我军上下都知晓了黄百韬这位猛将的存在。

尤其是粟裕将军,几次对黄百韬的苦战让他不得不忌惮黄百韬,这也直接导致了后面碾庄战役重大伤亡的发生。

1948年9月,在济南战役结束后,粟裕将军敏锐地感觉到蒋介石大势已去,于是9月24日,粟裕将军向中央军委致电,建议发动淮海战役及其相关建议。

次日,中央军委以及毛主席便给予粟裕将军答复:

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 并指示粟裕将军:“你们第一个作战,应以歼灭黄百韬于新安、运河之线为目标。”

中央军委的命令与粟裕的考虑不谋而合,但考虑到黄百韬兵团的强悍,为了不让其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绊脚石,在淮海战役一开始,粟裕将军便做好了要不顾一切代价彻底消灭黄百韬部的计划。

进入11月后,作战计划已大致制定完毕,淮海战役正式开始。

6日,粟裕将军亲率华野16个纵队以及冀鲁豫、江淮两军区的两个独立团总共40余万的兵力,从徐州东南北三个方向向驻扎在新安镇的黄百韬兵团扑杀而来。

与此同时,国民党军以及黄百韬军团也察觉到了粟裕兵团的杀气,一边向西撤退,一边向蒋介石呼叫支援。

等到8日凌晨,粟裕将军派出的华野九纵侦察营赶到新安时,黄百韬兵团已经撤离了十几个小时。听到这个消息,粟裕将军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要知道

在最开始中央军委制定的计划中,淮海战役本应该到8号才正式开始。那时候的他便预料到,一向狡猾的黄百韬可能会跑,于是将战役的开始日期提到了6日。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即便如此黄百韬还是撤离了,失落的情绪一时笼罩了整个司令部。

不过,粟裕将军可不是那么容易放弃的人,与国军交战多年他清楚地知道,在国军进入战略防守后,士兵的士气早已下降得严重。

再加上黄百韬兵团是杂牌军,机械化程度和士兵素质都很差,虽然已经跑了十几个小时,但一定可以追得上。

其次,国军内部派系斗争严重,在我军情报部门的离间下,黄百韬和其他国军将领之间的关系并不好。

这也就意味着,一旦黄百韬部被我军包围,那么只要足够果断,便能将黄百韬整个吞下。想到这里,粟裕将军紧急下了三道命令:

首先,电告山东兵团第七、第十、第十三纵队,从徐州东南插入,截断黄百韬的西逃。其次,命令十一纵队和江淮军区独立旅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配合山东兵团,一部分从新安镇出发向西夹击黄百韬。

最后,第四、第八纵队沿陇海路北侧向西追击黄百韬。

三方面部队要克服万难,不顾一切代价完成任务,切勿让黄百韬部逃离。

收到命令后,各部队立马出动,按照粟裕将军的部署对黄百韬展开了围追堵截,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而正如粟裕将军所预料的一般,黄百韬部逃亡速度缓慢,国军各部队之间成功地被各部门所阻截,难以支援黄百韬。

10号,黄百韬及他的12万部下到达了碾庄圩。碾庄圩是个仅有200户人家的小村落,面积极小。

在这里,逃亡了两天的黄百韬命令士兵建立起各种工事,想着能撑多久就撑多久,坚持到援军的到来。

而就在第二天,粟裕所部署的三方面部队就已经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彻底地将黄百韬兵团包了饺子。直到此时,粟裕将军紧绷的神经才稍有缓和。

就在此时,一个好消息传来:黄百韬的援军69军已经在10号与我军正式展开激战,预计将在11号中午被我军彻底歼灭。

听到这个消息,粟裕心中大喜,决定在69军被消灭后,开始对黄百韬部展开第一次围攻。

11日下午,69军被我军全歼,军长陈章自杀。11日晚上,围歼黄百韬兵团的战役正式开始。

随着一声枪响,漫山遍野的华野解放军战士从四面八方向中央的黄百韬军团杀去。

碾庄中的黄百韬兵团也做好了拼死抵抗的准备,原先低矮的民房中喷射出了无数条火蛇,向着冲锋而来的华野战士倾泻而去。一时间,嘶吼声,枪炮声响彻了整个碾庄,场景十分地惨烈。

然而不同于以往国军士兵的一触即溃,黄百韬兵团的顽抗程度大大出乎了我军的意料!在这种情况下,华野众纵队连续围攻了两天两夜,伤亡已经达到了上万人之巨,可依旧没能突破黄百韬的防线。看到黄百韬似乎有死战的决心,蒋介石也豁出去打算尽力救援!

13日,

接到蒋介石“不顾一切营救黄百韬部命令”的杜聿明也加入到了战场之中。

随着轰炸机不断起飞,无数的炸弹落在了华野将士们的身边。在这样猛烈的炮火下,我军战士很快便伤亡惨重!

据统计,杜聿明的空军轰炸了几十分钟,以碾庄为中心的我军40余里防线沦为了一片火海。

等到炮火声刚刚消散,还没等我军从阵地中缓过神来,国军的坦克和火炮便又对我军的包围圈发起了攻击。

得知救援力量已经向碾庄开进的消息后,黄百韬兵团也开始对我军进行猛烈的反击。一时间

我军腹背受敌,战局开始往对我军不利的方向发展。

看着华野的将士们不断折损,粟裕身处指挥所,心里也是十分的不好受,他此前刚刚舒缓没多久的神经又一次紧绷到了极点

正在他站在地图前思考应对之策之时,四纵司令陶勇向他报告:单单只是在对黄百韬的围攻上,四纵便已经有近5000人的伤亡,这个数字已经接近四纵总人数的1/4。

而且其他部队的伤亡情况比起四纵也是只多不少。虽说国军的伤亡更加严重,但是这样的伤亡已经远超了粟裕的预期。

此时的粟裕将军明白了,自己太过于低估黄百韬部的顽强,也低估了国军对黄百韬的重视了。

要知道在以往与国军的战斗中,我军“逐个击破”的战术可谓是所向披靡。

国军一方面军被围,另一方面军前来拼死救援是极其罕见的。

可中央军委和粟裕将军都没想到,身为杂牌军的黄百韬被围,杜聿明的中央军竟然能够倾巢全出的前来营救。

但粟裕明白,战斗已经进展到这一步了,想要争取淮海战役的胜利,黄百韬必须死,即便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值得。

而自己身为一军之将,在战局进展到胶着之际,绝不可在纠结伤亡了,必须要杀伐果断,不然只会断送一切。

想到这里,粟裕将军急电各部,传达了两个指示:

首先,围攻剿灭黄百韬部的计划不变,各部不可再猛打猛冲,需要针对黄百韬的排兵布阵,逐个击破。

黄百韬的12万兵力经过几天的激战已经折损大半,只需要有计划地推进,便可以温水煮青蛙,有条不紊地吞下他。

其次,从作战开始后,各部队不许再上报各自的伤亡数量。

在粟裕的指示传达下去了后,收到命令的各部队也冷静了下来,放弃了之前的作战方式,开始排兵布阵。

14晚,华野军委召开会议,由副政委兼山东兵团政委谭震林、山东兵团副司令王建安统一指挥战斗。

会议中,军委成立了攻击集团,并根据粟裕将军的建议绝对采取“先打弱敌,后打强敌,攻其首脑,乱其部署”的战法,谨慎推进战线。

15日,各部队休整一天,16日进攻的号角再次吹响!

按照部署,各部队很快对预定的作战目标发起进攻。

在这次作战中,黄百韬军团依旧如往常一样顽强抵抗,我军进展的脚步依旧缓慢。

而不同的是,我军的进攻节奏和方向都比上次作战时更加的有计划,有规律,伤亡也降低了许多。

我军先对黄百韬较弱的部队发动攻击,等这些部队被消灭了再去攻打黄百韬实力较强的部队。

如此一来,黄百韬部牵一发而动全身,在16日还能勉强坚持防守,等到了17日便再难以坚持。前黄滩、后黄滩、庄桥等多个点位便相继被我军突破。

随着18日我军坦克部队的到达,碾庄战役的第二阶段以摧枯拉朽的速度结束,仅仅三日,我军便基本扫清了碾庄的外部守军。黄百韬主力军团中的44军、100军几乎被我军全歼。

此外,由于多方面部队的联合作战,

前来支援黄百韬的杜聿明等人也被死死地阻隔在了碾庄之外。

这也就意味着黄百韬及其残部已经无处可逃,战役也即将进入最后的决战阶段,消灭黄百韬。

在简单地打扫战场休整过后,粟裕将军和华野军委决定在19日晚进行最后的决战,攻打黄百韬司令部所在的碾庄。

不同于此前的作战,碾庄不大的村落中盘踞了数万国民党军队与众多的碉堡和工事,我军的每一步突破都可能意味着更加巨大的牺牲。

因此在决战之前,粟裕将军特地决定连夜驱车前往一线慰问将士们。

此时,我军阵地中部队大多伤亡惨重,有些部队已经有将近半数的士兵永远地长眠在这小小的碾庄里

而剩下的士兵们也都大多带着伤病。

不过战士们却没有因此垂头丧气,听说粟裕将军前来慰问他们了,纷纷地握紧手中的钢枪,露出了坚毅的眼神,誓死剿灭黄百韬的杀气依旧不减。

见到这一幕,粟裕将军既为他们的壮烈感到悲痛,又被他们的气势深深感染。

在这段时间中,他虽然严令要求部队禁止上报伤亡人数,但他也明白,接下来的战斗,华野可能会遭遇更大的伤亡,只有一鼓作气地拿下黄百韬,才能真正地犒劳这些将士们。

想到这里,粟裕将军又坚定了几分信心。

19日晚22点,决战按原定计划正常进行,华野的炮火如雨点一般地砸在了国军的阵地上。

随后,困兽犹斗的黄百韬兵团依旧发出了猛烈的反扑,与我军在暗道、工事、堡垒、农村等等各个地方展开作战,令四野的将士们吃了不少的苦头。

期间,为了争夺唯一进入碾庄的通道——一座石桥,华野9纵的突击队员们先后有百十余人倒在了国军的机枪下,鲜血几乎染红了石桥下的壕沟,但却从未有人退缩。

虽然他们的身边不断有战友倒下,但只要能够胜利地剿灭黄百韬,那么对于华野的将士们而言,付出再多的牺牲也是值得的。

一位被活捉的黄百韬部机枪手回忆:

“他们(解放军)就好像不怕死一样,拼了命地往前冲锋。”

就这样,在9纵突击队的英勇突击下,石桥最终被攻破,我军掌握了进入碾庄的唯一入口。在随后的战斗中,黄百韬部兵败如山倒,碾庄基本被我军攻占,仅剩下为数不多的国民党残部边打边退。

21日晚21时,粟裕将军下达了彻底歼灭黄百韬的命令,

拼死抵抗的黄百韬残部又一次与华野的将士们爆发了一场死战。

不过,这只是黄百韬最后的疯狂了。

仅仅一日后,黄百韬的残部便被清扫干净,仅剩黄百韬带领极少数人从西南方向突围。黄百韬在逃亡的路上负伤,自感无力回天,绝望中自杀身亡,而未能被我军活捉。

至此,碾庄战役以我军的胜利彻底结束。

战役中,我军共计俘敌正规军八万四千零四十六人,歼敌四万六千七百九十四人,总计一十三万零八百四十人,堪称是一场大胜。

可为了赢得这场胜利,我军也付出了不小的伤亡。据记载,在1948年年底粟裕将军向毛主席的报告中曾这样写道:

“碾庄作战进到一周时,参战各纵至少已伤亡达5000人,原有战斗人员所剩无几,且大部为纵师团营之非战斗人员及半战斗人员。”

碾庄战役也是解放战争中解放军伤亡最大的几场战役之一。

战役只进行了一周,华野的战斗人员便已经折损了一半,这对于本来家底就不厚的华野来说,简直是难以接受的。

自从解放战争开始以来,黄百韬便是华野的死对头,无数的华野将士都倒在了他的手下。

因此对于粟裕而言,碾庄战役必须胜利,华野必须消灭他,只有这样才能为死去的将士们报仇,为淮海战役最终胜利为全国的解放奠基。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付出再多的牺牲也是值得的。其实在战役进行时,伤亡巨大粟裕不是不知道!但在那种情况下,不断上报的伤亡无疑会一直磋磨着粟裕坚定的心,而为了不半途而废,兵行险招也是无可奈何之举!

作为国内大兵团作战的顶级指挥者,粟裕将军曾在莱芜战役后总结出七条经验教训。其中一条便赫然写道:

“大兵团作战,情况瞬息万变,除非敌人实行总退却,个别部队决不能改变整个部署的决心。”

两军作战,动辄万人伤亡乃是常事,而军中的指挥官若是因为一时的伤亡动摇了军心,影响了部署,便只会造成更大的影响。

这种能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大局观,想必便是粟裕将军能够赢下碾庄战役的根本原因吧!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