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年浙江农民盖猪圈,上山采石料,结果挖出高官墓葬和107件国宝
1956年的冬天,浙江省临海县括苍镇的张家渡村,一位村民在山上挖到宝贝的消息不胫而走。
一听说山中有宝贝,此后的几天,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带着工具前往山上,大家在山上发现了一座墓穴,众人如获至宝。
消息很快就被当地的文物局获知,文物局第一时间就派来了专业的考古人员进行开采和调查。
那么,这座墓穴的主人是谁?墓穴中为何会有如此多的宝贝?村民们是怎么发现这些宝贝的?
那年冬日,暖洋洋的太阳照在张家渡村村口的小路上,这几天,聚集在村口晒太阳的村民们总是围在一起窃窃私语,似乎在密谋着什么。
作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其他季节整日都忙着各种农活,只有在冬天的时候,他们才能有闲暇的时间,聚在一起拉拉家常,聊一会天。
说话间,只见村口远处走来了几个村民,满脸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顷刻间大家就都围了上去,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阵惊叹声。
原来前两天村子里有一位村民在山上挖到了宝贝了,这个消息一出,男女老少便都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结伴去山上寻宝,而且每个人都没有空手而归,其中带回来的还是一些非常值钱的玩意儿。
彼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全国上下人民的日子都不富裕,有的偏远地区的百姓可能连吃饱饭都成问题。
所以,村子附近上山有宝贝这件事,在当时这样一个名不经传的小村里是一个不小的发现。
由于上山挖宝贝的村民络绎不绝,一时间山上遍布大大小小的坑,而且半山腰上的一堆乱石也被村民清理得干干净净。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是刺激着每一位村民的敏感神经,原来在一堆乱石下面,有着古代的一座墓葬...
由于古墓露出了一个角,所以才会有大量的金银玉器暴露了出来。
村民们将这些宝贝一抢而空后,其他的事情似乎并不怎么关心,所以古墓下到底有多少陪葬品无人知晓。
除了这些东西以外,在墓葬的周围还有一些石像,比如石虎、石马、石羊等等,这些东西的出现又给此处增加了一份神秘感。
那么,第一个村民是怎么发现这些宝贝的,在发现这些宝贝以后他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临海县城虽然离海不远,但是在张家渡村的周围却大多数是低的山脉和丘陵,村民们日常也就是靠山吃山。
当时,一位村民家中要修缮猪圈,因为在村里找不到合适的石材,所以他才上山找石料。没想到的是,石头没挖到,一镐下去竟然发现了不少宝贝。
根据这位村民讲述,那天他像往常一样前往王庄山,走到半山腰的时候,发现了一块有着花纹的石头。
当时他就觉得这些石头体积非常大,感觉不像是天然形成的。
但是,当时因为是冬天,山上寒风凛冽,他也没有时间多考虑,一心想着尽快把石头弄回家,赶紧把猪圈修好。
紧接着,村民就用手里的镐用力刨了下去,他忽然发现土里有金闪闪的东西,在太阳下格外引人注目。
这个发现让村民十分兴奋,他觉得地下一定有宝贝,当时,就把找石头的事儿抛之脑后,赶忙又在土里多挖了几下。
很快在一堆乱石和泥土中,他发现了一些金银首饰和器具,而且这些东西看起来有一些年头了。
想着临海县曾经也是杰出人物辈出,这些东西莫不是那些先辈名人留下来的宝贝吧。
想到这里,农民手里的镐就停不下来,一下一下越刨越深。
人类的本性历来都是贪婪的,何况还是在无意之间碰到了一个大便宜,谁会轻易放过呢?
接下来他挖出来的东西越来越多,有不同形状的金银器具,还有各种女性的饰品,比如金簪子、金戒指等等。
这些东西不仅外表精美,而且有一些还镶嵌宝石一类的东西,虽然农民不知道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用的,但是一看就知道很值钱。
于是,他也顾不上什么石头,赶紧用衣服包着这些东西,神色匆忙、一路小跑就往家里走。
可是,这种消息在一个人口也不多、面积也不大的小村子怎么可能隐瞒得住呢?
山上有宝贝这件事很快就在村子里传开了,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村民纷纷前往山中寻宝的那一幕。
县里的有关部门得知村民在山上发现了墓葬的事情后,经过初步调查和了解,认为事情并不简单。
于是,他们很快便组织了一队考古人员前往此处,进行墓葬的挖掘。
由于前往山上的村民太多,墓葬周围的碎石和杂草基本上被清理干净了,整个墓葬的挖掘工作进展得比较快。
比如,墓葬中有两件比较不常见的物品——金丝冠和金扒耳。
这两件物品除了是用纯金打造的以外,上边的纹路也十分精巧,由此展现出了极为精湛的工艺水平。
经过几天的现场挖掘和勘探,根据墓葬的结构和各种陪葬品来看,考古人员认为这座墓葬的属于明朝,而且墓主人应该是一位品阶不低的官员。
另外,墓葬里挖掘出来的由20块金带板组成的金带板,也只有地位比较高的官员才有资格佩戴。
还有墓葬周围出现的石人、石马等石像生,足以验证考古人员的猜测。
除了收集了这些线索,还有一个发现也证明了这座墓葬主人的身份十分尊贵。
那就是在墓葬的入口处,有两个华表,上边的图案还十分精美,不得不让人佩服当时工匠们的巧夺天工的手艺。
墓室的主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此高贵的身份为什么会埋在如此简陋的地方?
在查阅了很多资料后,考古人员基本确定这所墓葬的主人是明朝的官员王士琦。
根据康熙年间编写的《临海县志》里记载:明朝官员王士琦死后,被安葬在了临海县以西的山上,那里指的正是村民发现墓葬的王庄山。
王士琦是明朝的一位封疆大吏,出生于台州临海县,因为父亲是朝廷的官员,所以他长大后直接去了国子监读书,于公元1583年考取了进士,从此开始了他的为官之路。
王士琦先后担任了福州太守、重庆太守等职。
公元1589年,明朝官员一位叫做杨应龙的官员嚣张跋扈、作恶多端,想成为四川的土皇帝,因此发动了播州之役。
在平叛这场战乱中,王士琦以过人的胆识和气魄,独自一人骑马前去招抚杨应龙,事后因功被提拔为四川按察副使。
另外,说起明代的抗击倭寇的官员,很多人都知道戚继光。其实除了戚继光之外,王士琦在抗击倭寇方面也有着赫赫的战功。
王士琦熟知兵事、能文能武,朝廷派他去帮助朝鲜王抗击倭寇。
在王士琦的指挥下,倭寇被赶出了朝鲜,但是王士琦却从来不居功自傲,就这样他不仅赢得了朝鲜官兵的一致尊敬,而且他们还特意为其立下了《去思碑》以作纪念。
公元1616年,王士琦被派到大同担任巡抚。
当时的山西是明朝的边界地带,因为他兢兢业业、善于治军,同时采取刚柔并齐的做法与异族进行周旋,才实现了边境数年的太平。
两年后,王士琦奉命担任江南巡抚,由于整日的积劳成疾,还没等他出发上任,就在山西突发疾病去世,随后,他的尸首被家人运送到了老家安葬。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数百年后王士琦的墓葬竟然被一名上山挖石头的百姓发现了。
根据史料记载,王士琦为官清廉,别看他官越做越大,但是家里却越来越穷。
因为生前太过贫穷,这位身居高位的清官只能以草席包裹着遗体,放在了一个破败的棺材中下葬。
王士琦是一位两袖清风的官员,他下葬的棺椁也十分破败,那么在他的墓葬中为什么会有无数的陪葬品呢?
对于张家渡村的老百姓而言,他们并不知道王士琦是谁,但是当听说这个墓主人生前是一个清官后,对此纷纷表示怀疑。
那么,王士琦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当初他是否为了掩人耳目,而在世人面前做出了一番假象,还是背后另有原因?
考古专家带着各种疑惑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终拨开历史的迷雾,答案出现在了《明熹宗实录》中。
天启皇帝朱由校即位后,他得知了王士琦生前的种种事迹。
朱由校对于这样一位屡立大功的清廉官员,只能以草席裹尸的悲惨结局收场,不禁十分感动和心痛。
于是,他下令要对王士琦重新进行“厚葬”。
在召来礼部的官员商议以后,对于墓葬的修缮工作便开展了起来。
考虑到王士琦一生立下了无数功劳,几乎没有犯过什么错误,所以,他墓葬的规则被提高了。
而且天启皇帝还命人在他的墓前修建了一座石碑牌坊,上边写着“天恩赐地”四个大字,由此,墓葬中出现了无数金银珠宝、器具也就解释地通了。
王士琦在生前曾经告诫自己的后辈,他死后的身后事一定要从简,坚决不能铺张浪费,他的子女也严格按照他生前的要求执行。
但是,他的功劳没有被君王遗忘,除了得到了皇帝的充分认可以外,墓葬也被重新修建,还放上了大量的金银珠宝。
随着所有的疑问都找到了答案,王士琦本人生平事迹的考察和墓葬的挖掘和研究工作终于告一段落。
为了后续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考古工作人员一户一户敲开了村民家的门,想要收回那些被他们带回家的宝贝,同时非常耐心地给乡亲们解释原因。
朴实的村民们虽然对考古工作人员的话似懂非懂,但是在得知这些文物属于国家财产且墓主人是一名爱国爱民的古代将领后,丝毫没有任何隐瞒,无一例外都如数上缴。
没想到,因为一位农民的无意之举,不仅发现了百余件宝藏,而且还让一位明朝的大英雄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中。
对于那些曾经不了解,甚至都没听过王士琦大名的人来说,通过这件事,大家不仅了解了他在历史上立下的不世之功,而且还十分敬佩他为官时的清廉作风。
十分幸运的是,在张家渡村村民发现这座墓葬之前,它没有被盗墓者光顾和破坏,所以在发现时还较为完整,从而为明朝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参考价值。
经过统计,王士琦墓葬里一共出土了107件文物。1995年,经过国家文物局5位专家的鉴定,所有出土的文物都被认定为国家级文物。
其中,有像束发金冠、金扒耳、金带板等22件文物,还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些文物的总价估值达到了十亿元以上,数额十分惊人。
现如今,这些文物都被收藏进了浙江省博物馆,供游客参观。博物馆内的讲解员每次也都向每一位游客讲述王士琦的英雄事迹。
历史和现实之间永远都会有着一条巨大的鸿沟,因此,考古工作才成为了帮助人们揭露历史真相的途径!
作为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华夏大地下到底掩埋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任何人都没有办法准确预测。
历史从来都不会遗忘任何一个人,虽然王士琦为人朴素低调,不愿留名,但是随着浙江农民的奋力一镐,为世人刨出了“清官尸裹草席下葬,墓葬中却堆满黄金”真相的同事,王士琦伟大的功绩也将会被一代又一代人传颂。
- 0000
- 0001
- 0000
- 0000
- 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