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震怒欲杀明珠,关键时刻明珠交代妻子:举报我谋反,就能救我
康熙十二年(1673年),由于朝廷实行激进的“撤藩”政策,惹怒了平西王吴三桂。
吴三桂趁机造反,一路势如破竹拿下了几个城池,誓要将康熙取而代之。
康熙也不是好惹的,他立马派兵镇压,最终实现了“平定三藩”的大业,而当初建议撤藩的大臣纳兰明珠也因此获得了康熙的倚重。
不过,有句话叫——人怕出名猪怕壮,后来,纳兰明珠被人捏住小辫子,并弹劾到了康熙那里,康熙一怒之下将其扔进大狱。
几天后,纳兰明珠交代前来探监的妻子:赶快举报我谋反,这样才能救我!
妻子照做后,果然保住了纳兰明珠的命。
那么,纳兰明珠为何要“自黑”?他又是如何通过“自黑”的方式,让康熙饶恕了他呢?
这要从纳兰明珠的上位史说起...
纳兰明珠生于天聪九年(1635年),其父亲叶赫那拉·尼雅哈由于率部归降于努尔哈赤,被授予佐领官职。
后来,叶赫那拉·尼雅哈的妹妹,也就是纳兰明珠的姑姑——孟古哲哲嫁给了努尔哈赤,成为了清朝皇妃,并生下皇太极。
基于这几层关系,明珠从出生起就被赋予了皇亲国戚的显赫身份。
成年后的纳兰明珠,又娶了康熙皇帝堂姑父的女儿为妻,可谓与皇家亲上加亲。
对于康熙而言,纳兰明珠不仅是八旗子弟,又与皇家有亲戚关系,自然对他非常信任。
康熙初年(1662年)纳兰明珠初入仕途,在侍卫、治仪正等基层岗位上历练了一段时间。
不久之后,纳兰明珠因为显赫的家世和出色的能力,被擢升至内务府郎中。
虽然身为皇亲,不过年纪轻轻的纳兰明珠却深知,要想走上高位,还得靠自己的真才实干,于是,便兢兢业业地为康熙卖命。
果然,两年后他再次升迁至内务府总管,从此便一路开挂,一次又一次地升官加薪。
到了康熙十一年(1672年),纳兰明珠已经官至兵部尚书,彼时他才37岁。
在他出任兵部尚书的第二年,康熙皇帝打算到南苑晾鹰台巡视八旗兵,纳兰明珠得知消息后,便提前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康熙视察当天,看到自己的军队仪容整齐、纪律严明,心里非常满意,当场夸赞纳兰明珠的确有治军之才。
此后,康熙对纳兰明珠非常倚重,很多国政大事都会征求其意见,纳兰明珠也因此一跃成为了大清朝举足轻重的人物。
康熙十二年(1673年)初,因为三大藩王权力太大,康熙感到皇权受到了很大的威胁,于是便产生了打压藩王的想法。
正在此时,驻守在广东的藩王尚可喜,由于年事渐高打算退位,然而,他又舍不得在广东当土皇帝的荣耀和利益。
于是,他便上书给康熙,希望康熙恩准自己的儿子来继承藩王之位。
康熙一听就不乐意了,心想:“这个老家伙,广东乃大清领土,谁当藩王自然由朕说了算,岂容你尚氏一族世代承袭藩位?”
还不等康熙发脾气收拾尚可喜,驻守在云南的吴三桂以及驻守在福建的耿精忠也效仿尚可喜,要求康熙同意自己的儿子未来继承藩王之位。
康熙看到奏折后气得直拍桌子,大骂这几个藩王厚颜无耻。
康熙平静下来后心一横,决定趁此机会将各个藩王的势力连根爬起,以免他们日后威胁到自己的皇位。
然而,康熙也深知“强龙难压地头蛇”的道理,这三大藩王在各自封地经营多年,各种势力盘根错节,要想连根爬起绝非易事。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他便找到了一众大臣商议对策,当红人物纳兰明珠也在邀请之列。
在商议期间,康熙询问众位大臣可有解决藩王之患的良策,大多数人都沉默不语。
而这些人之所以沉默,是担心藩王作乱事关重大、牵涉甚广,此时发言如果立功还罢了,如果获罪那可就掉脑袋的事,所以只好保持沉默。
纳兰明珠看众人都不吭气,便起身建议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建议康熙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将这三人的藩位削除。
康熙听后露出了满意的表情,纳兰明珠这一下子算是说到康熙心坎上了。
这时候,纳兰明珠的死对头索额图大学士终于开口了,他认为三大藩王盘踞在地方多年,其势力不容小觑。如果朝廷贸然撤藩,恐怕会导致这三个藩王狗急跳墙起兵造反。
因此,最好还是慢慢削弱各藩势力,等到时机恰当的时候再一举撤藩。
不料,康熙却皱了皱眉头,继而说道:
“吴三桂等人蓄谋已久,如果不尽早拔出其根基,恐怕日后其势力越来越大,再想遏制就很难了。”
“如今撤藩他们势必会反,不撤他们日后也会反,倒不如现在就先发制人直接撤藩!”
索额图等人看皇帝早已拿定了主意,也就不再多说了。
商谈结束后,康熙立马颁布了撤销三藩的诏令,消息传到云南后,吴三桂愤愤不平,即刻拉起了大旗宣布起兵。
吴三桂的确是一介猛将,率领麾下将士一路势如破竹,快速拿下了四川、贵州、湖南、福建等地。
眼看吴三桂占领的版图越来越大,康熙也急了,赶忙找到重臣商议如何应对。
这时,索额图等人趁机进言,声称吴三桂造反是撤藩政策导致的,应该严惩当时主张撤藩之人,才能平息吴三桂的怒气。
康熙听到索额图的话后沉默不语,因为他知道索额图与纳兰明珠一向不合,如今提出这个建议多少有点公报私仇的嫌疑。
可是,前线局势危急,康熙也不好替纳兰明珠说话。
这一消息传到纳兰明珠耳朵里后,纳兰明珠急得直跳脚,于是,他赶忙私下找到康熙,苦口婆心地给康熙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西汉景帝时期各地刘姓藩王势力庞大,严重威胁到了朝廷的统治,当时有一位名叫晁错的大臣,建议景帝下令削藩,景帝采纳了这一建议。
不料,削藩诏令一下,各地藩王纷纷起兵造反,扬言要“清君侧,诛晁错”,由此出现了“七王之乱”的混乱局面,令景帝心慌不已。
众位大臣眼看七王就要杀到京师了,便纷纷建议景帝杀了晁错,以平息众位藩王心中的怒火。
景帝无奈,只好将晁错处以腰斩之刑,以求平息叛乱。
然而,晁错死后,七王非但不肯退兵,反而认为景帝软弱可欺,一个个继续造反,高祖刘邦之侄——刘濞,甚至自立为王。
景帝这才后悔自己听信谗言枉杀良臣的行为,决心出兵平叛、剿灭七王。
最终,景帝派出了周亚夫等名将率军出征,才平息了这场来势汹汹的“七国之乱”。
故事讲完后,纳兰明珠又诚恳地说道:
“如今的藩王之乱,与汉景帝时期的刘姓藩王造反何其相似,陛下难道真的认为杀几个谋臣就能平息这场叛乱吗?
倘若今日陛下为了平息吴三桂等人怒气,而杀了我等进言之人,势必会让他们更加嚣张!”
康熙熟读经史,自然知道西汉景帝时期七王谋反的故事,经过明珠这一番提醒,他终于意识到,这次必须要和吴三桂硬刚才行!
第二天上朝后,索额图等人还是一再主张严惩纳兰明珠等人,康熙却没有回应。
索额图等人不知明珠已经说服了康熙,便再次催促康熙尽快决断,面对这些大臣的苦苦相逼,康熙大声怒斥:
“当初撤藩乃是朕的主意,与纳兰明珠等人何干?朕就是撤藩一事的牵头人,难道大学士想杀了朕吗?”
索额图被这番话彻底吓懵了,他立马跪地磕头谢罪,其他大臣见龙颜大怒也纷纷跪地。
康熙看索额图等人消停了,转而冷静地分析道:
“吴三桂等人狼子野心,今日造反显然是蓄谋已久,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即可出兵镇压!”
为了避免康熙再次发飙,索额图赶忙附和,表示赞同出兵镇压吴三桂。
之后,康熙几经斟酌派出了勒尔锦、岳乐等几名猛将,率军前去平定吴三桂叛乱,顺带着收拾举兵相应的另外两个藩王。
经历了大约十年的征战,这些藩王及其后代死的死,降的降,康熙终于得以平定三藩,彻底拔除了藩王作乱这根心头刺。
为了庆祝这件大喜事,康熙决定嘉奖有功之人,在论功行赏的现场,康熙笑呵呵地说道:
“当初商议撤藩之事时,唯有纳兰明珠的提议最符合朕的心意,纳兰明珠不愧是我大清的栋梁之才。
当初若真的听你们建议,杀了纳兰明珠,那朕岂不是一名昏君了?”
说罢,康熙看向纳兰明珠,那眼神简直比看亲兄弟还温和。
从此以后,康熙更加亲近信任明珠了,众位大臣看皇帝如此信任明珠,便纷纷向他靠拢。
随着身边聚集的小弟越来越多,明珠逐渐成为了权倾朝野的相国级(虽然当时已经没有相国这一职位了)人物。
明珠看这么多大臣唯自己马首是瞻,自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就慢慢开始飘了。
他不仅不把索额图等对手放在眼里,与其针锋相对,还私下搞起了贪污腐败的那一套,甚至利用自己的职权将一些官职卖出去。
纳兰明珠本以为自己关系够硬,这些事做得天衣无缝,却不知索额图早已暗中搜集了不少他的罪证。
康熙二十六年冬(1680年),一向铁面无私的直隶巡抚于成龙,得知了纳兰明珠的罪行,便给康熙上了一道密奏。
于成龙在奏折里说道:“大清很快就要无官可封了,因为官都快被纳兰明珠和余国柱卖完了!”
康熙看到奏折后大惊,责问身边的高士奇:“这事怎么之前无人参劾?”
高士奇大胆回答:“谁不怕死呢?”
康熙长叹一口气,瞬间对纳兰明珠大失所望,但鉴于纳兰明珠多次立功,也就没有严惩他。
不料第二年,御使郭琇又上了一道折子,弹劾纳兰明珠结党营私、铲除异己,在朝中培养了一个庞大的政治集团。
康熙听后怒不可遏,先前贪腐一事尚且还能容忍,可如今的结党营私实在无法容忍!
于是,康熙决定打击纳兰明珠及其党羽,便将纳兰明珠的官职通通罢黜,纳兰明珠本人则被关进大牢听候发落。
纳兰明珠在大牢里悔不当初,心想,无论如何好歹要先保住一条命,于是便彻底不眠苦苦思索对策。
几天后,明珠的妻子前来探监,看到丈夫一副囚犯的样子便瞬间落泪。
纳兰明珠却安慰她莫要着急,紧接着悄悄说道:
“你马上记几个名字,回去之后抄写下来,想办法透露给索额图,就说我要造反!这样才能救我!”
妻子听到后大吃一惊,焦急地问道:“那可是诛灭九族的大罪啊?你疯了吗?”
不料,明珠却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吩咐妻子尽快照做。
妻子回家后犹豫不决,她担心这样的举动会令整个家族陷入险地,但最终还是决定听丈夫的话,举报丈夫谋反。
她很快就写好了一份名单,找人透露了给了索额图和郭琇。
索额图彼时正担心康熙会念及旧情,对明珠下不了狠手,当即决定利用这封举报信再给纳兰明珠添一把火。
很快,康熙就收到了郭琇的新奏章,里边尽是弹劾明珠勾结党羽谋反的言辞。
不料,康熙看到奏折上的谋反人员名单时,忽然皱起了眉头,因为上面都是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
毕竟,纳兰明珠曾任兵部尚书,如果他想要造反的话,肯定也是团结军事力量,怎么会纠集这一群没有实权的文臣来造反呢?
再说,这些名单上的人,平常都是些贪生怕死之辈,就算借给他们十个胆儿,他们也不敢谋反!
想到这里,康熙忽然清醒,这个郭琇分明就是想捏造事实置纳兰明珠于死地!
那么,郭琇之前弹劾纳兰明珠的奏折恐怕也有不少水分,况且郭琇肯定是受到索额图的指使才敢如此针对纳兰明珠。
一番分析下来,康熙觉得,倘若把纳兰明珠干掉了,那么,朝中索额图的势力就壮大了,日后怕是会形成众臣唯索额图马首是瞻的局面。
倒不如把纳兰明珠留下,让他们二人继续龙争虎斗,来维持朝局的总体平衡。
于是,康熙便下令让纳兰明珠“从头做起”,做一名普通侍卫将功补过,日后再找机会把他升上去。
就这样,纳兰明珠大难不死捡回了一条命,从此倒是收敛了很多,兢兢业业地履行着侍卫的职责。
不久后,纳兰明珠跟随康熙西征噶尔丹立下了战功,随后康熙便恢复了他的官职。
不过由于明珠有了“前科”,康熙对他不如从前那样信任了,也就没有再重用他。
明珠也深知这一切都是自找的,便只好老老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直到年老退休。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明珠因病逝世,享年73岁,在那个平均寿命并不高的年代,倒也算是寿终正寝了。
康熙感念他为朝廷卖命了一辈子,毕竟多次立功,加之纳兰家族原本就是皇亲,于是,便派皇三子胤祉前往祭奠以示皇家恩典。
纵观纳兰明珠的一生,有皇亲国戚的身份,有康熙皇帝的信任,原本是前途不可限量,有机会名垂青史的。
然而他却居功自傲,做起了贪污腐败、结党营私之事,最终落了个“晚节不保”的下场,实在令人唏嘘。
不过他在身陷囹圄时,能够以退为进,通过“自黑”的方式来减轻自己的罪行,的确是“智慧”之举!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