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叶剑英推荐杨成武任总参谋长,毛主席问林彪,林彪:添一个字
俄罗斯红场2022胜利日阅兵盛典刚刚过去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中国的民众在关注此事的同时,也会情不自禁地回忆起中国的阅兵仪式,惊叹着自家阅兵分列式队形的整齐划一。
说起我国的阅兵仪式,不得不提到的一个人就是:开创我国组织大型阅兵之先河的杨成武将军。
杨成武将军不仅仅在练兵上是一把好手,他本人的作战能力也十分突出。
从“白袍小将”到“三星上将”,杨成武凭借着卓越的表现,在官路上一直都很畅通。
然而到了他51岁这一年,我国总参谋长一职因罗瑞卿调离而空缺,急需将帅人才顶上来。
叶剑英将军极力推荐杨成武担此大任,却因为林彪对毛主席说:得添上一个字,从而导致杨成武与总参谋长一职擦肩而过。
林彪的这个举动,令人好奇他与杨成武之间有着何种渊源,他添上的字又是什么呢?没有成为总参谋长的杨成武还会有机会吗?
1965年的年末,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
此次会议中,最令人关注的一件事就是,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兼解放军总参谋长的罗瑞卿被调岗。
至关重要的解放军总参谋长一职成为了一众人眼中的香饽饽。
此时,叶剑英已经确定出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不能再担任总参谋长。
而他在一众候选人中,极为看重比他小了十七岁的杨成武。
杨成武无论是于长征途中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还是于抗美援朝中重创美军第七师。
他的每一次成长与进步叶剑英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虽然,两个人仅仅在1931年和1948年往后于华北军区和军委总部有过较为短时间的接触。
但叶剑英和杨成武之间始终有着惺惺相惜的君子情谊。
因而此次总参谋长一职空缺出来,叶剑英首要想到的人选便是已经成为了解放军第一副总参谋长的杨成武。
在毛主席向叶剑英询问意见的时候,叶剑英毫不犹豫地说出了杨成武的名字。
对于杨成武,毛主席并不陌生。
毕竟除开杨成武在身边担任副总参谋长已长达十一年的时间外,毛主席对于这位四次临危领命的将才也是十分欣赏和信任的。
这四次授命和领命的事件分别是:1935年为红军过草地做探路先锋;1948年护送毛主席秘密抵达东北;
同一年,进军绥远配合东北战场作战;以及1951年出征朝鲜抗美援朝。
每个任务都是艰难且深重的,但杨成武全部完成得非常完美。毛主席自然也是放心将总参谋长一职交到杨成武手上的。
但选总参谋长这一要事,国防部部长的意见也是举足轻重的。
当毛主席问到时任国防部部长林彪时,却得到了这样的回答:我认为得在总参谋长前面添上一个“代”字,较为稳妥。
至于理由,林彪认为总参谋长在人民军队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回看之前的总参谋长,每一任都是开国元帅或者大将级别。
而杨成武的级别相比较略低,在元帅和大将还健在的情况下,选举杨成武为总参谋长有点说不过去。
因而,林彪提议任命杨成武为代总参谋长,先适应一段时间再转正也不迟。
毛主席听完林彪的提议后也觉得言之有理,会议上周总理、叶剑英、朱德等人都没有异议。
就这样杨成武由原定的总参谋长成为了代总参谋长。
对于总参谋长一职,要说杨成武没有一点渴望,那很少有人会相信。然而,理智战胜欲望后,杨成武感到了巨大的惶恐。
会议上,杨成武做了十分深刻的自我剖析和评价:
我能力不够,经验不足,资历还浅,总参谋长一职由叶剑英元帅或者其他前辈来担任更为合适,我还需要再锻炼锻炼,学习学习。
此番话语说得情真意切,但会议上的其他同志们还是将票投给了杨成武,成为代总参谋长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杨成武从上海回到北京后,仍是觉得自己不适合担任代总参谋长,职位越高,责任越大,他认为自己还没有完全做好准备。
思前想后,杨成武决定再试一试,写了一份给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同志、刘少奇同志以及叶剑英元帅的报告:
听了周总理在会议上宣布要我当代总参谋长后,我的心情就一直紧张着。
多次考虑过后,仍然认为自己不适合担此重任。诚恳建议由叶剑英元帅兼任总参谋长,我来给叶帅当助手。
杨成武将修正好的报告先是交给了叶剑英,希望他能转送上去。叶剑英看过后,对杨成武说:
我是不会同意将这份报告送上去的。叫你当代总参谋长,这是毛主席和党中央慎重决定的结果,你就不要再三推辞了。
随后,叶剑英又在报告上写了批注:信我看过了。我考虑,此件以缓发乃至不发为好,因为这不是个人问题。请再加考虑。
杨成武见此事已经没有了回转的余地,便放下了所有顾虑,一门心思的投入到了代总参谋长的工作当中。
与上一任为中央军委 副主席、军委秘书长的叶剑英共担起军机重任。
随着1966年8月,经毛泽东同意,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由叶剑英、萧华、杨成武一同主持。
杨成武与叶剑英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与此同时,他与林彪的关系却显得越来越紧张。
说起来,杨成武认识林彪的时间比认识叶剑英的时间还要早。
杨成武在参军前还是个在长汀福建省立中学读书的学生,自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他便存了入伍打仗的心思。
1929年1月份,杨成武跟随着启蒙老师张赤男参加 “闽西暴动 ”。
两个月后,毛泽东与朱德率领红军进入闽西,杨成武正是在寻找红军的时候与之相遇。
同时见到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一纵队的司令员林彪。
次年,杨成武所在的闽西红军被编入了第四军,林彪成为了杨成武的直属上司。
没遇见林彪前,杨成武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作战战术,只凭借着灵活的身手和较好的运气在枪林弹雨中穿梭。
遇见林彪后,杨成武上了他人生中第一次军事理论课。
在杨成武成为红四军的第二年年底,林彪给师团的指挥员们上了一堂战术理论课,杨成武也在师团指挥员中。
林彪找来了几名战士,用浅显易懂的话通过战士们的演示,令杨成武等人学会了什么是“迂回包围”和“中间突破”。
杨成武仅仅在那一个小时的讲解时间里,深刻领略到了林彪的军事才能,同时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随后,杨成武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研究战略战术。
在之后的漳州战役、仙人桥战役、草台岗战役中,杨成武成功运用了林彪所教的这两种战术,取得了胜利。
再后来随着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开始了战略转移,踏上了道阻且长的长征之路。
长征途中,林彪常常在下达作战命令的同时,还教导杨成武一定要认真分析敌情、地形,且在作出具体指示后还会给予鼓励。
比如,杨成武接到命令要飞夺泸定桥的时候,林彪派了骑兵送来“一夜急行240里”的死命令后,还带了一句话:
大家都是火线上的英雄, 红军中的模范,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完成这一任务。
在杨成武即将走出茫茫水草地的时候,因为不了解敌情而惶惶不安的时候,
林彪再一次及时地发来《敌情通报》,告知了敌人的动向,使得杨成武做了充足的准备,避免了打盲仗。
随着长征的结束,杨成武对林彪的军事指挥能力更加钦佩。为了进一步提升自我,杨成武进入了“红大”。
1936年的最后一个月,杨成武从“红大”毕业,时刻准备着奔赴前线战场。
却突然接到了返回红一师当师长的消息,这让杨成武很是苦恼,比起当师长,他还是更愿意做回老本行去接着当政委。
杨成武向林彪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由林彪向中央转达。但林彪带回来的消息并没有发生改变。
且中央还要求林彪好好与杨成武谈一谈“怎样成为一名好师长”。
关于这次谈话的内容,杨成武做了一个详细的记录,汇成了一本小册子。
大概写了有三四千字,主要记录了九个当好师长的“秘诀”:
一要勤快;二要摸清上级的意图;三要调查研究;四是心中要有个活地图;五要把各方面的问题想够、想透 ;
六要及时下达决心;七要有一个很好的、团结的指挥班子;八要有很好的战斗作风;九要重视政治,亲自做政治工作。
此次谈话对杨成武的影响比当初上第一堂军事理论课还要大。杨成武晚年的时候回忆至此时也曾坦言:
那次谈话,对我改任师长以及在抗日战争初期担任团长、司令员有很大的帮助。
犹记得林彪曾告诉我指挥员一定要熟记地图,从而可以产生见解、产生智慧、产生办法、产生决心和信心。
因此,我也渐渐养成了记地图的习惯。
整个谈话过程中,杨成武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在谈话结束时,林彪让他把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的讲稿带身边 。
遇见问题时,可以从讲稿中找答案。总而言之就是,一切事宜都要按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去行动。
对于杨成武来说,林彪在他的人生之路上就好比是指路人般的存在。每当杨成武走到了人生岔路口时,林彪总会出现,为他指明方向。
但林彪并不会一直是杨成武的引路人,随着两人在军中的职位越来越高,林彪反而成为了杨成武的断路人。
从林彪插手让杨成武成为代总参谋长一事可以看出,林彪对杨成武已经没有了昔日的爱才之心。
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杨成武随时都可以从位置上摔下来。
杨成武自从成为代参谋长之后,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被周围的人时刻关注着,压力非常的大。
他能做的就是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
在成为代总参谋长的第二个年头,也就是1967年,毛泽东要在7月份南下视察华北、中南和华东地区,点名要杨成武随行。
出发前,周恩来总理也特意对杨成武叮嘱道:此次你有两个任务,一是给主席当联络员,二是要确保主席的安全。
杨成武知道国家主席进行国内视察工作非同小可,又有周总理的耳提面命。
杨成武打起了十二分精神,细细组织整理了毛主席视察确保华北、中南和华东地区的重要指示,即中共中央文件。
林彪便就因为杨成武担任毛主席联络员一事而介怀,单方面的将杨成武视为他攀登权力高峰的障碍。
因而,杨成武的一举一动都在林彪的掌握之中。
杨成武陪毛主席完成视察工作回来没过多久,于1968年的3月24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驻京机关部队一万多人参加的大会上,被林彪陷害。
不仅失去了代总参谋长的职位,还没了人身自由,被秘密软禁长七年。
直到1975年,杨成武恢复了名誉,重新回到了代总参谋长的职位上。
叶剑英担心杨成武七年来被隔绝于外界的消息,对当时的形势不 甚了解,便将杨成武接到了自己家里。
此举可见,叶剑英与杨成武之间的情谊是多么的深厚。再后来,继续担任代总参谋长的杨成武经历了一次职位变动。
于1977年的12月份被邓小平同志任命为副总参谋长派到了福州军区兼任司令,等到台湾海峡形势缓和后再回到总参工作。
就这样,杨成武离着总参谋长的位置又远了一步。
两年后,台湾海峡形势得到了很大的缓和,再加上邓小平同志身兼数职,总参的工作实在忙不过来。
因此,1979年6月份,邓小平同志卸任了总参谋长,中央决定由军委副主席聂荣臻负责牵头, 重新选举总参谋长。
聂荣臻一开始便想到了杨成武。
杨成武离京已有两年的时间,年龄也才65岁。且有着长期在总参谋部做领导工作的经验,比较熟悉军队的情况。
因此,聂荣臻专门给军委写信,提议由杨成武来担任总参谋长。
并安排了秘书周均伦去向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领导同志当面进行意见汇报。
然而,聂荣臻忽略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杨成武曾在特殊时期主持过总参谋部全面和日常工作,难免与当时的军内问题有不可回避的牵扯。
因而,杨成武再一次与总参谋长一职擦肩而过。
杨成武将军的前半生可谓是风光无限,后半生则是坎坷多难。
明明近在眼前,却一次又一次的与总参谋长一职失之交臂。
如果当初林彪并没有多加一个字,相信以毛主席、叶元帅等人对杨成武将军的赏识,他一定会更加发光发亮。
参考文献
水新营.叶剑英和杨成武的将帅情[J].党史纵览,2017(08):14-17.李阳民,陈丽珠.毛泽东四次授命爱将杨成武[J].党史纵横,2014(07):16-20.张子申 ,董保存.杨成武将军眼中的林彪[J].党史博览,1994(04):30-36 26-1.吴东峰.两度代总参谋长的杨成武[J].铁军,2011(01):21-22.廖毅文.从“白袍小将”到三星上将——记杨成武将军[J].领导文萃,1996(02):36-40 119.水新营.军中“三杨”之风云[J].党史文苑,2014(09):25-29.
- 0003
- 0007
- 0002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