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曾国藩墓被盗掘,考古队赶来探查后,为何决定永久封存?
1989年的一个深夜,一伙盗墓贼趁着夜色来到湖南长沙望城县。
盗墓贼迅速把炸药安置好,随着“轰”的一声,沙石飞溅。尘土散尽之后,盗墓贼迅速在墓穴的正上方挖好盗洞,几个小时内就将墓穴内的小件文物一扫而空。
等到民警到来,还是晚了一步,这伙盗墓贼早已不见了踪影,民警迅速联系了当地的考古队。考古队听到消息大为吃惊,火速赶到望城,迅速安排好相关人员沿着盗墓贼留下的盗洞下墓探查。
只见墓穴内狼藉一片,考古专家看着满地被损毁的文物,连连叹息。湖南省政府得知消息后,当即下令公安部门彻查此事,而考古队也决定永久性封闭这座被盗墓。
那么,这座墓的墓主人到底是谁,竟能够惊动到湖南省政府?考古队又为何只经过草草探查,就匆匆忙忙地将他的墓穴永久封闭呢?
清朝末年,由于统治者的腐朽无能和西方列强的不断侵扰,整个国家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于是,一批大臣便提出,在保证国家现有体制不变的情况下,维护清朝统治者的权威,主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借此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于是,这些人便轰轰烈烈开展了“洋务运动”。这些封建保皇派的官员们也被称为“洋务派”。在洋务派中,有这样一个人,他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真正实践的第一人,也是洋务派的领头羊, “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他就是——曾国藩。
曾国藩的家族虽然不是非常显赫,但也是一个文化家庭。作为长子长孙,曾国藩六岁开始进入私塾读书。
很难想象,从小接受孔孟理学教育的曾国藩,长大后却能够带头向西方学习。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太平天国起义,起义军犹如星星之火,很快形成燎原之势。曾国藩知道后大怒,直接向咸丰皇帝上书,毫不留情地谴责咸丰皇帝的过失。
幸好咸丰皇帝开明,仔细审阅了他的奏折,对他加以褒奖,后来更是直接命曾国藩带领他的湘军倾巢而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也就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中,曾国藩深刻认识到了中国的落后。起义平定之后,他便马上与朝内思想解放的官员商议,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
在洋务运动中,曾国藩一马当先,由于他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见识到了西方帝国主义坚船利炮的厉害,因此首先决定主动兴办近代的军工厂,于是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座军工厂——安庆内军械所。
可是,洋务运动刚到一半儿,噩耗传来……
然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曾国藩作为湘军统帅,虽然不用亲自下场与敌人厮杀,但在其统兵拒敌之时,也有不少次险象环生。因此,他不得不提前立下遗嘱。
1854年,曾国藩率领部队和太平天国战斗,不料在靖港之战中,清军的营寨和大船被太平天国部队放火烧毁,湘军大败。
作为全军最高指挥,曾国藩无地自容,又怕被俘虏,只好跳入湘江,以身殉国,幸好被身边的侍卫奋力救出。
然而败军之将,无言面对皇帝。在退守长沙妙高峰后,曾国藩便毅然写下了遗嘱,交代好将自己的灵柩运回老家后,又决定自尽殉国,再次投水,幸而被标兵救下。
好友左宗棠见他一心寻死,也前来劝导,并且带来了湘潭的捷报,曾国藩这才重新振作起来。
1861年,曾国藩组织湘军围攻安庆,他把自己的大营扎在安徽祁门,湘军部队倾巢而出,祁门防守空虚,太平军便在忠王李秀成的带领下,围攻祁门。
此时的祁门大营里只有曾国藩和几名幕僚,门外士兵一遍遍报告敌人已近,眼见形势吃紧,曾国藩决心立下遗书提振士气,进而与敌人决一死战。
没想到大营守卫军挡下了李秀成的第一波攻击,而李秀成见此地防守空虚,也害怕中了“空城计”,于是便匆匆带兵离去。曾国藩化险为夷,提前写下的遗书也没有用上!
然而在1870年,当时天津的民众为了反对法国教会武力宣教,便冲进教堂,攻击了天主教会,杀死了十几名信徒。对这种棘手的问题,清政府只好甩手给曾国藩,曾国藩深感压力巨大,可是作为清朝重臣,他也只能以社稷为重,硬着头皮处理。
好像预感到大限将至,他便提前立下遗嘱,在赶赴天津之前,便给儿子写下信,安排自己死后的诸项事宜,在信里他再次提到了要把自己的灵就运回老家,希望能够落叶归根。
曾国藩一生都在极力维护清政府的统治,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不过在处理“天津教案”一事,曾国藩万般无奈只能下令处死同胞,让洋人找回脸面。经此一事,曾国藩身心俱疲。
天津教案事件发生后的一年时间里,曾国藩不断受到保守派和良心的双重谴责,他“外惭清议,内疚神明”,郁结于心,在一次午后散步时,突然脚麻,浑身发颤,好像抽风一样,之后在书房端做坐了仅仅不到一个小时就去世了。
由于曾国藩去世的过于突然,此前的遗嘱里面始终没有提到墓地的具体问题,只说“落叶归根”。因此在他死后的两年时间里,他的弟弟和两个儿子一直在湖南四处奔波,替他挑选墓址进行安葬。
后来,他的儿子曾纪泽和曾围荃来到湖南长沙狮子峰,请来风水先生研究之后,决定将曾国藩葬在伏龙山的狮子岭上,而曾国藩这才入土为安。
可是,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曾国藩这位晚清名臣虽然“入土”,却并没有“安宁”。
俗话说得好:盗墓挖坟,断子绝孙。我国历朝历代对盗墓贼的惩罚力度都是特别大的,轻则庭杖、坐牢,重则流放、砍头。
为了防止盗墓贼光顾,许多帝王的陵墓都隐于大山中。尽管世人大都不知道它的具体位置,可即便如此许多也难逃被盗掘的命运。皇亲国戚的陵墓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坐落在乡野且人尽皆知的曾国藩墓呢?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急需发展生产。湖南地区的农村也开始修建水塘、猪圈、桥梁等,急需大量石材。于是,农民们便盯上了曾国藩的墓,就这样,曾国藩墓外的许多珍贵文物被盗抢一空,变得破败不堪。
到了60年代后,曾国藩的墓再次遭到损毁。有些人甚至还想炸毁曾国藩的墓,进入墓里探寻一番。不过幸好曾国藩墓上方铺砌的花岗岩过于坚硬,即便是经过爆破仍旧没有打开,这才使其得以保存。
改革开放之后,虽然社会秩序稳定了许多。没有人敢公然地破坏历史文物,但是曾国藩墓中的许多陪葬品却成了盗墓贼眼中的“香饽饽”!
尽管公安部门加紧了对盗墓贼的惩治,可是他们大都团伙作案,计划周密,行动迅速,事成之后又马上销赃,一时之间猖狂之极。
1989年,盗墓贼提前了解到曾国藩墓表层非常结实,墓冢为三合土拌碎石混合封堆,因此必须用炸药爆破,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当天夜晚,盗墓将提前准备好的雷管、火药安置好,随后点燃。巨大的轰鸣声响彻大地,周围几个村的村民都听得一清二楚。
趁着村民和有关部门还没反应过来,盗墓贼们迅速挖好盗洞,架好绳索,顺着盗洞进入墓穴内。墓穴能带走的文物都被他们洗劫一空,而带不走的则被他们随意抛弃。
村民们很快报告了当地民警,民警也马上联系了考古队。看到有爆炸的痕迹和盗洞的存在,慌忙赶到的考古队员都沮丧着脸。等到下墓探查时,他们发现或许是盗墓贼担心事情败露,所以作案非常仓促,只在楠木棺上打出了一个较小的盗洞。
盗洞在棺材的正上方,可以看得出来,这伙盗墓贼非常专业,站在盗洞上方往下看,就能看到曾国藩的棺材。
整个墓室之内,只有棺材还放置在原地,曾国藩的棺材是用楠木做成,坚硬无比,盗墓贼本来想用火烧开棺木,只烧出一个小口,可是墓室之中氧气稀薄,如果长时间点火,盗墓贼一定会窒息而死,因此不得不及时收手。
在现场,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顶官帽,做工十分考究。专家分析,很有可能是盗墓贼只认金银珠宝,对这顶“破帽子”并没有看在眼里,而且盗墓贼只盗走了墓穴内小件的陪葬品,除了损毁的一部分外,大部分陪葬品并没有被盗走。
在考古队的建议下,为了防止曾国藩墓再次被盗,也为了保护墓内的文物,当地政府下令将曾国藩墓永久封闭,盗洞用水泥、钢筋封死。
曾国藩墓被盗的事情很快传到了湖南省省长熊清泉的耳朵里,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刹住盗墓之风,他当即命令公安部门必须尽快彻查这件事:“如经查实,对盗墓者严惩不贷!”
然而,盗墓分子阴险狡诈,在得逞之后便迅速离去,甚至附近的村民都没有见到他们的身影,现场只留下了手电筒、引爆线等作案工具。
由于那个年代的刑侦技术还没有如今这么高超,况且曾国藩墓处于荒郊野岭,要找寻他们的踪迹并不容易。所以直到今天,曾国藩墓里被盗的陪葬品仍下落不明,而那几个盗墓贼依旧逍遥法外。
进入21世纪之后,曾国藩墓很快被划为了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关人士也建议把曾国藩墓区建成一个集历史文化景观和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景点。就这样,一生劳苦、死后也不得安宁的曾国藩,也算是有了一个好的归宿。
参考资料:
夏远生.晚清重臣曾国藩墓侧记[J].百年潮,2008,(05):76-79.
1989年,盗墓贼炸开曾国藩墓,考古队探查后,为何下令永久封闭?
罗明;柳肃.保历史风貌 展自然景观——曾国藩墓勘查及其保护研究[J].南方建筑,2004,(06):82-84.
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曾国藩墓为何无人修复?
成赛军.三十年来曾国藩与洋务运动研究述要[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9,(06):50-53.
编辑:长风
- 0002
- 0000
- 0000
- 0002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