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1971年林彪坠机,远在江西的邓小平得知消息后,给毛主席写了封信
66142

1971年林彪坠机,远在江西的邓小平得知消息后,给毛主席写了封信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01:12:380

1971年9月12日,林彪见罪行败露,不顾一切仓皇出逃。9月13日,他乘坐的三叉戟因燃油耗尽又迫降失败,坠毁在蒙古东部的温都尔汗。

进入10月上旬,按照党中央的安排部署,开始在内部逐级传达林彪反党集团的犯罪材料。

11月5日,已下放在南昌市新建县拖拉机厂劳动两年多的邓小平夫妇,忽然接到厂部开会的通知,要求所有人都要到场。

正是这一天,邓小平得知林彪摔死在了外蒙,并且还领到了一份文件。

两天后,邓小平提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

那么,邓小平为什么要给毛主席写信呢?他在信中又说了些什么?毛主席收到这封信后又是何态度?

这一切,都要从邓小平与毛主席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结下的深情厚谊说起……

中国21世纪公认的3个伟人,分别是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

虽然同是世纪伟人,但邓小平与毛主席之间的关系,可谓是千丝万缕。

后人在解读邓小平与毛主席的关系时,很精准地用到了“师生关系”四个字。

邓小平出国留学的时候,毛主席则在国内工作,虽然两人远隔千山万水,但共同的理想追求和毕生奋斗的事业,让两人逐渐有了交集。

毛主席提出的很多观点,当时很多人都不赞同,但邓小平总是第一时间表达对毛主席的支持。

邓小平对毛主席的支持,并不是一种盲从,而是结合革命斗争实际,经过认真思考得出的。

虽然真理,有时候确实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但邓小平对毛主席的支持,让他的命运,开始和毛主席的起落紧密相连。

毛主席在谈到邓小平的时候,也总是不吝赞美之辞,不是称他“钢铁公司”,就是称他“举重若轻”,

甚至还用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来评价他,称他“论文论武,都是一把好手”。

在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大胆启用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在准备淮海战役时,毛主席又将刘伯承、邓小平和陈毅组成前委核心三人组,不仅摧枯拉朽消灭了蒋介石的55万精锐主力,而且在渡江战役中率先打进南京总统府,敲响了蒋家王朝的丧钟。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先是主政大西南,后又在1952年底“五马进京”,就任政务院副总理。

从邓小平的成长经历来看,毛主席确实算是他的老师,他与很多党内同志一起,都是一边学习毛主席的著作,一边参加革命竞争和社会主义建设。

毛主席比邓小平大11岁,在毛主席眼里,他和陈云就是“少壮派”的杰出代表。

1956年八大召开,毛主席力荐邓小平出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由此邓小平开始进入最高领导层。

1957年毛主席出访苏联,在与赫鲁晓夫谈到党内谁能接班时,他不仅提到了刘少奇,而且还提到了邓小平。

在赫鲁晓夫面前,毛主席对邓小平的评价是: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是我们党内一个难得的人才。

1960年后,毛主席在谈到邓小平时,多次称他“人才难得”。

桩桩件件,都足以说明毛主席对邓小平的器重,对他的未来寄予厚望。

邓小平一直以来,都把毛主席视为了领袖、导师来尊敬,他在革命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取得的很多丰功伟绩,都是忠实地遵循毛主席的战略决策。

对于邓小平的能力,毛主席也是相当认可的。

1969年10月22日,一架老式伊尔——14军用飞机降落在南昌向塘机场,机上的乘客,正是邓小平夫妇和他的继母夏伯根。

10月初,中央决定把邓小平疏散到江西。得知此事的周恩来总理,竭尽所能照顾邓小平的饮食起居。

在给江西省委的电话中,周恩来甚至连邓小平住什么样的房子都考虑到了,要求最好是独房独院、二层小楼,第一是安全保卫工作的需要,其次在院里活动也方便。

在得知江西省委最初安排邓小平去的是赣州时,周恩来当即表示了反对,认为那里是山区,气候潮湿、路途颠簸。

周恩来的考虑不无道理,当时的邓小平已经65岁了!

江西省委经过慎重研究,决定把邓小平安排在新建县拖拉机厂——那里距离南昌不远。

邓小平给毛主席写信,其主要目的,就是想向毛主席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情况。

毛主席从1953年便开始提出中央领导分”一线二线”,就是为了提前培养接班人。

正是因为毛主席的重用,邓小平在建国后当上了5年副总理、10年总书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位置上,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增加了治国理政本领,逐渐成长为第二代领导核心。

1967年汪东兴代表毛主席去看望邓小平后,邓小平就开始频繁给毛主席写信——这是当时的他,所能做的为数不多的事情。

1968年5月,邓小平给汪东兴写信,希望能见毛主席。

此后邓小平又多次写信,表达自己的要求,希望能够留在党内,做一个普通党员,最好还能做点工作。

在前往江西的前一天,邓小平依然表现得特别从容,他给汪东兴写了一封信,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用毛泽东思想改造自己”。

得知林彪摔死外蒙的消息后,邓小平用了两天时间思考,然后提笔给毛主席写信,表达了出来工作的渴望。

这封信发出去后,一连几个月都无声无息,但邓小平并没有灰心。

1972年建军节前夕,陈云、王震、腾代远、陈再道等一大批老干部,都在国防部举办的招待会上露面,这让邓小平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为此,他在8月3日,又一次提笔给毛主席写信,坦率地做了自我检查。

与以往不同的是,邓小平的这封信,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他在8月14日看过信后,当即指示,邓应与刘有所区别。

周恩来总理当即心领神会,马上安排汪东兴落实毛主席的指示,这对于邓小平来说,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后人普遍认为,这是邓小平政治生命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

那么,邓小平在信里,究竟说了些什么?毛主席看过他的信后,为何会引起触动呢?

邓小平的这封信,与以往的信大不相同。

虽然以往的信,他也是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但主要是写给汪东兴,或者请汪东兴转报。

而这次,邓小平却是直接写信给毛主席,努力争取为党和人民工作的机会。

邓小平在信中,首先汇报了自己到江西两年来的工作情况。

在当时的条件下,邓小平在江西每月的开支只有100元左右,而他们夫妇二人,加上继母夏伯根,以及六个孩子(其中包括妻子卓琳姐姐的一个孩子),日常开支确实是捉襟见肘、难以为继。

卓琳虽然参加工作了,但她的身体不好,经常生病,能照顾住自己就算不错了。

大儿子邓朴方住在医院,每月下来至少得35元,再加上两个大学生,这三个孩子就得100元。

毛毛(即邓榕)在《我的父亲邓小平》这本书中,曾用深情的笔触,回忆起一家人在江西的难忘岁月。

提及对江西冬天的感受,她就一个字来形容:冷。

即便条件艰苦,邓小平依然特别的乐观。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养成了洗冷水澡的习惯,到江西以后,他已是年近古稀的老人,自然不敢再这样做。

不过,他还是特别的有毅力,坚持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擦身,还告诉孩子们这样对身体健康有好处。

邓小平的继母夏伯根,虽然只比他大5岁,但在艰难的日子里,她以慈母的心态,努力操持着这个家。

看到家里的粮食不够吃、钱不够用,夏伯根就主动开荒种菜,一家人的日子虽然艰难,却也其乐融融。

每天邓小平都要从住的地方出发,沿着田埂步行20分钟到工厂劳动,时间一久,硬是踩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后人称之为“小平小道”,认为这里是改革开放的策源地。

在这封信中,邓小平提到了自己的孩子们,希望能够得到毛主席的帮助。

邓小平曾写信给汪东兴,帮忙解决大儿子邓朴方的事情,但相关的工作同志却告诉邓小平,以后不再要写信。

在信中,邓小平请毛主席指示,以后有事是否还可以找汪东兴。

收到邓小平的来信后,毛主席就问汪东兴,为何不管邓小平的事。事实上,汪东兴对此事也不知情,因为他跟着毛主席,并不在北京。

毛主席得知情况后,在邓小平的来信上批示:印发政治局。并要汪东兴帮助办理邓小平的家事。

邓小平在信中,重点是讲自己的工作问题。他表达了对中央的坚定拥护,表达了希望能够出来做工作的想法。

“九一三事件”对毛主席造成的冲击,是外人难以想象的,大病一场之后,对于很多事情,毛主席有了许多新的思考。

正所谓“家贫思贤妻,国难思良将”,他又开始考虑老干部的使用问题。

1972年5月18日,周恩来总理在检查身体时,发现“患有不治之症”,更让毛主席有了启用邓小平的心思。

收到邓小平8月份的来信后,毛主席还是觉得邓小平“人才难得”。

为了国家利益,经过慎重考虑,在10天后毛主席抛却了对邓小平的不满,对他的问题特意做出了批示:

有了毛主席的过问,再加上周恩来的支持,1973年2月,邓小平终于又回到了北京。

在离开南昌的时候,邓小平的精神状态很好,他表示虽然自己已是古稀之年,但还可以为党为人民工作10年。

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后来竟然又工作了20多年!

重回北京的这一年,邓小平已经69岁了!他在江西度过了3年多的难忘岁月。

1973年3月29日晚,邓小平回到中南海,见到了毛主席——这是两人分开以来,7年的首次见面。

毛主席问邓小平,这几年是如何过来的。

邓小平言简意赅又意味深长地回答了两个字:等待。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