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甲骨文考生,被川大破格录取,导师却说:宁愿辞职,也不教他
2009年6月7日,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举行。四川省绵阳市一考场的考生黄蛉,正紧皱眉头看着语文试卷上的作文题目...
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是,他决定上来先写作文,将其他题目放在后面。而他在作文上花费的时间,就足有九十分钟。
当时,黄蛉怎么也不会料到,日后自己的这篇作文会引发舆论风潮,自己也会因为这篇作文,走上一条“特殊”的求学之路。
那年,四川的高考作文题目以《熟悉》为题,让考生围绕主题进行创作。
6月17日,高考成绩揭晓那天,网上出现了号称“2009年最牛高考作文”的话题,其中两篇作文引发大众热烈的讨论。
一篇是一名叫做周海洋的考生写的“诗歌作文”,另一篇则是黄蛉创作的仅得了6分的作文。
周海洋的“诗歌作文”全文为文言文创作,内容磅礴大气,以文言文的方式回顾中国近代历史事件,当中化用的古代诗歌达到七十多首,令所有的阅卷老师当场叹服。
反观黄蛉,他的作文通篇用密密麻麻地、扭曲奇怪且常人看不懂的“符号”进行创作,如同摩斯密码一般。
阅卷老师看到黄蛉这篇作文时一脸懵,当地教育局秉承着严谨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考生,他们特意请来了有关专家,对这篇“难懂”的作文进行破译。
经过重重审核,专家组同志们表示,这是一篇用甲骨文写作的文章,并且他们准确翻译出了这篇作文的意思。
专家经过开会讨论一致认为,黄蛉这篇作文虽用甲骨文进行创作,但是内容已经偏离作文主题,所以最后给出6分的成绩。
黄蛉为何会懂得如此之多的甲骨文?他为何会打破高考常规写下惊人一文?名声大噪后,黄蛉又走上了怎样的一条异于常人的求学路呢?
“甲骨文作文”火了,创作者黄蛉自然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无数媒体争相报道这位一“文”惊人的考生,网友们更是称黄蛉为“古文字达人。”
有媒体对黄蛉身边的人进行采访,他们说黄蛉平时在校的学习成绩并没有过于优异,和很多普通学生一样,而且他的父母在外打工供他上学。
由于黄蛉第一次高考以失利告终,他没能考上自己心仪的一本院校,所以选择复读一年。
当时黄蛉的同班同学跟记者讲述,黄蛉平时的行为有些怪异:
“他会在教室里打坐,我们不是很理解。”
另外,黄蛉平时在班里比较内向,不太爱跟人交流。因为性格内向,同班同学也很少有人与他沟通,所以,班里同学没人知道他会甲骨文。后来,同学们看到网络上的报道后,才知道这位黄蛉同学是位“奇才”。
黄蛉表示,自己与甲骨文结缘,是因为自己从小就对“古文字”情有独钟。但身边的人似乎对这个都不感兴趣,这一度让他认为自己跟周边的同学不是一类人。
但在,在黄蛉复读的这一年,他遇到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知己——蒲体超。
蒲体超是黄蛉复读班的语文老师,也是黄蛉甲骨文的领路人。
起初,黄蛉只是私下通过看书来了解甲骨文,遇到蒲体超老师后,黄蛉便一发不可收拾,他心中对甲骨文的热爱,如同熊熊烈火般燃烧起来。
蒲体超老师平时在讲解文言文时,会把里面的虚词单独用甲骨文形态讲解一遍。每次黄蛉都听得如痴如醉,下课后更是会抽空去找蒲体超老师,请教关于甲骨文的问题。
一段时间后,两人关系亦师亦友,他们还会时不时地交流研究甲骨文的心得。
为缓解紧张的高考压力,黄蛉也会利用空余时间,看一些甲骨文或其他的古文字以放松心情。有的时候,黄蛉也会运用甲骨文来记笔记,这样便能加强自己对甲骨文的理解与记忆。
从起初只会写几个简单的甲骨文,到后来黄蛉逐渐地能记住八百个甲骨文和许多古汉字的字形,这全是凭借他对古汉字的灵活运用。
当被问到为何会选择在高考时用甲骨文写作文,黄蛉还表示这是自己深思熟虑之后的冒险一搏,他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博得阅卷老师的眼球,可没想到却适得其反,最后自己只得了八分。
考完试后,黄蛉将自己的甲骨文作文一事,告诉了蒲体超老师。老师听后并没有立刻表扬他,而是脸色一沉。
在蒲体超老师看来,黄蛉的荒唐行为简直是胡闹,喜欢甲骨文固然应该得到鼓励,但千万不应该拿自己的兴趣爱好去赌自己未来的前途命运,这样的结果只会让黄蛉再花费一年宝贵的时间复读。
但另一方面,作为同为甲骨文爱好者的蒲体超,对黄蛉能靠甲骨文作文“一炮而红”又倍感欣慰。
看到黄蛉的甲骨文作文只得了八分后,蒲体超向媒体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他说自己也看了黄蛉的作文,觉得阅卷老师不应该以跑题为由只给出八分的成绩。黄蛉按要求在规定主题范围内,用甲骨文创作出了这篇文章,而高考作文中也没有明文规定说不能使用古文字。
黄蛉的这次高考成绩总分为428分,这个分数很难让他考上心心念念的本科。
随后,黄蛉文章不断在网络上的热传,黄蛉的名气越来越大,当时国内能够翻译成文的甲骨文文字只有一千多个,而黄蛉的一篇高考作文就用了八百多字的甲骨文。
这让很多对古文字感兴趣的人,觉得这个少年在甲骨文方面实在是天赋异禀。但是由于黄蛉高考成绩并不理想,连好的二本院校也上不了,因此,很多人为黄蛉感到惋惜。
眼看报考志愿的时间快到了,黄蛉陷入了尴尬的局面。本想着靠自己的奇招致胜,可没想到弄巧成拙。
随着网络上对黄蛉认可的呼声越来越高,有几家不错的大学表示可以破格录取黄蛉,黄蛉的“春天”来了。
而语文老师蒲体超也在网络上表示,黄蛉非常喜欢复旦大学,并说黄蛉非常喜欢复旦的刘钊教授。
刘钊教授是我国古汉字界的领头人物,此前有一名骑三轮车为生的车夫被他收入门下。
这名车夫只有普通高中学历,但是平时酷爱甲骨文。刘钊教授同他见面后被他的才学折服,认定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破格将他录取到复旦大学。
黄蛉似乎在三轮车轿夫身上看到了希望,他认为自己很有可能得到刘钊教授的青睐,成功进入复旦求学。
6月25 日,黄蛉在蒲体超的陪同下前往上海,他们如愿见到了刘钊教授,黄蛉将手写的甲骨文作文给刘钊教授观看。
刘钊教授仔细地审阅了黄蛉的文章后,对他赞赏有加。刘钊教授说现代对古文字感兴趣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不过令黄蛉失望的是,刘钊教授并没有破格录取他。
当时,刘钊教授很委婉地说:
你很有天赋,作为一名高中生能有如此爱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你的进步空间还是很大的。
刘钊教授安慰黄蛉不要灰心,要在大学期间好好学习,打好坚实的古汉语基础,虽然目前本科阶段不能录取,但如果以后黄蛉想要考研,刘钊教授还是可以帮他推荐的。
黄蛉的复旦梦碎了,不过随即又有几所高校提出愿意破格为他开通录取之门。最后,黄蛉选择了四川大学的锦城学院。
川大的教学质量在我国也是一流的水平,川大一贯秉承着“奇才”“怪才”一个都不放过的理念,专门招揽在某一领域有突出优势的学生,重点进行培养。
为此川大设立了专门的培养方案,审批出专项培养基金,用来打造“特长生”。
虽然,黄蛉被特招入川大内的三本学院——锦城学院,但川大对他的关注与栽培也是非常上心的。
黄蛉在锦城学院读了两年汉语言文学课程后,川大再次破例,让他直接连跳两级,成为川大正式的一本生。
与此同时,川大还为黄蛉专门请了何崝导师进行“一对一”式重点培养。要知道,何教授可是川大历史文化学专业资深的老前辈。
看着校方对黄蛉如此“照顾”,何崝教授见到黄蛉后,对他寄予了厚望,觉得黄蛉必定是可造之材。
可是,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何崝教授发现,黄蛉在古文字方面的造诣并未有他所想的那般理想。
后来,黄玲的表现更是彻底激怒了何崝教授,何教授主动向川大提出了辞职,同时他表示,自己宁愿辞职,也不会再教授黄蛉了。
这是为什么呢?
在何崝教授看来,黄蛉的古汉语基本功并不扎实,而且逢人便喜欢吹嘘自己,他多次劝黄蛉把接受媒体采访的时间用在研究学问上,但黄蛉并不是特别在意。
在一次访问中,黄蛉竟对记者说自己有能力研究《文心雕龙》。
这在何崝教授看来,黄蛉显然是在“说大话”,因为自己教授给黄蛉的课程是关于先秦文献和古汉字领域的知识,而黄蛉所说的《文心雕龙》是形成于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首先黄蛉研究《文心雕龙》的能力水平有限,其次南北朝时期文学并非何崝教授所教授的内容。
何崝教授觉得黄蛉如此夸大自己,心气已经明显浮躁,实在有些“靠不住”。
何崝教授一言意味明显,黄蛉怕是沉浸在自己的“名人效应”中无法自拔,他的心思早已不在古文字的研究上。
随着何崝教授主动离职事件的发酵,网友开始再次将焦点对在黄蛉身上。
网络上对黄蛉的质疑声越来越多,从起初的“古文字小天才”到现在不思进取的吹牛大王,黄蛉受到的谴责声也随之加重。
有一部份网友提出,黄蛉参加高考时就是抱着侥幸的心理,他的成绩本来就上不了一本,自己通过“甲骨文作文”的旁门左道获得公众关注度后,经过媒体大肆的渲染,给他“镀上一层金”,实际上,黄蛉“古文字达人”的水分非常大。
从刚开始,黄蛉未能通过复旦大学老师的测试,便能看出他的基本功并不扎实。
有懂古文字的网友,将黄蛉之前的高考作文翻译成了现代汉语,令人惊讶的是,黄蛉的“成名作”语句很多地方并不通顺。
这让网友不得不猜测,黄蛉真实目的就是想通过另类作文引起关注,从而达到进入名校的目的。
也有一部网友觉得黄蛉享受的“特权”,对其他考生来说非常不公平,尤其是川大对黄蛉连开几次“后门”的情况,更是引起诸多学者的不满。
毕竟,“货不对等”的“偏才”特权教育,是对我们一贯倡导的公平教育理念相违背的。而“特权”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享受着名声带来的利益的同时,已经偏离了对真正学识的渴望。
在名利光环的诱惑下,“天才”们也正在逐渐被傲慢和自大所吞噬,这很可能偏离了教育的真正目的。
最后希望大家能从黄蛉的身上吸取教训,做到真正脚踏实地的学习,不要因外界的环境,改变自己治学的态度。
利用有利的条件,创造出更高的价值,才是实现自我价值、报答社会的最好体现。
- 0000
- 0000
- 0000
- 0001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