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辽宁老农救下一头病猪,养18年长到1800斤,死后成博物馆镇馆之宝
66261

辽宁老农救下一头病猪,养18年长到1800斤,死后成博物馆镇馆之宝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09:40:200

2017年岁末将尽的时候,辽宁大连松树镇上的一户农民家中,只听见一位老人,正在为自家的一只猪的死亡而悲痛不已。

他高喊着这只猪的名字,仿佛对着一个人一般大声呼喊,周围的邻居听到,还以为发生了什么意外,匆忙地赶到了这位老人的家中。

当村民们风风火火地赶到正在嚎哭的老人徐长金家中时,顿时惊呆了:只见徐长金家,里屋的水泥地面上,正趴着一只庞然大物,仔细一看却是一只卧倒在地的足有三个人那样高的猪,众人不由的倒吸了一口气,这么大的猪还是第一次见到。

就在所有人还在看猪的时候,只见徐长金老泪纵横,伏在已经失去呼吸的猪身上,一边细细抚摸着它的身体,一边悲怆地大喊:“阿缘,你和我一起生活了十八年,如今我一定给你办一个像样的葬礼!”

看到徐长金和这只死去的猪之间的“关系”,邻居才恍然大悟,耐心地安慰着这位伤心欲绝的孤寡老人。

这里为什么有头巨猪?徐长金和“巨猪”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

1999年2月的一天,松树镇上的街道上热闹非凡。尽管新年已过,正月也快走到中间,但“逢场”的集市仍然熙熙攘攘,这是过完春节后镇上的第一个集市。

年近六十的徐长金是镇上的一户孤寡老人,他无儿无女,一个人形单影只地过了一辈子。尽管生活难免有些孤苦和凄凉,但对于徐长金来说,日子还是得一天天的过。

在那样一个物资短缺、中国农村大多数家庭依旧清贫的年代,他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想别的事情,对普通农民而言,努力活着才是最大的希望。

于是,他如同以往一样,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就早早地起了床。

他拿出前夜早已准备好的扁担,将一根又一根从田地里刚挖出来的大蒜头用麻线捆成一溜一溜儿,然后绑在两头。

他想赶个早去集市上占上一个方便贩卖的好位置,在新的一年博得一个“头彩”。

除了卖蒜头之外 ,驱使他早早去集市赶场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准备买猪崽。

当时,像他一样的农户都会在年关将近的时候将自家喂养了近一年的肥猪杀掉,让猪肉贩子拉到城市里去卖,有的经济条件好点的家庭还会留一些自己吃。

杀完猪之后,就需要及时地去别家购买猪崽。因此,开年之后的正月,从各地赶来的猪贩子都会拉上一车猪崽到镇上来卖。

乡下赶集向来要趁早,徐长金到了镇上的市集后,赶紧一阵忙活儿,占据“有利地形”,在地面上铺上一层薄薄的蛇皮口袋,将自己挑来的几十斤蒜头儿小心翼翼地摆在上面。

没过多久,前来赶场的人便纷至沓来,破旧但整齐的街道上,有卖手工编制的竹筐、簸箕的,有卖农药的,还有大声吆喝着卖土家鸡鸭的,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充满了乡镇热闹而淳朴的气息。

由于今天来的人多,徐长金的几十斤蒜头儿很快便卖得没剩多少,捏着手里厚厚的皱皱巴巴的钞票,他喜笑颜开,自言自语地说到:“看来今年有个好兆头,很快就有好事要发生在我头上哩!”

等到蒜头卖得一干二净之后,徐长金收拾好摊位,心满意足地离开了,他准备去东边的猪市上挑几个好的猪崽儿。

来到猪市上,只见每家猪贩子的旁边都站满了人,镇上来买猪崽儿的居民靠着猪贩子围成了一个圈儿。

猪贩子们用塑料口袋将小猪团团包住,只留出一个可以看见其猪“身姿”的小口,让前来购买的人们“验货”挑选。

徐长金到底还是来晚了,尽管这里卖家依然不少,但能入自己法眼的猪崽却不多,只剩下几只瘦弱的猪崽还未寻到合适的买家。

徐长金不由得有些失望,他叹了口气,决定下次再来。

尽管没相中合适的猪崽,但卖光了蒜头儿也算是有所收获。离开猪市之后,他又去镇上的供销商店里买了些米和盐,然后回家。

此时,已是晌午了。赶场的人群逐渐散去,徐长金走上回家的泥土路面上,满脑子想着下次一定要“捷足先登”,争取买到一个满意的猪崽儿。

正当徐长金还沉浸在自己的买猪计划时,突然不知道从哪里传来几声间断的哼啼声,他搞不清楚情况,环顾左右,试图找到声音的出处。

终于,他停下脚步,侧耳细听,循着声音的方向,发现前方十几米处的一个垃圾堆里有几片烂掉的叶子在动,伴随着愈来愈明显的哼啼声。

徐长金扒开一层层的垃圾,只见一只瘦弱的猪崽出现在自己的眼前,这只猪看起来只有一两个月大,紧闭着眼睛,后腿还不时地抽抽,看得出来这是一只病猪。

徐长金仔细揣摩着,心想或许是哪个猪贩子故意将这种看起来奄奄一息的病猪丢弃在这里。他一边打量着这种不停抽搐的病猪崽儿,一边想着要不要将它抱回家。毕竟,这也是一条生命啊。

思考了几分钟后,徐长金最终决定将这只猪崽儿带回家。

虽然不知道它还能活多久,但能多养一天是一天,自己正巧买不着猪,恰好这只猪从天而降来到自己面前,或许这就是缘分吧!徐长金暗暗地想着。他到底也是一个迷信的人。

将病猪接回家以后,徐长金很快便升起了灶火,给这只病怏怏的猪崽儿喂了点药,看看它能不能有所好转。

可喜地是,原本孱弱瘦小、苟延残喘地猪崽儿,竟真的一天天好起来。徐长金喜出望外,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

他决定把它留在身边喂养。为了纪念他和这只猪之间的缘分,他将猪崽儿取名为“阿缘”。

就这样,阿缘在因缘际会之下,来到了徐长金的身边,并成为这位孤寡老人晚年生活的陪伴。

徐长金对“阿缘”十分关照。每到傍晚,他都会去自家院坝的坎子下面打一些猪草:有构树叶,有鹅儿肠,还有红薯叶,种类丰富。

在采集完猪草以后,徐长金总是用家里的一把破刀将这些猪草切碎成小块儿,拌着玉米打成的粉末,为“阿缘”精心烹制出“美味佳肴”。

到了夏天,牛蚊和虱子多的时候,徐长金会直接接上一大盆凉水洒在“阿缘”身上,为它祛暑避虫。冬天冷的时候,他则会用干掉的玉米秸秆,给“阿缘”铺上一层厚厚的地毯,方便它避寒取暖。

徐长金是懂得养猪的技巧的,更何况这只猪与自己“缘分颇深”。

他孤身一人,生活中没有什么陪伴,自己又没有什么别的爱好,每天干完农活,就将剩下的时间用在了照顾“阿缘”上。这位孤寡老人觉得,“阿缘”就是老天爷赐给自己晚年生活的一份最好的礼物。

在徐长金的悉心照料下,“阿缘”很快便“茁壮成长”起来。这家伙胃口十分好,从不挑食,不仅每次都能将主人送来的料理吃得一干二净,还总是与猪圈旁边的鸡鸭争食。

短短的半年时间里,“阿缘”从当初的十几斤迅速涨到了三百多斤,让徐长金和周围的乡亲诧异不已。

虽说“阿缘”的惊人食量和体重总是让徐长金为解决它的口粮问题而发愁,但他还是十分高兴,经常跟邻里骄傲地谈起自己一手养大的“阿缘”。

在这位老人看来,猪象征着福禄,是充满着喜气的牲畜,“阿缘”如此能吃,是因为自己的福气所致。

怀着对爱猪的情感和美好的寄托,徐长金更加对“阿缘” “溺爱”起来。他总会节约开支,在赶场时买上几包上好的口粮,宁愿饿着自己也决不让心爱的“阿缘”受苦。

日子一天天过去,不到四年,“阿缘”的体重已突破700斤,几乎和一头牛的体重不相上下,成为当地的一大“奇景”。

许多在城市里生活,从外地赶回来过年的人们,都怀着极大的兴趣想去看一看徐长金家的“天蓬元帅”。

“声名鹊起”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向徐长金打听,想要从这位老人手中买下“阿缘”。然而,老人拒绝了所有价码。

在他看来,“阿缘”陪伴着自己走过了许多个春夏秋冬,早已如同亲密无间的伙伴一般,而自己也在它身上倾注了无数心血,这不是用钱就能买到的。

十多年过去,徐长金一直把照顾“阿缘”当作自己晚年的爱好和习惯。在老人的悉心照料下,2012年,“阿缘”的体重就涨到了1400多斤,最高曾达到了令人咂舌的1800斤。

“猪王”的神话迅速传开,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一睹这个“猪神仙”的芳姿,徐长金也乐得与远道而来的人们分享自己的喜悦,仿佛炫耀自己的孩子一般。

这位淳朴的老人并没有“商业头脑”,他没有收门票,只是希望游客来看“阿缘”的时候能带几斤口粮给它。老头随着“阿缘”一起,成为备受关注的对象。

2017年11月的一天,存活了十八年的“阿缘”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它再也无法陪伴主人继续生活了。

空荡荡的猪圈里,昔日“阿缘”的身影早已不见,徐长金呆呆地望着死去的“阿缘”,感到无边的寂寞与悲伤。

徐长金如同失去亲人一般,趴在这个跟随它十八年,填充自己晚年孤寂生活的伙伴身边痛哭流涕。最终,它决定给“阿缘”办一个像样的葬礼。

于是,在全村居民的关注下,徐长金声势浩大地为其爱猪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告别仪式。

他买好了一口棺材,在村民的帮助下,将这个重达一千八百斤,高近三米的猪放入其中安葬,徐长金声泪俱下,恋恋不舍地在村民的搀扶下向自己的伙伴做了最后的道别。

尽管已经“入土为安”,但“阿缘”与徐长金之间的缘分却并未就此终结。

不久之后,当地博物馆的领导听到徐长金的经历后十分感动,考虑将“阿缘”制作成标本放入博物馆中收藏纪念。领导派人专门前往其家中,征求徐长金的意见。

在众人的推动下,徐长金被博物馆方的诚心所打动,他本身也正有此意,便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他们的建议。

2018年3月,由“阿缘”遗体制作而成的标本正式亮相于辽宁省农业博物馆的一楼展厅中。

尽管相较生前,它的体型变小了许多,但无论是神情还是仪态,都与生前别无二致,显得威风凛凛,栩栩如生,更被选为“镇馆之宝”。

多年过去了,“阿缘”的标本仍矗立在博物馆中,吸引着各地游客的到来,徐长金也常来这里,看着多年前的伙伴恋起旧来。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偶尔也会客串起导游,他总是用自己并不标准的方言,去给一位位来到这里的人讲述那个人类与动物真诚相处的故事。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