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美英在修复波兰与苏联关系的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历史开讲#
文|木木
编辑|观星
卡廷惨案让罗斯福和丘吉尔都意识到他们两位盟友的关系已经完全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
不过,与英国急切地想要修复波苏关系不同,美国虽然表面上依然与英国步调保持一致,但实际上并不着急。
罗斯福对此有自己的考量,他劝说波兰维持与苏联关系的真正目的在于维持同盟的稳定和团结。
他不愿在战争结果尚未明朗的时候就过早地在波兰问题上与任何一方达成协议,而且美国此时的主要任务是商讨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因而在卡廷森林事件上,美国能为波兰做的只有徒劳的呼吁以及道义上的支持。关于卡廷森林事件,美国的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罗斯福的真实想法。
在卡廷惨案被揭露之后,美国期刊文章和报纸社论最显著的共同特征是强调故事的来源,即纳粹的宣传。
这就使得事件的可信度大幅降低,因而波兰流亡政府所坚持要求的调查也变得不可理喻。此外,美国媒体关注的与其说是卡廷本身,不如说是在关注波兰和苏联外交关系的破裂。
作为同盟各国政府之间的第一次外交破裂,波兰和苏联的分裂被认为是对盟国团结的严重威胁,甚至是对盟国取得胜利的前景的严重威胁。
这无疑让波兰流亡政府在美国公众认知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并成为了美国媒体和公众批评的对象。
即使是在少部分承认卡廷事件有可能是苏联暴行的媒体中。也都对波兰流亡政府要求红十字会介入一事持否定态度,认为这是波兰外交上的一次重大失败。
波兰人没有得到美国的任何同情,他们不仅没有被当成受害者,反而被扣上了威胁盟国团结的罪名。美国舆论整体上的亲苏倾向是紧紧跟随总统的政治倾向的。
罗斯福在4月26日致斯大林的私人秘密信函中写道:我不相信西科尔斯基会与希特勒匪帮有过某种程度的合作。但在我看来,他将这一问题提交国际红十字会,就是个错误。
而且,我倾向于认为,丘吉尔首相能够找到办法,说服流亡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今后更加清醒、更加理智地行事。”
罗斯福的原信件中形容波兰的做法是“愚蠢的”,不过后来在正式的文件中将其删去了。
尽管如此,也不难看出罗斯福对波兰人刻薄的看法。但同时他在这封信函中指出:除此之外,在我们美国也有数百万波兰人,他们有很多人在陆军和海军中服役。
我能够向您保证,他们所有人都痛恨希勒特分子。然而,关于完全断绝苏联与波兰外交关系的消息,对大局无益。
罗斯福委婉地向斯大林暗示了美国不能完全置波兰于不顾的原因,但随着苏联在战争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政治倾向还是舆论导向,美国都越来越明显地显露出亲苏的倾向。此外,在改组波兰政府的问题上,美国也有着和英国一样的忧虑。
在一封未能传递给丘吉尔的回信中,罗斯福赞同了英国人的观点,即英美“不会承认在苏联或是其他任何地方建立的另一个波兰政府”。
“西科尔斯基是我们和苏联为了共同目标所能找到的最有帮助的波兰领导人”。他指出,目前最大的危险就是苏联建立一个与流亡政府对立的波兰政府。
应该不惜一切代价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罗斯福在这封未发送的电报中还写道:赢得这场战争是我们所有人的首要目标。为此,团结是必需的。
在此期间,一切个人主义和民族主义的野心都必须暂时搁置。因此,苏联,波兰以及所有联合起来的国家都必须将派系分歧置于共同争取胜利的斗争之下。
很显然,美国的战略意图是集中一切力量赢得战争,以及尽量避免提及战后可能出现的分歧。
因此,美国一方面向苏联强调不要过度干涉他国内政,但一方面也在催促西科尔斯基改组内阁,希望用这种方式避免苏联抛开流亡政府而另起炉灶。
美国在战争初期对待波兰的态度基本与英国保持一致,这一时期罗斯福与丘吉尔关系密切,美国和英国在对待波兰的问题上经常互通想法。
面对波苏边界争端这一较为敏感的问题,罗斯福几乎不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
因为在这一问题上的任何公开声明都有可能造成国内的政治危机,波兰裔美国人和保守派人士会指责他是亲共产主义者,并且也会有违他坚持战后解决边界问题的原则。
罗斯福对待波苏争端的态度比起丘吉尔似乎要宽和得多,他本人对东欧的势力并没有太大的兴趣,美国的势力范围与苏联互不干涉,且美国十分看重苏联在战争中发挥的力量。
因此,在波兰问题上,罗斯福在公众面前表现出的态度是相对中立的,他对波兰的诉求回应十分模糊,虽然暗地里一直偏向苏联,但也不愿同苏联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协议。
美国对波兰流亡政府的态度取决于战争的走向和本国利益的需求,并且与苏联的外交紧密相连。美国与波兰流亡政府的关系始终笼罩在苏联的阴影之下。
而罗斯福之所以无法完全撇开波兰流亡政府,其一是因为美国对波兰在道义上的责任,其二是因为他深知获得国内波兰裔美国人支持的重要性。
他小心翼翼地权衡着波兰裔美国人的选票与斯大林的脾气,在适当的时侯给予波兰人不痛不痒的回答,又在与斯大林的私下联络中暗示美国会接受苏联的条件。
1943年的波苏关系破裂是米科瓦伊契克上台后面临的第一大难题。
在外交政策上,他基本沿袭了前任总理西科尔斯基的方针,愿意为恢复波苏关系作出努力,但他依然坚持恢复战前的波兰领土,并对英美的调停寄予极大的期望。
他盼望继续得到英美的支持以满足流亡政府在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上的需求。同时,流亡政府内部的矛盾在不断加深。
西科尔斯基遇难前后,波兰国内亲政府的地下武装力量国家军上层与波兰工人党领导的民族统一战线日益疏远,甚至使用恐怖手段对后者进行攻击。
流亡政府与亲苏的波兰工人党的分歧注定了波兰人无法组成抗击法西斯的民族统一战线,而流亡政府中强硬派的崛起,更是让米科瓦伊契克的权威受到了不小的挑战。
从这一时期开始,波兰问题作为一个复杂的国际性问题屡次出现在盟国的谈判桌上。
二战的进程和局势,波兰国内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对本国利益的考量都在影响着大国的判断和选择。
1943年底的德黑兰会议见证了英美为与苏联构建良好关系而牺牲波兰的利益。
11月28日,丘吉尔先与斯大林进行了会谈,丘吉尔表示,英国曾经为波兰而宣战,因此波兰是非常重要的,但现在更为重要的是苏联的西部边界。
不过,英国并没有对疆界问题作出任何许诺。与斯大林主张的波兰整体向西迁移的方案相似,丘吉尔提出:我个人认为波兰可以向西发展,就像士兵‘向左靠拢’两步一样。
如果波兰踩了德国的脚趾,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但是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波兰。波兰是欧洲这个管弦乐队中一个不可缺少的乐器。
斯大林旁敲侧击地询问,在波兰人缺席的情况下由三大国讨论波兰问题是否合适,然后他得知,丘吉尔并不在意波兰人的看法。
英国需要做的只是将结果带回去并说服波兰人接受罢了。在正式会谈开始前,罗斯福也与斯大林进行了一次私人的秘密会谈。
罗斯福告诉斯大林,他对波兰本身没有兴趣,但他必须为即将到来的大选考虑,众多波兰裔美国人都十分关注他在波兰问题上的观点。
因此他“不能参与关于这一问题的任何决定,甚至目前他不能公开参加任何有关安排。”美国事实上已经支持了苏联对边界问题的看法,但在会议中不会表露出任何明显的倾向。
罗斯福并不想为了迎合波兰裔美国人而改变政策,只是出于安抚他们故将美国的表态稍作推迟,总统希望斯大林能理解他的处境。
12月1日的圆桌会议上,英美苏正式讨论了波兰问题。
丘吉尔强调,波兰问题十分重要,他又使用曾经举过的三根火柴的例子:“一根代表德国,第二根代表波兰,第三根代表苏联。这三根火柴都应该向西拨动,从而解决盟国面临的一项主要任务——确保苏联的西部边界。”
斯大林赞同他的观点,但执意要将波兰和伦敦的流亡政府分开,他不信任流亡政府,指责它与纳粹勾结,对苏联进行大肆的诋毁和污蔑。
丘吉尔想借此机会弄清苏联人的想法,以便于英国直接向波兰人转达苏联的诉求,并表示这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 0000
- 0000
- 0002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