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20世纪,波兰裔群体在前往英国的过程中,会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
66453

20世纪,波兰裔群体在前往英国的过程中,会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2:46:580

#历史开讲#

文|木木

编辑|观星


自中世纪以来,就一直有波兰裔在英国活动,但直到二战前他们的数量都很有限。

二战爆发后,波兰很快沦陷,为了保存日后反击的实力,残存的波兰军政人员以及部分平民开始撤往国外,先是进入周边的中立邻国如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等国。

然后再设法前往英国和法国,在那里组建起流亡政府并整编军队。

随着1940年夏天法国的沦陷,欧洲大国中只剩下英国还在坚持与纳粹德国对抗,这里也就成为愿意继续抵抗纳粹德国的波兰人活动的中心。

从1939年到1950年,赴英的波兰裔源源不断,其中出现过两个高峰期。

一个是从1939年8月二战爆发前夕到1940年的夏天,主要包括波兰流亡政府机关、波兰海陆空三军的残余部队以及一些难民,在此期间总共有约3万波兰人抵达英国。

另一个是从二战结束后到1948年底,部署在英伦三岛以外的自由波兰军队都被调回英国。

同一时期赴英的还有波兰士兵家属、波兰裔难民和被解放的波兰战俘等等。在此期间总共有约20万波兰人抵达英国。

最早在14-15世纪就有波兰人来到英国,但人数很少,主要是波兰国王的使者和商人。从16世纪开始,英国的粮食进口有一部分来自波兰。

尤其是1579年英国创立了北海公司专门经营本国与斯堪的纳维亚和波罗的海国家的贸易后,逐渐有波兰商人和外交人员沿着“格但斯克-伦敦”这条航线来到英国。

1683年,波兰国王扬·索别斯基三世率领波兰和神圣罗马帝国联军在维也纳战役中重创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守住了欧洲基督教文明对东方伊斯兰文明的最后一道防线。

为纪念这场胜利,伦敦的一家酒馆被命名为“波兰国王”,很快该酒馆所在的马路被命名为“波兰大街”并延续至今。

18世纪波兰发生了反宗教改革运动,一部分波兰新教徒为躲避迫害逃到了英国并定居在伦敦波兰大街附近。

1795年,随着俄普奥瓜分波兰导致波兰亡国,从欧洲版图上消失长达123年之久,大批波兰人开始向外移民。

特别是1831年及1861年两次起义失败后,一批包括社会政治精英的波兰难民流亡海外。

19世纪末,俄国的反犹活动及奥匈帝国的饥荒,使得众多波兰犹太人离开家乡,不少人定居英国,特别是伦敦、曼彻斯特、利兹与赫尔等城市。

同一时期,英国也出现了寻找工作谋生的波兰劳工移民,他们主要分布在伦敦等主要工业及海港城市。此时在英国的波兰移民约有2000人。

1918年波兰复国后,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选择返回祖国。同一时期,英国的德国与奥地利战俘营特赦使得部分被迫加入德奥军队与协约国交战的波兰裔战俘得以重获自由,定居英国。

1926年,波兰领袖毕苏斯基发动政变建立起半独裁性质的“萨纳齐亚”政体,也导致一批政见不合的波兰裔在此后数年移民英国。

综上所述,尽管波兰裔群赴英的潮流在历史上并不鲜见,但实际上他们的人数并不很多,而且时间和空间上都比较分散,容易被英国社会同化。

截至二战前夕,英国本土的波兰裔一共只有3500-5000人,多数是手工艺人、矿工和纺织工人,他们主要定居在伦敦、曼彻斯特和格拉斯哥。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由于难以阻挡德军的闪电战攻势,波兰军队节节败退,在军事上陷入极端被动的境地。

作为波兰盟友的英法两国不得不为履行同盟义务而向德国宣战,但其实两国并不想在此时与德国开战。

因此,除了在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应对以外,英法两国只是在西欧象征性地发起了几场规模有限的军事行动,收效甚微。

除此以外,波兰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受到封锁,难以获得英法的物资援助,仅能获得有限的资金援助。在此局面下,波兰只能孤军奋战,但也只是尽量迟滞德国的侵略而无法阻止它。

9月17日,苏联从东面入侵了波兰,出兵理由是自身国土安全可能受到威胁,以及波兰东部的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需要得到保护。至此,波兰再一次沦陷与被瓜分的命运已经注定。

在波兰艰难抵挡德国入侵时,苏联的趁火打劫进一步加剧了其面临的困境。为了尽可能保存日后反击的实力,波军总司令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呼吁各部队不要与越境的苏军交战。

军官们应尽量保存实力,把部队撤到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从那里前往法国并加入西方盟军。残存的波军大多听从了指挥。

于是除6.6万人阵亡、13.4万人负伤、69.4万人被德军俘虏以外,大约8.5万波军分别撤退到了罗马尼亚、匈牙利和立陶宛等相对安全的地区,另有24万人被苏军俘虏。

灭亡波兰后,纳粹德国将其占领的波兰国土一分为二,将波兰西部直接吞并,在剩下的波兰中部地区则建立起“总督区”,并任命汉斯·弗兰克为总督。

这个纳粹分子很快就在当地施行起恐怖政策,不但在政治上实施高压统治,经济上大肆掠夺,还要在文化上彻底毁灭波兰民族,抹杀所有波兰国家存在过的证据。

除了抓捕、消灭波兰社会精英以外,还大批强征波兰青壮年到德国做苦役。

被纳粹德国官方定义为“劣等人”的波兰裔对德国来说只是低端劳动力,一旦他们的劳动力失去利用价值,就会被通过饥荒消灭掉。

波兰犹太人更是被认为毫无价值,被列为“劣等人”中优先消灭的对象。

他们被送往诸如海乌姆诺、索比堡、贝乌热茨、马伊达内克、奥斯维辛和特雷布林卡等地的集中营,并在那里遭到屠杀。

苏联当局在占领波兰东部后,对当地进行了苏联化改造,包括打压“反共分子”。

发放苏联国籍、拆除所有可见的波兰国家标志、改革教育制度、压制宗教信仰、消灭市场经济以及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等。但很快,他们就意识到。

这一地区有大量绝对不会接受苏联意识形态的群体,于是开始对他们认定的不合作者进行大规模的驱逐,将其放逐到苏联内部的边远地区,包括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等地。

多年以来学界普遍认为,被流放的波兰裔总数应该在100万左右。流放地的生存条件糟糕,不少流放者死在了那里,活下来的人也经历了各种磨难。

直到1941年6月,德国发动了入侵苏联的战争,这一突发事件使得数百万苏联人陷入灭顶之灾,但从事后角度看,却也拯救了不少在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流放地的波兰人的生命。

苏德战争的爆发意味着波兰和苏联已经成为事实上的盟友,彼此之间的冷淡关系也因而出现转机。

1941年7月30日,经过激烈的谈判,波兰流亡政府和苏联政府代表在伦敦签署了“西科尔斯基——迈斯基条约”,苏联同意大赦所有被流放的波兰公民。

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将从苏联撤离并疏散到世界各地,包括中东、南亚、非洲、甚至还有新西兰和墨西哥。

此外,波兰流亡政府还将在他们当中挑选人员重新组建一支军队,这就是后来的波兰第II军的前身。回到1939年“九月战役”结束时。

根据统计,当时总共有大约8.5万波兰军队撤退到几个中立的邻国,其中3万人到达罗马尼亚,4万人进入匈牙利,1.38万人在立陶宛,还有1300人去了拉脱维亚。

随着德军的推进,大批波兰平民纷纷往东或者往南逃离,逃往波罗的海三国或是随同那些残余的部队逃往罗马尼亚和匈牙利避难。

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并未在某个国家定居,而是不停地转移,因此波兰沦陷后产生的难民数量难以精确统计。1939年9月17日,波兰政府及其残余部队越过边境进入罗马尼亚。

根据海牙会议决定,中立国必须解除进入其领土的交战国军队武装并扣留士兵。

由于养活成千上万波兰士兵的费用需要由当地政府自掏腰包,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等国对扣押一事颇不情愿,对他们的逃跑视而不见,甚至还积极协助他们出逃。

截至10月底,已有3842名波兰军人成功逃到法国,这一数字将在1940年6月上升至43000人。从1939年9月底至当年年底,不断有波兰平民逃往罗马尼亚。

到10月底,总共已有约1万名难民逃到这里。罗马尼亚当局已经预料到即将到来的难民潮,并做了一定准备,但波兰难民源源不断地到来,其规模还是超出了他们的预计。

罗马尼亚政府进一步采取措施安置这些难民,在各省都设置了难民中心。这些难民中心负责给难民登记身份,并每天发给他们一定数额的救济金,用于支付他们的食宿。

许多9月份匆忙动员起来,缺乏训练的波兰新兵从这里出发前往法属中东地区并加入在那里休整的波兰部队,罗方对此大开绿灯,引起了德国的不满。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