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浅析17世纪,英国人在重新接纳犹太人问题上的争论过程
66711

浅析17世纪,英国人在重新接纳犹太人问题上的争论过程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01:560

#历史开讲#

文|木木

编辑|观星


英国官方针对重新接纳问题的正式商讨是在若干英国人和米纳西的共同努力下开始的。

毕竟三个多世纪以来英国没有公开身份的犹太人存在,是否接纳犹太人以及如何接纳犹太人还是需要慎重地进行讨论。

克伦威尔对米纳西的请愿态度积极,1655年11月12日,他将米纳西的请愿书带到了国务委员会的会议上。

他认为犹太人应该得到允许进入英国,在我们之间居住生活,进行贸易,自由通行,他甚至希望这个提议能得到立即同意。

但另一方面克伦威尔不希望给议会施压,议会同样也不愿意因此而激怒克伦威尔。

为了更好地撇清责任并向各界群体和人士征求外部意见,最终成立了一个小组委员会对此议题进行审议。

很快护国公三位最忠诚的追随者约翰·莱尔、沃尔斯利爵士和皮克林爵士与枢密院院长亨利·劳伦斯拟定了一份召见名单。

隔天名单就获得批准,信件被寄给了包括平市民、商界和学术界内的28位知名人士,要求他们立即参加犹太人是否应该准入英国的会议,与护国公克伦威尔进行磋商,建言献策。

会议于1655年12月4日在白厅的会议厅开幕,由克伦威尔亲自主持召开,史称白厅会议。

军队、城市、教会、议会和法律界的代表也都被邀请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议以宣读米纳西的请愿书开始,之后克伦威尔在他的演说中将会议的议题缩小到两个:一、允许犹太人进入英国是否合法。二、如果合法,以什么样的条件接受犹太人进入英国。

会议上的法律意见主要由两位法官代表——新任命的上议院首席大法官格林爵士和首席财务大臣威廉·斯蒂尔给出。

在经过对历史记录的彻查后,两人一致同意“没有法律条款禁止犹太人返回英国”。

1290年的大驱逐是皇家特权行为,只影响当时直接相关的个人,因此犹太人重返英格兰没有受到法律禁止。

在关于重新接纳犹太人的长期争论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会议的第一天就由两位法官宣告结论了。

此后在12月7日至18日之间又召开了四次白厅会议,会议商讨的内容便成为了对第二点的讨论。

白厅会议一共进行了5次,前四次会议采取秘密方式进行,第5次会议由秘密转为公开,许多市民前来旁听。

后来亨利·杰西出版了会议记录,从他的报道可以得知受到邀请的28位与会人员基本可归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少数派”,他们希望犹太人可以立即被英国接纳。

第二类主张要在严格制定的条件下接纳犹太人。

第三类是势力最大、呼声最高的一派,拒绝以任何理由接纳犹太人,无论出于宗教、商业还是国家利益的考虑。

神学家们只接受那些坚持信仰耶稣的人,他们宣称在一个基督教国家里,犹太教徒的公开活动是一种亵渎神明的行为,对善良的基督教徒来说是危险的诱惑,会导致基督教徒的变节。

更有甚者认为这会在英国掀起可怖的摩洛神崇拜风潮。

会议期间最为主要的反对重新接纳犹太人的人物既不是来自与会人士也不是来自议会成员,而是一位名叫威廉·普林的场外人士。

他曾是一位狂热的清教徒,后信奉国家万能论,主张所有宗教事务都由国家严格控制。

因在查理一世时期煽动反政府言论,左右脸颊各被烙印了“S”和“L”,被贴上了“煽动诽谤”的标签。

普林在会议召开期间出版了《对犹太人的简短抗辩》一书的第一部分,不久之后出版了第二部分。

他翻阅了所有中世纪英国对犹太人的指控记录,旨在为反对重新接纳犹太人的立场提供学术支撑。

书中列举了大驱逐之前所有对犹太人的指控,从犹太人残杀基督教孩童到高利贷的敲诈勒索,还驳斥了重新接纳犹太人的支持者们所搬出的法律、经济和神学论据。

他认为犹太人在英国的存在会引诱民众,颠覆基督教。

他笃信犹太人永远不会昄依,并以此回击那些把强调犹太人昄依的可能性作为重新接纳理由的人。

再者他认为归化犹太教徒并不是基督教律法规定的责任,而且让犹太人昄依基督教和弥赛亚的第二次降临并没有直接关系。

此外,争论的焦点还集中在贸易和经济方面。在这一点上,个人狭隘的利益比国家更大的前景显得更有分量。

英国的商人们一个接一个地加入到抗议浪潮中,他们认为接纳犹太人是以牺牲本土商人的利益为代价,这会给英国的商人群体带来新的竞争,结果便是富裕了外国商人,使英国贸易衰落。

前伦敦市长帕克爵士发表了整个讨论过程中成效最好的一个演讲,他认为可以重新接纳犹太人,但必须在严格的条件限制下才能这样做。

他在重读中世纪法典中受到启发,如果犹太人重返英国,他们必须接受诸多条件的限制和约束:不受任何司法上的承认,不许有任何言语和行为上对基督教的不敬。

不许亵渎基督教的安息日,不能雇佣基督教徒作为仆人,禁止担任公职,禁止印刷反基督教的文学作品,禁止传播犹太教义等。

一些之前无条件赞成重新接纳犹太人的与会者也被他说服。

为了迎合大部分的反对者,有人提议将犹太人限制在国内一些衰败的港口和城镇,以此来验证米纳西所说的犹太人会是复兴经济的灵丹妙药。

最终,反对者广泛存在于公众和政府队伍中,来自商人和牧师们的反对阻力过于强大,他们不允许官方发出让犹太人重返英国的任何正式邀请。

支持者不仅数量稀缺而且要求对此追加许多附加条件。

鉴于此,在与会人士和外部公众强烈反对面前,对重新接纳持肯定态度的克伦威尔更倾向于让事态冷却,他担心会议可能会得出负面的结论。

因此在会议未作出决定之前就将其解散了。为了上帝的荣耀和国家的利益,克伦威尔决定自己和议会来解决这个问题。

然而他预期的结果也未能实现,随着时间流逝,克伦威尔仍然没能宣布他的决定,由于公众的反对意见过于强烈使得求助于议会也无济于事。

最终他决定维持现状,允许在伦敦定居的马兰诺还是像以前一样不受干扰地生活。

促成白厅会议激起巨大希望的同时也激起了巨大的恐惧。在场外也引发了诸多例如犹太人出高价购买圣保罗大教堂、多个英国城镇以及牛津和剑桥图书馆的谣言。

由于遇到了比预期更大的反对,克伦威尔在会议过后的几个月里也没有再就此问题发表任何公开声明或采取任何官方行动。

从直接结果来看,白厅会议不了了之,米纳西的努力完全失败了。米纳西和其他的犹太人代表遭受了很多可怕的敌意。

有人指责米纳西所代表的犹太人想要进入共和国的动机和立场是非常罪恶的,不仅英国无法接受,任何一个基督教国家都不会接纳他们。

随之而来的还有一连串偏执而顽固的偏见,“允许他们拥有犹太会堂或进行任何公开的集会来践行他们的宗教仪式对我们国家的人民都是非常危险且邪恶的”。

甚至有人诋毁犹太人结婚和离婚的风俗,他们在赎罪日前夜进行晚祷的习俗,觉得影响极其恶劣。

然而没过多久,犹太人最终还是如愿定居英国,而促成此事的是与之前请愿活动和白宫辩论都不相关的一起意外事件。

1655年10月,英国和西班牙之间爆发战争,伦敦的马兰诺群体又被新的外交动态变得被动不已。

次年3月初,国务委员会发布公告宣布所有西班牙钱币、货物和船只都作为战利品没收充公。

这对伦敦的马兰诺社区成员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他们无一例外都出生在西班牙或者葡萄牙,当时葡萄牙还处于西班牙的统治之下。

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也都是为了躲避严酷的宗教裁判所而出逃的,所以他们在法律上仍是西班牙臣民,难逃财产被没收的危险。

其中一位富有的商人安东尼奥·罗鲍斯,同时也是伦敦马兰诺社区的领袖之一。

1656年3月14日,一个心怀嫉恨的同胞向当局告发了他,罗鲍斯的西班牙裔身份被揭发,财产遭到没收,包括泰晤士河上的两艘货船也无一幸免,伦敦马兰诺社区的秘密也由此泄露。

在此危急关头,最好的方法是寻求克伦威尔的帮助,罗鲍斯上书克伦威尔坦白了自己葡萄牙裔而并非西班牙裔的身份。

陈述了自己悲惨曲折的人生经历和家庭变故博取同情,请求政府归还他被没收的财产。

伦敦的马兰诺犹太人也担心罗鲍斯的遭遇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于是决定抢在被驱逐之前先提出自己的请愿。

3月24日,这份请愿书由以米纳西为首的七人签署后递交克伦威尔,信中表明他们是犹太人。

希望可以由出台的正式的书面文件获得保护,允许他们在家中进行祷告而不受妨害并让他们在伦敦城外建立一块犹太人公墓。

这份请愿书虽然提出了宗教方面的要求,但同之前米纳西的请愿书相比要温和得多。

不包括任何对于进行公开犹太宗教活动或者仪式的要求,也并没有要求对所有犹太人实行开放政策。

克伦威尔并没有独断专行,将这份联名的请愿书与罗鲍斯为开罪而递交的请愿书一并交给了国务委员会,之后海军部专员收到文件,但他们无法就罗鲍斯的国籍问题做出明确回复。

事到如今只能根据罗鲍斯的宗教身份作出决定,国务委员会成员在经过多方查证之后于5月14日撤销了所有对罗鲍斯的搜查令和逮捕令,两天后他的财产也被归还。

对于另一封联名请愿,国务委员会则未予以理睬,克伦威尔对此事则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由此,通过“罗鲍斯事件”这个典型的案例,犹太人以公开的身份在英国居住和生活得到了默许和承认。

1656年以后,伦敦的马兰诺群体开始公开以犹太人的身份生活,英国官方在业已知情的情况下默许了犹太人在英国的公开存在。但是关于重新接纳并没有具体的法定日期。

塞西尔·罗斯认为国务委员在6月25日这天对3月递交的第二份请愿书表示赞成,尽管当天的会议记录已经被撕毁,但他认为可以将这个日期看作默许接纳犹太人的开始。

就此,在历经三个多世纪的蛰伏之后,犹太人终于得以重新被英国所接纳。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