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多亚学派:对人本主义思想的继承,与对人与神关系的创新
#历史开讲#
智者的启蒙引发的是一种人本主义思潮,在这种人本主义思潮中,人们将眼光从宇宙的本性转向人的本性,开始关注人自身及所生活的社会,这极大地启发了人们对于人与人关系的研究。
智者基于人的自然本性的统一,进而提出了对奴隶与主人、公民与外邦人、希腊人与野蛮人等不同社会群体间的地位平等的要求。而斯多亚学派一方面不仅在研究主体上继承了从城邦时期兴起的对于人自身进行研究的研究视角,另一方面还继承了城邦时期智者关于“人的自然本性的同一性”的观点。
首先,从研究主体上来看,斯多亚学派研究的主要对象也是关于人,这与希腊化时期大的历史背景密不可分:城邦的衰落、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东西文化交流的加强。在这种条件之下一种个人主义的生活态度随之产生,并且在马其顿王国对整个希腊进行统治之下,各个城邦的封闭状态被打破,东西方文化交流加强,世界主义的观念渗透在文化的各个方面,更加地重视人类的理性。
此外,斯多亚学派创始人芝诺的哲学发蒙,并不是像亚里士多德所认为的是“起源于对自然的惊异”,而是在于“对‘人的优异’的惊讶,对人的道德气象和人格高度的惊讶”,这同时也为斯多亚学派提出人的理性与宇宙理性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奠定了基础。
其次,是斯多亚学派对智者关于“人的自然本性的同一性”的继承。在智者们看来,作为自然本性的始于对立的,具有两个特点: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具有普遍适用性;是自然自身内部的内在规定性。
可以看到,智者对它的认识已经具有了后期斯多亚学派所提出的自然法的特点,所以在智者看来,合乎的行为才是合适的、正当的,而不符合的行为即法律习俗、伦理道德等就是应该进行放弃和废除的。而在斯多亚学派那里,则同样体现了这一观点,他们认为“人的真正自然在于其理性”,这种理性是是宇宙理性、自然理性的一部分,即人被宇宙赋予了理性。
人分有了宇宙的理性,而作为宇宙理性的形式就是“自然法”,所以人必须遵循自然法的要求。可以看到在斯多亚学派那里,人的本性被看作是与宇宙、自然的本性相同一的,这种同一的基点就在于“理性”,而这与智者的认识及其所提出的“人的自然本性的同一性”具有一致性,即他们都将看作是宇宙中最高的存在,这种在智者那里是属人理性即人的自然本性,是一种真理或实在,而在斯多亚学派这里就是自然理性、宇宙理性、自然法。
斯多亚学派不仅对城邦时期的“理性”进行了继承,还对其进行了创新,主要包括人分有神的理性对旧式人与神关系的创新、理性能力主体泛化对旧式人与人关系的创新,以及世界国家观念对旧式集体与个人关系的创新,这种创新为斯多亚学派提出更为成熟的平等观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斯多亚学派对人与神关系的创新体现在泛神论思想中。斯多亚学派从三种意义上来谈论宇宙:“首先,指的是神本身,他自己的特性从整个实体中来,他是不朽的和非生成的,它是整个有序世界的创造者,他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吞噬所有的实体,然后又再次将它们从自己那里产生出来。其次,他们将体现在诸天体中的秩序本身称为宇宙。第三,宇宙指的是前面两者的结合。”
神通过理性而无处不在是斯多亚泛神论思想的重要特点,他们没有像柏拉图那样将人的灵魂的属性分为理性和非理性两部分,而认为人的灵魂就是理性的,这种理性的来源是对宇宙理性的分有。并且宇宙万物都分有宇宙理性,只是程度的不同而已,而宇宙理性就是神,正是有了事物对宇宙理性的分有关系,所以斯多亚学派“把世界的一切归咎于‘神’的绝对支配”,这体现了斯多亚学派基本的泛神论思想以及一种宿命论观点。
在这种泛神论的影响下,人与神走得更近了,并因人与神生活在同一个处所,神是统治者、人是服从者,人和神一样分有理性和自然法,而成为同一共同体的成员并产生了一种亲密的关系,并且“使得人在宇宙中获得了一个与神更为接近的特殊位置”,如塞涅卡所说:“事实上有两种共同体,一个是有着伟大、真实共同性的共同体,它由一切神灵和人组成。”从斯多亚倡导的“按自然(本性、理性)生活”的原则来看,人与神所共同生活的处所,就是理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理性神统治着人的理性。斯多亚学派将人与神的关系拉近了一步,这体现在人对宇宙理性的分有上,并正是在这种理性的内在一致性上,斯多亚学派提出了“人和神基于共同的理性而平等”。
反观古典时期哲学家们的观点,他们普遍认为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即使苏格拉底提出人们在智慧和知识能力上是平等的,但却暗含了人们在对美德、知识的拥有上却不是平等的。苏格拉底的目的论神学“把神化身为至善、至高的精神本体”,人们只有通过理性去把握到了以美德、德性、至善为目的的抽象的精神本体——理性神,才能真正地说是平等的。
这种思想在柏拉图那里得到了发扬:柏拉图强调正义的平等,这种平等观念建立在严格的等级区分之上,人与人理性能力的平等在他这里消失殆尽,他认为就算是智慧和知识能力,人们之间也是天生不平等的,而在柏拉图这里理性神则作为一种本体式的存在,代表着善的理念。
人们要认识这个代表理念的理性神,就必须通过灵魂的四种功能的依次转向,这必然就会产生一种以善的理念为目的的等级体系,人在这个等级体系中也就不存在普遍意义上的平等,而更多的是不平等。亚里士多德则沿着理性神的道路前进,认为理性神是最高的实体、不动的动者,代表最高的善。
在亚里士多德这里体现出的同样是一种目的论的等级体系,在此基础上他认为平等也是正义的平等,所以“人因其天然禀赋的差异而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是政党与自然的,个体之间的普遍平等缺乏自然法基础,而且主奴关系不仅存在于个人与个人之间,也存在于民族与民族之间。”
可以看出,斯多亚学派正是扩展了人与神的关系,认为神不是远离人而存在、不是作为一种终极的价值而存在,而是在每个人身上都有神的一部分——理性。人对宇宙理性的分有,它们是同质的,打破了传统的目的论等级体系所带来的等级平等观念,将神所独有的品质归位于人,为普世的平等奠定了哲学基础。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才有了斯多亚学派泛神论对人与人关系的扩展所得出的普世平等的平等观念。
- 0000
- 0002
- 0000
- 0002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