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惨死丈夫被判无期,19年后再次开庭,法院:我们搞错了
《肖申克的救赎》堪称是人生必看的电影之一,主人公被检方指控杀妻,含冤入狱。在现实中,也有人被指控“杀妻”,判决无期徒刑,他就是于英生。
34岁以前的于英生,可谓是春风得意。当时他已担任区长助理,且是重点培养的年轻干部,可谓是前途无量。
然而,1996年12月2日,却成了改变他人生轨迹的一天:那天他的妻子离奇被杀,而他本人却成为了嫌疑犯。
从那以后,于英生在监狱里渡过了漫长的17年。而他之所以能够重见天日,并不是因为刑满释放,而是由于当年杀害他妻子的,其实另有其人。
那么,于英生是如何被冤入狱的?他妻子被杀的真相又是怎样的?
于英生一家居住蚌埠市南山路的一栋公寓楼中,1996年12月2日这天早上,他像以往一样将七岁的儿子送到学校。
于英生走的时候,妻子韩露还没有起床,他特意嘱咐妻子别忘记吃饭。
中午孩子放学,韩露的父亲去接了孩子,一路上爷孙俩说说笑笑,韩父向外孙展示手里带来的美食,表示中午不用再做饭了。
然而,当两人走到家里时,韩父发现门是虚掩着的,且屋子里比较混乱,这让他内心不由得紧张起来:难道家里来小偷了?
生怕孩子出现意外,韩父先将外孙安顿在邻居家里,自己再返回家中。
但刚一进门,就闻到满屋子的煤气味,这让韩父觉得十分诧异,他以为女儿早上做饭忘记关煤气了,本能地来到厨房,想要将煤气罐阀门拧上。
没想,煤气罐竟然被人移走了。顺着味道,他一路来到了卧室中,发现了煤气罐。在它的旁边,还有一根正在点燃的蜡烛。
如果煤气泄露到一定程度,必然会产生明火,从而将整个房间烧着。
韩父本想将蜡烛吹灭,但下一秒看到的场景让他整个人瘫倒在地:
只见女儿躺在床上,周围的床单已被鲜血浸透。而女儿的脖子上有着触目惊心的刀口,头和身子只剩下一点皮肉相连。
短暂的震惊之后,韩父立马想起了什么,大喊道:
“快来人,快来人啊,我女儿不行了,赶紧打电话!”
韩父撕心裂肺的求救声,立马引来了周围邻居的注意,很快附近的邻居纷纷来到家里。
其中一个群众拨打了110电话,电话中,警方在嘈杂的声音中听到了求救声:“谁救救我的女儿,救救她吧!”
显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案件,接警员问清地址后,立马反馈给一线干警,没几分钟警方就到达现场。
通过对现场的勘察,警方确定这是一起凶杀案,且被害人韩露已死去,从其死状来看,死者生前曾奋力反抗过。
难道是有人入室行窃,然后杀人?但警方很快就否定了这个观点,房屋内门窗完好,其他东西也没有明显的破坏痕迹,不应该是盗窃案。
唯一有打斗痕迹的就是卧室,且煤气罐阀门被人刻意打开,角落里还有一根蜡烛。警方根据这些证据分析,凶手应该是熟人。
几天后,尸检结果出炉,经法医鉴定,尽管死者颈部有多道刀口,可她却是窒息性死亡,且体内还检测出了残余的精液。
从这些就可进一步推断,死者生前曾遭遇了强奸和虐待。
因现场没有太多的证据,也没有目击者,使得案情一时间毫无头绪。但警方通过对被害人的居民走访得知,被害人和丈夫于英生关系不太好,经常吵架。
死者父亲也表示,他进入房间后第一反应就是女儿、女婿又吵架了,当他看到煤气罐后,最初也以为女儿负气后想要轻生。
正是基于这一民调,警方将犯罪嫌疑人指向死者丈夫于英生。
有警员分析,门窗没被破坏,房间内也没有明显打斗,这一看就是熟人作案,于英生作为丈夫,不就属于熟人吗?
至于卧室内的煤气罐和蜡烛,可能是于英生为了毁尸灭迹、消灭第一现场而制造的。但可能有人突然到来,让他的计划没有得逞。
12月12日,蚌埠公安局将于英生刑拘。尽管于英生表示自己7点就送孩子上学,之后又去单位上班,但警方认为他可能在上午折返回家将妻子杀害。
于英生又提出对精液进行检测,以证明自己的清白。化验结果很快出来,被害者体内的精液DNA和于英生的不符。
但警方认为,于英生可能存在伪造案发现场的情况:在其他地方找来安全套,放在死者身上,以混淆视听,扰乱警方的断案方向。
于英生被抓捕10天后,蚌埠公安宣布凶杀案告破,并向社会公布了于英生的口供:
12月1日这天,于英生夫妇带着孩子去商场购物,期间韩露将2800元交给丈夫,但不肯说出这笔钱来源,引来于英生猜测。
两人回家后,因此事吵了起来。
第二天于英生送孩子上学后,又折返回家,再次和妻子争吵起来。
两人越吵越激烈,气急败坏的于英生失去理智,用枕头将妻子口鼻堵住,至其窒息而亡。
杀人后的于英生生怕被警察找上门来,拿着菜刀对着妻子脖颈乱砍,再制造房间的混乱局面,让人们误以为这是抢劫、强奸杀人案。
逃跑前,于英生又有了毁尸灭迹的打算,将煤气罐拿到卧室并打开阀门,想要制造火灾现场,后被人发现而未遂。
就这样,蚌埠法院判决于英生无期徒刑。随着法官的一锤定音,于英生的前途就此葬送。
熟悉于英生的人,对法官的这一判决嘘唏不已,毕竟他这一年才34岁,却已是区长助理,平时他看上去也踏实能干,如果不出这事今后大有前途。
于英生的父亲是一个老干部,母亲是市招待所一把手,他们听到法官这一判词后,内心也十分崩溃,但他们坚决不相信儿子会干出这种事情,且这个案件疑点重重,似乎背后有人在操控什么。
狱中的于英生,含泪表示自己清清白白,绝不可能杀掉自己的妻子。听了儿子这般言辞,二老更是坚信儿子无罪,支持他上诉。
这之后,于英生让父母和狱警帮自己购买法律方面的书籍,并自学法律知识,只要一有空就学习,并给法院、检察院写信申诉,以表明自己的清白。
而他的申诉,也确实有了回应。
1998年9月14日,安徽高级法院认为于英生案证据不足,应重新审判。
此后数年间,于英生又多次上诉,但每次都无果而终。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是没有收获。比如,于英生案第一次被安徽省高级法院打回重申的时候,检察院又发现了2枚陌生指纹,而这是之前办案民警所隐瞒的。
由于自己的冤屈迟迟得不到洗刷,很长一段时间里,于英生一直郁郁寡欢,他曾想过一死了之,但父母亲不断鼓励他振作起来,并对他说:
“如果你死了,那我们于家的清白永远洗不清,孩子这一生都将死在阴影中,杀害你妻子的凶手也将一直逍遥法外……”
一语惊醒梦中人,这番话让于英生再次重拾信心。为了减刑,他撰写了多篇文章,同时还拿到了05年司法部的征文大赛三等奖。
之后,于英生又被委任为监区宣传员,为狱友宣传法律法规,让狱友都能知法守法。
2013年,中央政法委颁布《关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法官、检察官、警察对所办案件要终身负责,且建立冤假错案的责任追究制。
得知中央这一指示后,于英生激动地说道:“司法环境变了,我的案件有希望了!”
对于这一切,于英生早有察觉,2个月前的一天,他被一个领导叫了过去。对方说他是北京最高检察院的,听说他的案子有冤情,想要了解一下。
在这次对话中,对方问了他多个问题,并对他给出的新证据进行了核实。临走前,对方和他说,尽量别透露今天的谈话。
这一天,于英生十分激动,后来他也表示那是他17年来睡得最踏实的一个晚上。
2013年8月,监狱长将于英生叫来,嘱咐他从今天起什么活也别干了,养精蓄锐!
对监狱长的这一说辞,于英生一时间还感觉到奇怪,但他隐约感觉到和自己的案件有关。
没两天,狱警给于英生安排了规格较高的房间,里面空调、热水器一应俱全,狱警还让他好好洗漱,啥也不要想。
纵然监狱方面什么都没说,可于英生已经明白,自己离出狱不远了。
其实早在2013年5月,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已经对“于英生案”进行立案复查,并将案件上报给最高人民检察院。
经过2个多月的审议,8月13日,安徽高院宣布“于英生案”证据不足,撤销一审、二审判决结果,宣告于英生无罪。
十七年的牢狱生涯,于英生已从意气风发的年轻干部变为两鬓发白、背部微驼的“老人”,尽管这一年他才五十岁出头。
出狱的这一天,于英生泪流满面。一想到为自己申诉多年却未果的父母已离世,他内心更是悲痛万分。
哥哥于宁生说:“从天上掉下地狱,又从地狱中爬出,这就是弟弟的坎坷人生,但如今天亮了,光明战胜了黑暗!”
于英生也在日记中写道:“这一天是载入我人生史册的一天,脱下穿在身上17年的囚衣,我整个人瞬间变得精神很多!”
案件到这一步,仍然没有结束,毕竟杀害于英生妻子的凶手仍逍遥法外。
很快,蚌埠公安局启动再侦程序,40多位警界精英和刑侦专家组成专案组,对“韩露被杀案”重新侦破。
专案组发现,这个案件有两个疑点:
首先是1999年案件再审时,在卧室梳妆台边缘发现了2处指纹,它们并不属于于英生、死者本人以及其他家属。既然如此,那就表明卧室内必定出现过陌生人。
其次是死者身上的精液,经过技术人员验定,它并不属于于英生的,这再次表明室内有一个陌生人主导了整个案件。
可多年来,蚌埠中院对这两个证据一直视而不见。
专案组将这两个证据作为破案的关键,且断定案件应该是性侵杀人案。
因案件已过去17年,尽管物证资料、案卷材料得以很好地保留,可想要找到犯罪嫌疑人并非难事。
专案组将DNA证据提交给多个刑事科科研机关,而机关人员又对DNA样本信息反复对比、分析,并通过最新科技检测出嫌犯的DNA独特信息。
随后,警方又采用了重建犯罪现场的方式分析,猜测可能存在的嫌疑人,在安徽、江苏多地警方的协查之下,锁定了几千名可能性的嫌疑人。
再根据DNA样本的独有信息,最终锁定犯罪嫌疑人为武钦元。而这整个过程,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
武钦元是谁?警方调查后发现,此人竟然是一名公职人员,时任蚌埠公安交警支队一大队队长,为三级警督。
2013年11月27日,因天气比较冷,武钦元和朋友约定打网球。那时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突然被警方抓捕。
武钦元被抓后,办案民警将武钦元的照片拿给于英生辨认。
于英生并不知道他是谁,反复辨认后摇摇头称没有印象。
当警察告知他就是凶手时,于英生愤愤地说:“我恨他,不是他,我的家庭也不会这么支离破碎!希望警方能公正判决,不能因他是公职人员就减轻罪行,不然我所坚持的17年将毫无意义。”
据悉,武钦元1989年时应聘为合同制交警,那一年他二十岁。当时交警部门很多合同制交警,唯有表现优秀才能续聘,武钦元在工作上十分努力,终于不被淘汰。
不过他当年的同事表示,武钦元这个人平日里沉默寡言,不爱笑,整天想着事,城府比较深,司机们也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做“尖白脸”!
2007年,武钦元报名了合同制交警统一考试,且如愿通过,拿到了公务员编制,其工资开始上涨,福利也就此增多,性格也慢慢变得开朗,并爱上了网球,一有时间就去球场。
在抓捕之初,武钦元一直狡辩称案件和自己无关。但警方早已通过指纹对比,确定真凶就是他本人。
在专案组列出的各种证据之下,武钦元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在第4次审讯时终于认罪,并供述了犯罪事实。
原来,武钦元很早就在朋友家里见过韩露,那时的韩露青春貌美,身材高挑,吸引了武钦元的注意,并对其生了色心。
为了打听韩露的家庭住址,武钦元多次跟朋友套近乎,并如愿打听到了韩露的住址。为了见到美人,他多次来到韩露所在的小区,甚至还跟踪韩露。
不过因韩露出门不是和丈夫、孩子走在一起,就是和闺蜜逛街,武钦元只能远观不敢靠近。
迟迟得不到韩露,武钦元内心的邪火无法压下去,他本人也变得疯狂起来,这之后每天都会特意绕道韩露家,看看有没有得手的机会。
12月2日这天上午8点,韩露正在阳台晾晒衣物,当时她穿着睡衣。而觊觎其美色的武钦元刚好看到这一幕,他观察了一会儿,发现家里没有其他人。
他想了想,当天是星期一,韩露丈夫必然提前上班去了,家里肯定没别人。
越想,武钦元越是激动,他似乎无法控制自己一般,径直冲向韩露的家中。到了房间后,武钦元就表现出自己的兽性,对韩露实施了强奸。
受到侵犯的韩露,奋力挣扎起来,并大喊大叫,想要引起邻居的注意。
武钦元见状,生怕动静太大会招来旁人,连忙拿着枕头捂住韩露的口鼻,没过多久韩露就停止了挣扎。
察觉到异样的武钦元,连忙拿开枕头,用手一测,发现对方已没有了呼吸。显然他用力太猛,以至于对方窒息而死。
杀人后的武钦元开始慌张起来,最后,他决定将现场弄乱,制造盗窃杀人的假象。
他先是拿着菜刀,对着死者脖子砍了几下,之后又将煤气罐搬到卧室,点上蜡烛,冀图等自己离开后煤气罐能够爆炸,这样就可以毁掉现场。
然而,让武钦元失望的是,直到中午煤气罐也没有爆炸,反而他留下的证据被警方保存下来,并得以在17年后快速破案。
武钦元坦白,当年作案后,内心特别惊怕,生怕警方会找上门来,每天都睡不好。不过后来听说于英生被警方认定为凶手,他特意买了酒庆祝。
但2013年8月,他听闻于英生被法官宣布无罪释放,又开始惶惶不可终日,每天都会被噩梦吓醒,甚至梦到自己被抓的场面。然而,没想到才3个月,梦就成为了现实。
2015年1月5日,芜湖市中院依法对“武钦元强奸杀人案”进行不公开审理。
检方认为,被告人武钦元强奸韩露并致其死亡,应以强奸罪定罪处罚。而被害人家属提出了147万元的民事赔偿。
在庭审中,武钦元不敢正眼看着于英生,毕竟正是他杀害了对方的妻子,并害于英生含冤入狱17年,让一个完整的家庭支离破碎。
每次发言时,武钦元都会不停地说“对不起”,祈求能得到受害人家属的原谅。
于英生后来说道:“他多次向我说对不起,说自从知道我入狱后内心一直愧疚,我看未必,他打着网球、品着茶的时候怎么没愧疚?这么多年过去了,再说对不起有用吗?杀了人道歉就行了吗?”
2015年5月15日下午,芜湖中院对“武钦元强奸案”公开审判。
法院认为,武钦元在强奸中,恶意捆绑韩露双手、捂住口鼻,使得其窒息而死。之后,武钦元又制造现场,如切断电话线、翻开抽屉、点燃蜡烛欲引爆煤气罐。
显然,武钦元的行为极其恶劣,犯罪手段非常残忍,罪行极重,依法判决其死刑,并赔偿5.2万元。
不过对于这个判决武钦元并不服,他表示自己是一时冲动、失去理智,主观上没有杀人的想法。
其律师也表示,武钦元担任交警期间多次立功,且案件属强奸后致死,同时还是初犯,可以尽最大能力赔偿被害人家属。
因此律师建议判决14年以上有期或无期徒刑。
2016年1月15日上午,安徽高院对“武钦元强奸案”二审宣判,称武钦元不顾妇女意愿,进行强奸并杀人,其手段残忍,应该严惩,维持一审原判,判处其死刑。
听到这一消息,于英生当场泪奔,等待了19年,终于等到真相大白于天下的那一天。
这些年里,父母为了他奔波劳碌,且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早早离世,儿子也自闭抑郁,岳父母一家对其恨之入骨。
如今真凶落网,他终于可以睡踏实了。
于英生哥哥也表示:“父母闭眼前和他说过,不管过了多久,一定要上诉,就算是倾家荡产,也要还咱家清白!”
正义不会缺席,于英生无罪释放、杀人真凶被依法判决,相信妻子、父母九泉之下也能安息。
但是入狱17年,于英生失去了太多太多,很多东西已无法弥补,永远成了遗憾。
而他唯一的儿子,本是聪明可爱的小男孩,但因家庭变故,身心遭受了种种折磨,开始变得自闭,无法继续上学。
直到于英生无罪释放的那天,他的儿子才喊了他一声“爸爸”,久违的“爸爸”让于英生再次泪奔,他发誓今后要好好陪在儿子身边。
如今的于英生,已获得了上百万的国家赔偿,蚌埠政府也恢复其公职身份,现在他是民政局的一名工作人员,从事救灾福利方面的工作,生活也开始正常化。
当然,蚌埠公安局也对“于英生冤假错案”进行了反思,对受害人家属进行了道歉。
从今天来看,“于英生案”的尘埃落定,正是我国司法进步的缩影之一。法律一直是公正严明的,但唯有完善法律法规,保证司法的公正、公平,才能不冤枉好人,不放过坏人!
- 0000
- 0000
- 0001
- 0000
- 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