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98年朱镕基视察粮仓,看到满满的粮食,却大怒道:连我都敢骗
67263

98年朱镕基视察粮仓,看到满满的粮食,却大怒道:连我都敢骗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0:37:541

1998年9月,央视《焦点访谈》报道了地方干部“调粮补仓”欺上瞒下的节目,引起了全国关注。次年2月份,朱镕基在一次会议上说道:

前不久,我去往安徽一粮库调查,没去前粮库是空的,不过等我到了后发现,他们将其他粮站的粮食都运过来,摆得十分整齐。这些人连我都敢骗,实在是胆大包天!

那么,“调粮补仓”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朱镕基会对此事耿耿于怀以致大发雷霆呢?

朱镕基

如果想要弄清原因,还要从朱镕基的为人和为官说起!

朱镕基1928年10月出生于湖南长沙县和平村。虽然后期的他在仕途上一路高升,可他的童年却磨难多多,坎坷不已。

朱镕基的父亲朱希圣虽聪明过人、学富五车,可身体却不太好,族人为了能够使他好起来,便采用了“冲喜”的方式,找来一个女人与之成亲!

朱镕基

可婚后的朱希圣,身体并没有好转,尽管妻子顺利怀孕,可儿子朱镕基还没出生,他就因病离世。

如此一来,朱镕基就成了遗腹子,一出生就没见过自己的父亲。而更悲哀的是,母亲也因伤心过度而身染沉疴,无法给孩子喂奶。好在朱镕基的三伯母心善,将他抱回自己家里喂奶,这才让他顺利成长。

不过好景不长,1937年随着母亲张氏的病逝,九岁的朱镕基成了个孤儿。然而,年幼的朱镕基并没有因此而颓废、堕落,反而在逆境中获得了磨炼!

湖师大附中

十多岁时,在伯父朱学方的带领下,朱镕基来到了长沙郊区居住,就读于崇德小学,1941年2月考上广益中学(今湖师大附中),在这里他成为了“学霸”中的“神童”级人物。

在学习期间,朱镕基不仅学习成绩出色,且为人仗义,最见不得不平之事。

因学校宿舍是两层楼房,女生在一楼居住,男生在二楼。不过二楼楼面是木板拼接而成,且中间有很大缝隙。一次,男生洗完脚后,从缝隙中见到女学生在楼下,直接将洗脚水泼了下去,结果女学生被淋湿,很多男生哄笑一堂。朱镕基见状,义正言辞地说道:“这是侮辱女生的行为,别开这种玩笑。”

楚怡工业学校

两年后,朱镕基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考上楚怡工业学校机械科31班。当时的楚怡学校有着一整套完整的工业教育体系,朱镕基希望自己在这里能够学有所成,为国家做贡献。

1947年,朱镕基考入了清华电机系,在电机制造专业学习。由于他在湖南籍学子中成绩位列第一,因而一进校就获得奖学金,颇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

在清华学习期间,朱镕基曾和进步学生一同去街上游过行,反对内战,呼吁和平统一。1948年时,他更是秘密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不久就被推荐为共产党员。

虽然朱镕基在成长之路上饱尝艰辛,可这丝毫没有动摇他“为国为民”的远大抱负,反而使他在不断地磨练中日趋成熟……

朱镕基访清华大学

3年后,大学毕业的朱镕基被分配到了东北工业部担任生产计划室副主任。此时的朱镕基才二十三岁,工作热情非常高,由于工作能力出众,经常得到领导的表扬。

东北局委员马洪曾说:“朱镕基工作认真、努力,且为人聪明正直,今后发展空间很大。”

而一年后,随着东北工业部的撤销和国计委的成立,朱镕基奉调抵京就职。

在计委工作期间,虽然朱镕基的能力、人品都得到了同事们的肯定,但却因性格耿直,喜欢直言,常常弄得领导下不来台。曾经有同事回忆道:“朱镕基是领导期望值最高的干部,他逻辑思维强,有不对的地方总会立马指出,且就算领导发言、处理事情上有不足之处,他也会指出,这让部分领导心里不舒服。”

青年朱镕基(后排左)

所以,尽管朱镕基业务能力出众,可因为经常得罪人,经常提问题,导致了部分领导的不满,总是被批评“目中无人”,且由于被错划为右派,工作大受影响,曾扎根基层20年而没有出头之日。

1970年元旦,他更是被下放到“五七”干校。那5年中,他每天都十分辛苦,可正是这段经历,让他接触到了各色人等,也让他对普通民众的生活有了深入了解,因而形成了深厚的“平民情结”。

5年后,随着社会形势的好转,朱镕基被再次分配到电力通讯公司担任办公室副主任,级别依旧是副科级。

邓小平

要知道,朱镕基刚毕业时就已经是副科级的干部了,而工作了24年之后依旧是副科级的他,不仅没有半点颓废,反而对工作仍然保持着极高的热情。

直到1978年,随着十三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于是,那些懂经济、敢讲真话的干部陆续得到重用,而此时在基层已经工作了二十八年的朱镕基终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这期间,他经历了从科级到局级的不断晋升,最后升至副部级。1987年时,朱镕基被调任上海,一年后正式担任上海市长,

朱镕基

当时的上海作为远东的金融中心,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可当时由于政策的引导,国家的关注重点在广东、福建等东南沿海省份。所以作为经济中心的上海却被忽略了很长时间,这使得上海的GDP增速不仅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甚至连各项建设指标也处在倒数的位置。

朱镕基一到任,看到这种情况忧心忡忡。为了让上海重现“东方巴黎”的风采,他大力进行经济革新,挑选有能力、有责任的中青年干部,并着重解决“交通”、“住房”、“菜篮子”等民生问题,同时采用多种手段平抑物价,稳定民生。

看着上海在这些改革措施中渐渐恢复了一些生机后,朱镕基又掉头开始打击那些破坏上海改革胜利果实的“蛀虫”!对那些“官僚作风”浓重的干部,他多次批评:“不作为、不办事的官员,如果不改正,我一定会将其拉下来。”

而为了彻底整顿干部中存在的恶习,他更是以身作则,带头不收礼、不吃请。同时,深知此举定会得罪那些贪官并引起他们报复的朱镕基还说道:

“我从小就没了父母,不怕得罪谁,为了老百姓,就算被人整也心甘,不然国家何谈发展?”

朱镕基

于是,在朱镕基坐镇的上海,一直保持着高压反腐的态势。他曾在一年内查办了29位委办局干部,被人称为“阎王爷”。而正是这一反腐壮举,让上海的各项改革都进行的十分顺利,教育、菜篮子、交通等领域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上海焕发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而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引起了邓小平的高度关注。1988年到1991年,邓小平曾先后四次到达上海,对上海的工作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而且,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朱镕基大刀阔斧的对上海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不仅成功开发了浦东新区,还使上海成为了全国经济发展的模范和榜样!

邓小平

而在目睹了上海的飞速发展之后,邓小平从这些变化中看出了朱镕基的人才难得。于是,在邓小平的大力推荐之下,1992年10月,朱镕基从一个普通的中央候补委员一跃成为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次年3月,更是直接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一职!

由于受当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的经济发展受阻。在那种情况下,只有改革才能跳出危险的漩涡。于是,在中央的支持下,朱镕基开始了金融改革,最终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实现了“软着陆”。

出众的工作能力和高超的工作方法,让所有人都心悦诚服。于是,1998年3月,朱镕基正式当选为国务院总理。

朱镕基

不管身处什么位置,朱镕基一直将老百姓的问题当做最关心的事情,而他对农业上的关注更是超过了金融。他曾说过,一个城市的工业化占比就算再大,农业仍是重点关注的大事。“民以食为天”,唯有粮食生产得到保障,才能让全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稳定发展。

因此,朱镕基认为,各级党政一把手都要熟悉农业,也要了解民生疾苦。所以朱镕基上任后,关注的头等大事就是粮食问题。

为此,在他的主持下,国务院曾下达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其中表示要推行保护价收购粮食的制度,且规定粮食由国有粮企收购,而各地粮食部门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改革的具体方案。本来这一决定的发布,是为了保障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和国家的粮食安全。可到了实际执行中,却频频出现问题。

由于当时的粮食系统十分混乱,中储粮的权力很大,且缺乏监管,因此粮库“监守自盗”的现象非常普遍。而部分官员为了中饱私囊,更是采取“空粮仓套粮”的方式欺上瞒下。

如此一来,打压粮价、违规拆借资金、转圈粮、小金库等问题不断滋生。尽管账目上每个粮库都很满,但等到灾情严重需要调拨粮食的时候,满仓却成了空仓。而为了应付中央的突击检查,一些官员甚至玩起了“调粮补仓”这一拙劣的把戏。

朱镕基安徽视察

为了坚决地打击这些不法之事,1998年5月份,朱镕基携部分中央领导到达芜湖,对当地的粮站、粮库、加工厂进行考察和验收。

他们一行人到达峨岭粮站时,粮站的工作人员早在这里等待了多时。下车后,朱镕基先是听取了关于保护价执行问题的相关汇报。因为当时粮食保护价刚制定不久,地方执行力度不够,加之那几年民间粮价的接连走低,各地粮站的收购热情都不高,让农民吃了不少的亏。

听完汇报后,朱镕基说道:“站长,你们是否执行了国家规定,敞开收购粮食?”

这位粮食站长点点头,回答早已执行了中央的规定。

朱镕基听了点点头,又问道:“去年你们收了多少粮?”站长回道:“去年收了五千吨粮食。”

朱镕基

“你这个粮站,是收一个乡的粮食还是几个乡的粮食?”朱镕基再问。

“只收一个乡!”站长回答道。

“你们乡有多少亩农田?亩产可达多少?总产又如何?”朱镕基接着追问道!

“报告总理,我们乡有2300亩农田,一年可产15000吨粮食。”站长不紧不慢地回答。

听到这里,朱镕基发现有些不对劲。于是他反问:“你这虽说收了不少粮食,可除去口粮和粮种外,还是没有将所有余粮收全,这怎么能叫敞开收购呢?难不成双季稻亩产还不足700斤?”

站长听了这番话后,心知朱镕基恐怕已经起了疑心,于是赶紧说道:“我们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有些粮库都已经爆仓了。”

朱镕基听完站长的话后,没有吭声,而是径直走到了粮仓视察。但是所有的粮仓都堆满了粮食,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于是,匆匆结束完考察之后,朱镕基就离开了!

可是离开后没多久,朱镕基就接到了群众的举报信。信上说:粮仓是空的,当地干部为了应付检查,提前从外地调运了不少粮食,200多人忙活了4个晚上,才创造出了“满仓”的假象。

朱镕基看完之后大发雷霆,但他深知如果自己亲自去调查,肯定又是无功而返,于是决定让中央记者前去调查。

同年10月,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的记者赶往南陵秘密调查,结果发现峨岭粮站基本都是空的,该粮站并没有依照中央规定放开收购粮食,除6号仓有少部分粮食外,其他仓基本没粮。

朱总理之所以见到摆放整齐的粮食,其实是地方干部提前布下的骗局。原来,5月15日的时候,峨岭乡干部就听闻朱总理要来考察,为了隐瞒仓库没粮的事实,他们先后从其他地方调来了1031吨粮食。

而在调粮的那几天里,饭店、茶馆都是忙碌的工人,运粮车更是一辆接着一辆,这才让老百姓发现了其中的猫腻,最终进行了举报!

据后来调查发现,朱总理视察粮库之时,接待的“站长”其实是三里中心站站长俞水华,峨岭粮站站长刘鸿则充当了“仓库管理员”的角色,至于其他员工,则被他们要求不允许进入粮站。原来,站长刘鸿生怕粮站员工说错话,或揭开骗局导致露馅儿!

而为了更好地应付检查,接待的“站长” 俞水华,早就将相关的知识牢记在心。所以对于总理提出的各种问题,他都对答如流。

那么,为何本应该满仓的粮库却一直空着呢?原来,敞开收购后,由于当时保护价过高,而市场粮价太便宜。如果全力收购粮食的话,地方财政需要补贴的钱款太多,所以他们才不愿意继续收粮。

后来,得知“调粮补仓”真相的朱镕基大为震惊。他没想地方官员竟然这般胆大,连总理都敢欺骗。于是,自上而下地对这种丑事进行了严厉的打击。

中储粮

而芜湖方面也对南陵县委书记、县长、副县长、粮食局局长、工商局局长进行了处分。

后来,中央召开关于粮食方面的会议时,朱镕基说道:“南陵副县长骗了我,但一直不愿承认,不过我得感谢芜湖粮食系统的监管不力,给我提供了典型的反面教材。”

的确,从这件事中,朱镕基意识到,正是粮食管理部门的权力太大,才会造成大量的贪腐现象的发生。

于是,从2000年开始,中央成立了中储粮总公司,集中管理各地的库点。从此之后地方粮食部门的权力被大大削弱。后来,为了防止中储粮坐大,2013年国家又对其进行了“三权分立”,由中储粮、农发行、粮食局共同监督储备粮,大大完善了我国的粮食体系。

朱镕基

朱镕基曾表示:“如果政府都是好好干部,那才对不起百姓,只想着不得罪人,那社会就成为庸人社会。我不怕提出问题或得罪我的干部,这样国家才能更好地进步。就怕没有任何问题的好好干部,背地里恐怕没那么光亮。”

朱镕基任职期间一直高调反腐,不论官职大小,他从不会心慈手软。而他曾经在回答记者问的时候也说过:“我没其他的奢求,只希望离任后,百姓们发自内心的说句:朱镕基不是贪官,一心为民!这样我就满足了!”

如今,退休多年的朱镕基已经年过九寻,虽然对他而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他还是严守做人底线,坚持一个党员的操守,堪称领导干部的榜样!

朱镕基

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既然走上了领导干部的岗位,那就应该一心为民,克制私欲。只有做到无私奉献,才能够两袖清风、流芳千古!

参考文献:

《朱镕基的平民情结》

《朱镕基脉动中国》

新华网: 中储粮连发贪腐大案被削权 曾遭朱镕基怒斥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