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二战期间,日本女兵为何多穿裙?除节省布料,还有个原因难以启齿
67342

二战期间,日本女兵为何多穿裙?除节省布料,还有个原因难以启齿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1:07:193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也给中国历史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

从留存的照片来看,在当年入侵中国的日本军队中,不仅有大量的男性士兵,还有不少的女性士兵。这些女兵的军装都是裙子,但这样的装扮在战场上是十分罕见的。

在战场上,穿着裙子行动意味着不方便,稍有不慎就可能被直接绊倒,完全没有任何战斗力可言。那么,为什么日本要向前线输入如此多穿着“不便”的女兵呢?

中国早期的思想家墨子认为,女性虽然单个力量不强,但人数众多,而且有心细、坚韧等特性,所以在战斗时应该将女性组织起来,与男人一起参加战斗。

后来,墨子的思想传入日本,对他们的“武士道”精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武士道”要求武士的女儿不仅要养成谦让、顺从、隐忍的个性,还要学习武艺,成为勇妇。所以,在古代日本,女人是可以上战场的,甚至还有不少有名的女武士。

(日本女武士)

19世纪下半叶,日本走上了民族扩张的道路,一些女性同样也加入了战场,她们的分工明确,而且人数不少,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对日本的扩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由于在“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抢夺山东等事件上获得了巨额的收益,日本胃口大开,于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明目张胆地对中国进行侵略。

(九一八事变)

客观而言,日本的军事力量较南京国民政府更先进,而且日本国内军国主义情绪高涨,甚至有全民动员的味道。

但日本是一个小小的岛国,资源十分匮乏,不足以支持持久战,所以在中国人民的奋力反击下,慢慢地他们内部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前线士兵短缺,后方储备兵源不足,这就是日本女兵上战场的背景因素。

于是,日本政府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抽调一部分日本女人到中国前线去,由于女性的身体素质不如男人强健,所以这些女兵被派前线的目的不是去打仗,而是承担着不一样的任务。

(日本侵华女兵)

根据记载,这些女兵主要任务有四个,第一个是内勤,就是做好后勤保障,第二个是当医疗女兵,这个不必多说;第三个是当女间谍或杀手,去刺探情报或执行其他秘密任务;第四个则是当慰安妇。有统计,在日本1945年投降时,活跃在中国的日本女兵达7万之多。

在国内,这些日本女兵可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但在中国,她们充当着侵略战争的刽子手,恣意释放人性中丑恶的一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根据当时的照片以及相关记载,出现在中国战场的日本女兵,不管是做医疗还是后勤,她们都穿着清一色的裙装,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值得讨论。

(日本侵华女兵)

首先是为了节约军费,大家都知道日本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大男子主义的国家,女性的社会地位较低,所以在当时资源匮乏的大背景下,日本军队的物资肯定是由作战能力更强的男兵优先使用。

而且,为了能更大程度地节省布料,日本女兵当时所使用裙装的长度都是在膝盖附近,而且这些裙装的布料很粗糙,没有什么特殊的样式设计,用的都是男兵留下的边角料。

在穿衣方面不受重视,女兵在部队中受到的待遇更差,他们吃的没有男兵好,日常生活用品也很少给她们发,有时甚至全凭借家中的补贴。

但再这样的情况下,日本女兵也都要乖乖忍受,毕竟数千年“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已经深深地渗入了她们的骨髓。

(日本侵华女兵)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加恶毒、现实的原因,部分日本女兵会被指派做杀手或者间谍,穿上裙子更加不显眼、更不容易被发现,也更容易混在人群之中。

当他们面对中国军人时,想利用女兵来瓦解军队战斗力的毒计显然是无法实现的。但是,这不能否定这种战术的有效性。

在20世纪初期的日俄战争中,日本女兵确实出色完成了一些重要的任务,所以日本军方才会一直保持这样的特殊作战方案。

1942年,日本关东军要大量招收女通信员(女间谍),要求有两条:第一是年纪要在17岁-26岁中间,第二个是姿色要好,简单概括就是不看学历,只要“年轻貌美。”

由于日本军国主义的长期洗脑以及传统的“武士道”精神,许多年轻日本女性踊跃报名,最终从里面一共挑选出来了近400人。

后来,这些日本女兵被用于了日本针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川岛芳子”,她亲手自导自演了许多莫须有的事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些女兵虽然不直接上战场,但她们的培训方法与男兵并无异。她们的第一课便是“壮胆训练”,就是拿着活的中国人当成训练的“靶子”,而且还以杀害“靶子”作为自己“毕业”的成绩,如果谁不能痛下杀手,那她将不能继续服役。

后来一些日本女兵都被打造成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这样的女兵实属可怕,在漂亮的脸蛋下隐藏着令人发指的罪恶。

最后一个穿裙装的原因,也是最敏感的原因,多数去前线的女兵实际上是去当慰安妇,所以日本政府要把她们打扮得充满女性美。

日本人对自己国家的人很虚伪,他们并不明说侵华女兵、慰安妇等事,而是宣称要招募大量的女工到海外“工作”,以方便对占领区的统治,或者做一些“后勤和包扎伤口”的工作,为“神圣的战役”服务,他们甚至抛出了“高工资、高待遇”的噱头来欺骗那些日本穷人和涉世未深的女孩子。

(日本国防夫人会的代表)

不仅如此,日本官方还成立了一内一外两大妇女组织,日本本土的叫做“国防妇人会”,号召全部日本女性要支持“满蒙开拓战争”,要以支持前线日本士兵、与士兵结婚为荣。

最后,参加这个组织的日本妇女人数达到1000多万,成为了日本历史上最大的妇女组织。而那些妇女们,也都沦为了帝国主义的帮凶。

在前线,日本成立了“女子挺身队”,它最初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一支全由女性组成、能征惯战、不怕牺牲的敢死队,但这支部队最后却沦为了日本随军的“慰安妇”。根据统计,在侵华战争时有40多万人加入了女子挺身队”。

(日本国防夫人会)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还有40多万个傻子会甘愿受骗呢?这主要是日本国内大量资源用在战争上,家中的成年男性又被军队征调,日本女性根本无法维持家用,所以在日本政府的威逼利诱下,一大批日本女性只能走上前线。

这些事都是有事实根据的,1938年4月《大公报》刊登了一篇《宫毅与秋子》的文章,说的是刚新婚三个月的日本男军官宫毅告别了妻子,加入了侵华战争。

宫毅来到扬州的日本慰安所,发现接待自己的军妓竟然是妻子秋子,在他的一再追问之下,秋子才告诉他自己是受了日本政府的诓骗才做了随军慰安妇。

两人感慨着战争的颠沛流离和世事无常的心酸,最后相拥自尽,这件事后来也被日本人编成话剧《秋子》。

(日本女子挺进队-随军军妓照片)

这些充当慰安妇的女兵最终也被折磨得体无完肤,有一部分人终生不孕,还有的人落下了终身残疾。

就算战争结束之后回了国,她们也被和“肮脏”联系在一起,成为了社会嫌弃、仇视和抛弃的对象,有很多人终生无法拥有家庭。

那些并未充当慰安妇的女兵同样也生活在痛苦中。日本有一部分人还是有良知的,他们完全明白自己的国家犯下了怎样的滔天恶行,所以他们对士兵们感到羞愧至极,对女兵同样嗤之以鼻。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

像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当得知自己的父亲是侵华日军后,他选择和父亲断绝关系,并拒绝结婚、孕育下一代,因为在他看来,侵华日军的血脉不应该流传下去。

前线女兵的生活很凄惨,在后方做医护的女兵也不轻松,根据记载,一个护士需要照看近1000名伤员,工作强度很大,导致许多护士因体力不支而暴毙。

而且,护士也是“高危”职业,在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共招募了三万多名护士,到二战结束,日本死亡的护士达到了一万多人,损失率超过30%。

(日本女护士)

所以,日本女兵的生活很凄惨,她们承担着繁重的任务,而且不被官方所认同,相当大的一部分人都成为了男兵的泄欲对象,就算回国,她们也成为社会的弃儿,悲惨可见一斑。

战争时期,日本女性是国家的刽子手,军队的玩物,战败后,她们的生活如何?是否归于平静?答案是她们被日本政府当做换回国家安宁的筹码。

(美国大兵与日本女人)

在日本投降的第三天,即1945年8月18日,为了减少美国大兵凌辱民间妇女,日本政府决定让随军女兵来“慰问”驻日美军。

对于这件事,日本茨城县的县志做了如下记载:“我们领取的任务是为占领军(美国)火速开妓院,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能让‘有经验的妇女’可以“继续工作”,另一方面能给我们的良家妇女和少女们构建一堵保护墙,换句话说,这是个国策!”

大量的女兵被迫重操旧业,开始为驻日美军提供服务,供他们取乐。但驻日美军有35万人,这些女兵根本不够,所以日本在本国继续征召妇女,根据统计,大约有15万日本妇女参与了对美国士兵的“服务”。

(美国大兵与日本女人)

需要说明的是,美国政府也支持士兵们的行为,他们下拨了大量的资金资助士兵们吃喝玩乐,而且日本也赚取了大量的服务金,这些日本女兵更是被称为“黄色娘子军”,这是何其讽刺!

在日本这样一个男权至上的社会里,女性常常被当成是男人的附属品,在战乱时代,这种不平等社会关系体现的罪恶被日本政府发挥得淋漓极致。

在日本军人的眼中,女兵仅仅是国家利益的牺牲品,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战后时期,女兵的存在仅仅是为了实现霸权主义和换回和平的工具。

当然,女兵本身也犯下了许多的侵略罪行。对于她们的遭遇而言,只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了。

参考资料:

《青年社区-日本女人去哪里了?侵华女兵的秘密》2017年7月13日期刊;

《长沙抗战文化研究会-抗战研究-日本侵华女兵身后不为人知之谜》2018年6月27日期刊;

《个人图书馆-日本侵华女兵身后不为人知之谜》2015年3月15日期刊;

0003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