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朱镕基在香港演讲,透露很少题词的原因:字写得不好
领导题词,曾经是广泛存在于中国社会的一种现象。从鼓励鞭策、树立典型,再到除旧布新、展示形象,题词几乎是官员、社会名流必不可少的一种礼仪性活动。
不过对曾位居共和国总理高位的朱镕基来说,题词题字就如同收受礼物、吃拿卡要一样,是他所坚持的几条戒律之一。
“不题词、不受礼、不吃请、不剪彩、不批条子”,成为朱镕基身上的一张名片。
甚至朋友请他题字,也被直截了当拒绝。
常理上来说,题词题字跟吃拿卡要有性质上的差别,题个词并不一定影响到所谓的廉洁作风,为何朱总理在题词问题上如此约束自己、“小题大做”呢?
2002年11月19日,朱镕基总理在香港举行的第六届世界会计师大会发表致辞。
讲到兴起之时,朱镕基向在座观众半调侃式地透露了自己多年来很少题词的理由:“由于字写得不好,很少题词”。
只要有关注过朱镕基题词作品的人都知道,这句话更多的是一种谦辞。
在朱镕基为数不多的公开书法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他的字劲力非凡、挥洒自如、气势磅礴、富有艺术魅力。
虽不敢说比得上名家大家,但至少算拿得出手的、能登大雅之堂的作品。
当然,在这种重要场合,领导人的每句话往往字字珠玑,朱镕基所说的这番话的重点并不是解释很少题词原因。
所以接下来话锋一转,他就向观众说——自己即使如此不喜题词,却仍然“破戒”为国家会计学院三次题写了四个他认为极其重要的字——“不做假账”!
朱镕基强调,每个从这所学校出来的学生都一定要牢牢谨记这四个字!
不做假账,对每一个会计来说都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朱镕基总理为何要在这种场合将这老生常谈的四个字再度提及呢?
原来,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上存在着一定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偷税漏税现象,而这些现象的背后,往往离不开会计师作假造假、伪造账目。
会计做假账不单单会纵容经济违法行为,更是成为危害整个市场经济的的一颗“毒瘤”,瓦解市场赖以生存的信用原则。
朱镕基在演讲中提到,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企业科学管理和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依据。
会计师的培养必须坚持德育智育并重,只精通业务、缺乏良好职业道德不是一个合格的会计师。
故而,朱镕基在视察几个会计学院时,不厌其烦地向师生们强调诚信记账的重要性。
为了让现场的师生铭记于心,他还亲自留下墨宝,将“不做假账”四个字赠送给师生。
朱镕基的题词数量屈指可数,除了不做假账的题词外,还在其他场合有四次“破戒”。
这四次题词各自都有哪些内容呢?
时任上海市长的朱镕基于1989年,参加了一场中日书法交流活动。
在现场日本友人的一再恳切要求下,朱镕基盛情难却,挥笔题写了四个正气凛然的大字:“清正廉明”。
旁边附着四个小字:“录以自勉”。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一个人品行的好坏往往体现在他的字上面。
这句话放在朱镕基总理身上,是再合适不过的。
这副“清正廉明”作品苍劲雄浑,大气磅礴,力透纸背,具大巧若拙之妙。
不沾不污、不拖泥带水,正如他清廉为官的品格一般。
据朱镕基后来回忆所说,这四个字是自己一生的座右铭,“我总是以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但是我还做得不够。”
朱镕基总理不仅将“清正廉明”写在纸上、记在心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
纵观朱镕基的官场生涯,他始终牢记廉政古训,视“清正廉明”为座右铭,为做人的准则,并身体力行。
他曾在一次记者会上说过:“反腐败要先打老虎后打狼,对老虎绝不能姑息养奸,准备好一百口棺材,也有我的一口!”
在任期间,他克己奉公,以身作则,不摆高官的架子。
外出时,他轻车简从,常常与随行人员一起吃自助餐,流露亲民的风格。
他作风务实、反对浮夸,曾经将带有他书法作品的纪念碑墙一次性拆卸掉。
正因为朱镕基时刻以清正廉明自勉,所以人们每每看到这四个字,都会感到一股刚劲的力量蓬勃而出。
焦点访谈这套节目几乎是每个中国人都不陌生的,几十年来坚持用事实说话,调查揭露了一大批社会阴暗问题,敢于讲真话,反应底层人民的心声,由此获得了“焦青天”的美名。
这档监督类栏目,是朱镕基最喜欢的节目之一。
有一次,朱镕基在广西就餐过程中观看焦点访谈。
突然之间,他面沉如铁,停箸不食。电视里正在播放的,是山西水利渗灌工程弄虚作假案。
看完了节目,朱镕基脸色一沉,失去了胃口,将饭碗一推,低声说:“不吃了!”
当时节目的播出触及了一些根深蒂固的旧格局和利益,在社会上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作为舆论监督的坚定支持者,朱镕基为这档节目提供了一把“尚方宝剑”。
在1998年视察央视时,朱镕基亲自来到焦点访谈节目中心。
他面对面和制作组人员进行亲切交谈,对节目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大加称赞,鼓励大家把政府的毛病揭露出来,把老百姓的疾苦反应出来。
他在视察中,风趣地说:
“自己不敢百分百说是最热情的,至少也是很热情的观众,你们哪一天找出我的毛病,来采访我,我一定接受批评,改正自己的错误。”
当时,台里的领导孙玉胜等人提出,希望朱镕基能够为这档节目题词。
他便向主持人敬一丹商量,看能否尽量争取到。
敬一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瞅准时机找到间隙向总理提出请求。
敬一丹说:“总理,现在您看到的这些记者,只是我们《焦点访谈》里很小的一部分。”
朱镕基:“你们那么多人啊?”
敬一丹说:“是啊,节目制作组有不少年轻同事都想和您交流,但最近出差回不来,您能不能给他们留句话?”
旁边的随行人员提醒敬一丹说:“不要请总理题辞。”
敬一丹赶紧说:“不是题辞,是给我们年轻记者留句话。”
朱镕基听到这样的解释,开心地笑了。
在一片安静的演播室里,朱镕基总理毫不犹豫地拿起了一支签字笔,在桌上试了试后,从容地在留下了四句短语:
“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
写完,朱镕基笑着向大家说:这四句话并不是自己临时想出来的,早在前一天晚上,自己为了想这几个字。
为此,他“血压都升高了。”
朱镕基这次破例题词,无疑表明了他心里面对焦点访谈这档节目极其重视。
他希望有更多这样的节目出现,帮助政府改进政策,进行广泛有力的监督。
铁面无私、雷厉风行只是朱镕基性格的一个侧面,在他身上也有敬重前辈、感恩贵人的温情一面。
李富春同志诞辰100周年的座谈会,在2000年举办。
朱镕基在座谈会上,哽咽地说:“一直到今天,我始终不能忘怀那些日子……我始终把富春同志作为我的前辈……”
作为人生中第一个打交道的高层领导,李富春在朱镕基工作成长的道路上如同一盏明灯,指明了他进步的方向。
当时,20出头的朱镕基被分配到国家计委工作时,李富春正好在计委主任一职上。
朱镕基回忆,自己那时刚参加工作,对自己未知的领域感到如饥似渴,对前辈们的心得教诲洗耳恭听。
每次参加李富春同志主持的会议,尤其是涉及到一五计划的工作方针和国家经济的看法,他都拼命将笔记记下来,烂熟于心。
这段经历,让朱镕基的眼界经验有了大踏步的提升,为日后主持国家经济工作做了良好的准备。
后来朱镕基回忆起这段往事,总是忍不住动情。
在100周年座谈会上,朱镕基要求脱稿演说,向老同志表达自己的敬意。
正当座谈会进入尾声时,李富春的女儿李特特突然上前,向朱镕基提了一个不情之请。
“总理你好,我非常感谢刚刚说的那番话,我父亲如果九泉有知,一定倍感欣慰,想在这里请您为表现我父母的电影题写片名,好不好?”
正忙着拍照合影的朱镕基有点一愣,随后回过神来,毫不犹豫地问起了李特特:
“好,电影叫什么名字?”
李特特说,电影名叫《相伴永远》,现在正在拍摄。
在当天晚上,朱镕基的秘书很快便打电话回复李特特:
出于和李富春同志的深厚感情,总理答应这次题词,但是题词中不能有总理的名字。
于是,一个月后,一幅苍劲有力的书法便寄送到了李特特面前。
附着的一封信上,有这样几行字:
“遵嘱草书两幅,请予选用。书法拙劣,贻笑大方,聊表寸心”。
多年之后,李富春、 蔡畅夫妇的雕像在湖南双峰县落下。
在雕像的底座下面,“相伴永远”四个字正楷大字十分显眼。
路过的游客很少有人知道,这四个字是朱镕基总理所题写。
朱镕基一行2002年5月来到浙江考察,途中前往有“江南第一豪宅”之称的胡雪岩故居参观。
参观过程中,胡雪岩故居的富丽堂皇、奢华气派令朱镕基等人感触颇深。
他一边听取着工作人员对胡雪岩生平的介绍,一边闲庭信步思索着历史的沧桑变幻,感慨着前人的兴衰成败。
清末商人胡雪岩的一生可以用跌宕起伏、盛极而衰来形容。
早年的胡雪岩贫贱出身,却以诚信为本,抓住机遇、积累人脉在乱世之中趁势崛起,并最终富可敌国,名震天下。
可他成名后,却开始飘飘然忘乎所以。他淫乱腐化,头脑发胀,不仅修建了“江南第一豪宅”,还花巨资打造了一个藏污纳垢的“十三楼”,作为夜夜笙歌、声色犬马的场所。
每次玩腻了,就将买来的女子遣散,一次达数百人之多,比起皇帝的生活有过之而无不及。到最后,胡雪岩因为挥霍无度而遭人嫉恨,家道中落,也与此不无关系。
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境遇,难免令人想起另一位相似的走私商犯——赖昌星。
赖昌星所修筑的”红楼”,成为了权钱交易的知名场所。
在朱镕基任内,他曾亲自督导以商人赖昌星为主犯的特大走私大案“远华案”,彻底铲除掉了盘踞在东南沿海的一颗贪腐巨瘤。
或许是有感于此,朱镕基提笔写下了70余字,言简意赅地这座豪宅地壮丽奢侈、胡雪岩的历史教训书于世人,字字珠玑,发人深省。
“胡雪岩故居·……富坼王侯,财倾半壁。红顶商人骄奢淫糜,忘乎所以,可不戒呼……”
二十载春秋倏忽而过,来这所胡雪岩故居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其中,不少人是因为朱镕基的这幅题词慕名而来。
他们细细欣赏品味“造语工曲”之妙,思考解读作者寓义之深。
朱镕基的题词,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遭人遗忘,反而会愈发彰显其真诚质朴、铁面无私的人格魅力。
他的这些墨宝,将如警示之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铭记。
编辑:卢立进
责编:Thalia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