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1992年,邓小平力排众议扶植“黑马”朱镕基:好干部就在眼前
67767

1992年,邓小平力排众议扶植“黑马”朱镕基:好干部就在眼前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2:21:480

2003年3月,朱镕基从国务院总理的职位上退休。朱镕基虽然是新中国唯一一位没有连任的总理,但他的巨大影响至今还在,人民对他也始终念念不忘。

(朱镕基的照片)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何人民都在怀念朱镕基?主要因为他的传奇经历。

在生活上,朱镕基未尝父爱,九岁丧母,沦为乱世孤儿,少时“寡言笑、爱读书”,后终成辅国安邦之才。

在性格上,朱镕基敢做、敢言、敢爱,敢恨。他时而不怒自威,时而慈眉善目,充满魅力,被人称为“铁面宰相”。

在工作上,朱镕基始终是中国的“救火队长”,在位12年一直加强宏观调控、整理市场秩序、治理通货膨胀、平稳物价,在千禧之年创造了年均GDP增长9%以上的世界新奇迹。

有人评价朱镕基是上个世纪末全球最瞩目的经济治理大师,构建了21世纪新中国的基本政治经济面貌,可谓是言符其实。

(朱镕基讲话的照片)

1992年,朱镕基凭借卓绝的个人能力“连跳几级”,进入了政治局常委。当时有人表达不同的声音,邓小平力排众议:好干部就在眼前。

为什么邓小平如此青睐、支持朱镕基?笔者将从头开始讲起。

(朱镕基[左]与好友郭道晖的合影)

1947年,19岁的朱镕基以平均80分以上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获得了当年的全额奖学金。

根据他的好友郭道晖回忆,大学的生活虽然丰富多彩,朱镕基始终没有忘记学生的本分-学习。

除了吃饭睡觉外,朱镕基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因此他的成绩也是相当优秀,是个标准的“学霸”。

由于太注重学业,大学时代的朱镕基性格内向腼腆,并不喜欢主动和人交流。

但其实,朱镕基是个热心肠。如果有同学请教他问题,或者找他探讨学习技巧时,朱镕基总是倾其所有,不遗余力地帮助。

(新中国学生们的老照片)

除此之外,朱镕基还是个文艺青年,他笔杆子很好,心理世界也很丰富,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

有一次,朱镕基在《经世日报》上登刊了一篇叫做《爱与憎》的文章,其中“自伤幼年失孤”“淡淡哀伤”等字眼让好友郭道晖十分同情。

原来,朱镕基是个“遗腹子”,他还没有出生时,他的父亲朱宽澎就因肺病去世了。

朱镕基的母亲张氏在他出生时也感染了重疾,在他九岁的时候撒手人寰,年纪轻轻的朱镕基变成了孤儿,实在是人间惨事。

后来,朱镕基在伯父的抚养下长大。在当时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下,悲惨的身世塑造朱镕基的少年早成、深沉稳健性格,也让他形成疾恶如仇、敢说实话、勤奋努力的优秀品德。

(一五计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这些优秀的品质也让朱镕基在日后的工作中大放异彩。1952年,国家为了发展、落实“一五计划”,组建了国家计划委员会,刚刚毕业的朱镕基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在委员会燃料动力局担任组长。

朱镕基十分重视这份工作,每天都如饥似渴的学习、也卖力的工作,因此他的专业素质和爱岗敬业的精神迅速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

后来,朱镕基被调到工业综合局工作,担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张玺同志的秘书,不久便兼任了国家计委机械工业计划局综合处的负责人。

根据同事马洪的回忆:“在国家计委工作时,朱镕基的表现十分出色,他是当时众人期望很高的年轻干部。”

朱镕基的专业素质毋庸置疑,他的人品也是交口称赞。根据同事的回忆,有一次打饭时,食堂的师傅给朱镕基多退了几两粮票,朱镕基拿到后也没数。

(当年的"全国通"半斤粮票照片)

回到家后朱镕基发现了,于是他冒着大雨跑到食堂把粮票给退了。

几两粮票虽小,但以小见大,足矣体现了朱镕基廉洁公正的个人作风,此后朱镕基把这种作风维持了一生。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朱镕基始终把这段箴言记于心间,并付诸于行动。

1979年,51岁的朱镕基担任国家经委的燃动局处长,他的作风和个人能力仍不减当年,当时经委的负责人赞叹他:“朱镕基的见解很独到,是个好同志!”

(朱镕基的照片)

之后,才华、人品过硬的朱镕基也是获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4年后他被提拔为国家经委的副主任,成为了中国政坛之星,也是一位卓绝的经济学家。

1988年,朱镕基竞选上海市长。在竞选会议上,他先以自我剖析的形式做了开场白:“我有很多缺点,在很多方面,比我的几位前任都差的很远,第一条,我只有机关的工作经验;第二,我只有中央的工作经验,没有地方的工作经验;第三,我这个人脾气急躁,干工作容易着急。”

在选举前,朱镕基并不是大谈自己的优点,而是主动剖析自己的缺点,可谓是真诚实意。

在接下来的发言中,朱镕基讲话慷慨激昂、内容也是一阵见血,现场每隔几分钟都会爆发雷鸣一样的掌声,原本15分钟的演讲也不知不觉地进行了一个小时。

(竞选上海市长时的朱镕基)

朱镕基的讲话十分接地气,部分内容时至今日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简要内容如下:

在政治作风上,我们要打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廉洁、高效率的新政府;

谈教育上,要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我承诺当选后的第一年就要增加1500万的教育经费;

谈民生上,要平稳物价,要保护群众的菜篮子,但同时也要维护生产者的利润和权益;

在城市建设上,要发展浦东,打造“新上海”,来缓解"老上海"的住房、生存压力。

最后,朱镕基以气势磅礴、壮士断腕的几句话结束了自己的宣讲:“我将兢兢业业、努力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来,朱镕基当上了上海市长。在朱镕基的带领下,上海顶住了困难和考验,他之前做出的承诺也都一一兑现,上海也成为中国经济的门户、也成为了世界城市增长的新极点。

(在上海当市长时的朱镕基)

如果说朱镕基是一匹“黑马”、一匹“千里马”,那么邓小平就是他最重要的“伯乐”。

邓小平对朱镕基的考察可以追溯到1988年,那时朱镕基是上海市长。

1988年到1994年,邓小平连续七年在上海过春节,他亲眼见证上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多次倾听朱镕基关于改革开放的想法,因此对这个能干的“后生”是十分看中。

(邓小平与朱镕基[左一]的照片)

1991年春节前后,党中央和邓小平鉴于朱镕基做出的优异成绩,想把他调到北京,给他更进一步施展拳脚的机会。

邓小平在一次视察工作时讲道:“我虽然不懂经济,但听得懂经济,以后我们选干部要懂经济,朱镕基就懂经济。”

1992年10月,朱镕基由中央候补委员提升至政治局常委,成为了中国的重要人物。

因此,当时国内外媒体评价朱镕基是中国的“千里马”、“黑马”,而邓小平就是他的“伯乐”。

(邓小平与朱镕基[左一]的照片)

有些人对朱镕基“过快”提升表示担忧,他们建议要多考察,提拔之前也要参考人品、政绩、口碑等诸多方面。为此,邓小平专门说过一句话:“朱镕基只能当一把手,不能当二把手!”

邓小平爱才、用才心切,他也明白朱镕基德才配位。邓小平意味深长的说:“我们国家现在和未来都需要用一些党性强、懂经济、敢于改革开放、敢于创新、任劳任怨的领导干部,朱镕基就是这样一位同志。他干了不少的优秀业绩,这些党和人民都看得见,所以一大批能献身于党的事业的好干部(暗指朱镕基等)就在眼前!”

后来,在1993年召开的全国八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朱镕基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

历史证明,邓小平的选择是对的。当时中国经济形势并不好,国内面对着苏联解体、东南亚经济危机;国内的经济也处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阵痛期。

“救火队长”朱镕基决策果断、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平稳物价,把中国的经济系统治理的井井有条。

同时,朱镕基只对低水平和"泡沫"行业从严管理,对那些运行稳健、有发展前景的行业进行了重点扶植,这避免了整体经济的大起大落,实现了多行业平稳协调发展,也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软着陆”。

朱镕基还大胆地进行国企改革、财政改革和税收改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进了金融活水,也宣告了中国打赢了一场艰巨的经济战役,使得朱镕基的名声斐然内外。

看到朱镕基取得的一系列成绩,邓小平欣慰地说:“朱镕基在地方时工作能力就很突出,到中央后,他的思路广,手法多,能挑得起这个担子。”

后来,邓小平也评价朱镕基是有观点、有主张、有干劲、有魄力而且又懂经济的罕见人才。在邓小平去世一年后,1998年朱镕基被任命为国务院总理。

1995年,中国开始正式申请加入WTO,并与WTO的30多个成员国家逐个谈判,其中最复杂、最艰难的莫过于中美之间的谈判,前后进行了约30次会谈。

(中国与WTO)

1999年11月15日的最后一天谈判中,中美双方仍有7个问题无法达成一致。

正在谈判陷入僵局之时,时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走进了谈判现场。

在谈判桌上,朱镕基先对第一条问题做出了让步,中国谈判代表龙永图立刻写了张“国务院没授权”的条子递了过去,然而朱镕基没有看。

美国把第二个问题又提了出来,朱镕基又做了让步。龙永图又写了张条子、然后递了过去。

朱镕基对着龙永图说:“不要再给我递条子了!”然后,朱镕基扭过来脸,瞪着美方谈判代表说道:“我已经在两个问题上做出了让步,这已经是我们最大的让步了,后面的5个问题就由你们美国人让步吧!”

(果断霸气的朱镕基)

美国谈判代表也十分愕然,他们经过商量,最后同意了朱镕基的意见,接受了那五条问题,并在中国的入世谈判协议上签了字。

如果中国失去了这次谈判的机会,那么中国的入世时间以及和美国的谈判将会继续被无限期搁置。

在 “至暗时刻”时,朱镕基亲自出马,挫败美国代表的多数意见,起了力挽狂澜的作用,一举成功加入了WTO,也把中国的改革开放推上了新高度,加快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也创造人类国家历史上经济发展的新丰碑。

不仅如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朱镕基有惊人的胆识和长远的目光,他和邓小平一样,都是睁眼看世界的伟人。

(对腐败痛恨的朱镕基)

朱镕基不仅注重发展,他对腐败行为也十分痛恨。在查处陈希同案件后,朱镕基深刻地说道:“反腐败要先打老虎再打狼,对老虎不能姑息养奸!”

我要准备100口棺材,99个是给腐败分子,一个是给我,就算是同归于尽,我也要换来国家长久稳定的发展和老百姓的信心

朱镕基的话语振聋发聩,也与现在的苍蝇、老虎一起打的反腐败理念一致。

2003年3月,朱镕基选择从总理岗位上正式退休。回头看,朱镕基担任了7年的国务院副总理和5年的国务院总理,在他的治理下,中国连续12年创造了没有通货膨胀、年GDP增长率保持在9%以上的世界经济增长新奇迹。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的经济进入了空前的“黄金时代”,国富民强,是为“大国崛起”奠定基础的年代。在这期间,中国的经济总量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三。

(朱镕基在景区的照片)

退休后,朱镕基也是“拿得起、放得下”,迅速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

原本是工作狂人的朱镕基,退休后却极力避免谈起工作,时常自称是“一介草民”。

此时,朱镕基走到那里,欢声笑语就走到那里,他最大的乐趣就是看书、写字、拉二胡以及和普通人聊天。

(朱镕基为戏曲演员拉二胡)

后来,朱镕基还出版了一些书籍,并把所有的稿费捐赠给社会公益事业。

截止2015年2月,朱镕基的总捐款已经达到4000万元,现在的捐赠额肯定更高,只不过没有统计。

结语:任何国家、任何社会、任何时期的改革,势必会不约而同的迎来阵痛期。

主要因为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超然独到的眼光和敢为天下先的胆识等诸多因素共同调节周旋,改革根本没有一蹴而就的。

(气宇轩昂的朱镕基总理)

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的现代执政者,朱镕基有着时代拓荒者的勇气和胆识。历史也将深深铭记这位铁骨铮铮、拥有定国之才的硬汉总理。

历史有光明的,历史也有阴暗的,有光彩的,也有不光彩的。如何区别,则需要把一个人的所做作为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接受检验,所以,历史是无法被糊弄的。

因此,朱镕基肯定会在历史上留下光彩而又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民之所向,这也是历史对他的认可。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