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河北一老人,掏出残疾证和一本语文书说:我就是烈士李玉安
1990年2月,河北保定38军驻扎地外来了一位瘦骨嶙峋的老人,身边跟着一位年轻小伙子。面对门卫的询问老人一言不发,似是有些紧张。
见到秘书处的干事后激动地掏出一本残疾证和一本语文书:“我就是烈士李玉安,《谁是最可爱的人》里的李玉安。”
牺牲几十年的烈士突然复活,为什么这么多年后才表明身份?
要解释这一切,还要从抗美援朝说起。
新中国刚成立之初,美国在朝鲜境内的行为严重威胁到了我国边境安全。即便此时的中国积贫积弱,二战中的创伤也没有完全恢复,中国人民志愿军依旧带着人民的嘱托来到了朝鲜战场。
战场上的第一次交手中,麦克阿瑟领导的联合国军伤亡一万五千多人,志愿军总司令是彭德怀。
在破灭了联合国军队感恩节占领朝鲜的计划后,彭德怀制定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计划:请君入瓮,将美军和联合国军引诱到指定地点给予致命一击。
此时的联合国军还没意识到中国抗美援朝的真实目的,简单认为跨过鸭绿江是保护水电站。自大的麦克阿瑟在炸毁鸭绿江所有桥梁的同时,向世界宣布了圣诞节前占领朝鲜的所有计划。
11月25日下午,第38军和第42军联合占领德川和宁远,38军主力从军隅里和三所里包抄敌军,麦克阿瑟部队被我军包围,无法冲出包围圈与援军会和,只有美第二师突围成功,企图经松骨峰撤离到顺川。
我军夏日岭阵地指挥部,师长杨大易正因为没有可以调动的部队而心急,没想到遇到了范天恩的335团。于是攻占并守住松骨峰成为了335团新的使命,目的是阻止美军向南逃窜。
此时的335团刚刚经过长途跋涉,零下三四十度的天气里既缺棉衣御寒,又缺食物补充体力,筋疲力竭的335团三连在天快亮的时候爬上了松骨峰。
在这个高地上,已经是三连2班副班长的李玉安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
李玉安和战士们刚爬上松骨峰,美军也随之而来,战士们没有时间休息,也没有时间修筑防御工事保护自己,就陷入了与美军的对抗。
美军有不计其数的补给,有先进的军事武器,更有欧洲战场积累的经验。
反观三连的战士们已经用双脚在雪地里翻山越岭几百公里,武器只有简单的机枪、步枪和手榴弹,这场战争注定惨烈。
美军为了逃命一上来就动用32架飞机、18辆坦克、10门榴弹炮以及不计其数的大炮和燃烧弹,向松骨峰进行地毯式攻击。
没有防御工事保护的战士们赤裸裸暴露在敌人的攻击范围内,只能依靠机枪和手榴弹反击。
机枪手杨文明率先打着了第一辆汽车,爆破组趁势而上破坏了一辆坦克,美军仓皇而逃,随即展开了更猛烈的攻击,向松骨峰增援的美军也越来越多。
为了逃跑不择手段的美军动用了燃烧弹。
燃烧弹燃烧后的温度可以达到一千多度,更可怕的是一旦人体被燃烧弹的火苗碰到就没办法扑灭,不论是扑打还是滚动都无济于事。
美军的第四轮进攻正是在松骨峰温度最高时,连石头都在融化。
面对狗急跳墙的美军,已经没有弹药的战士们开始用用刺刀与美军战斗,刺刀卷刃了就用石头砸、用牙咬,有的战士死死保住美军躺到火海中同归于尽,连通信员和炊事班都上了战场。
下午一点,美军对松骨峰进行了40多分钟的轰炸,无处可藏的战士腰上别着手榴弹,迎面冲向爬上来的美军,一旦不敌就拉响手榴弹。爬上来的敌人越来越多,战士们却越来越少。
这到了下午两点,一百多名战士就只剩下了李玉安、副连长等七人。大家把手榴弹集中到一起,等敌人靠近后就扔向人群中。
这场战争中的每个人都看到了战友们同归于尽的惨烈,也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坚守阵地。已经受伤的李玉安越来越没有力气,意识也越来越模糊,最终躺在了松骨峰上。
记者魏巍来到松骨峰时,仿佛来到了人间炼狱,周围都是被火烧过的痕迹,牺牲的战士们全都保持着战斗的姿势。在掩埋战友时已经分不清敌我,全都被烧焦了。
看到这一幕的魏巍深受感动,写下了《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后来被收录进语文课本中。
因为负伤战斗,李玉安的这次昏迷十分严重,战友们都以为他牺牲了,还开了一场追悼会。当魏巍去部队采访时,就将追悼会上13名烈士的名字写进了文章中,其中就包括李玉安。
这十三个烈士分别是王金传、邢玉堂、胡传九、井玉琢、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
就这样,李玉安成为了一名“烈士”,也成为了语文课本中的人。
不过李玉安可没有牺牲,而是活了下来。
昏迷了七个多小时后,李玉安醒了过来,一眼望不到头的尸体让他既难受又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失去了行走能力的李玉安开始向下爬,好在遇到了朝鲜的一个司令员发现,最后被送到志愿军收容所救治。
李玉安的右侧胸部从腋下被打穿,肋骨折了两根,其他地方的新伤和老伤遍布全身。寒冷的条件加上长期的营养不良,李玉安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只能送回国内治疗。
在一面坡的治疗过程中,李玉安的感染面积越来越大,组织上决定将他送往武汉的陆军第一医院救治。在长达93天的治疗过程中,李玉安经历了大大小小8次手术,终于捡回了一条命。
转危为安的李玉安隐瞒了松骨峰战场上的经历,在他心中活着就已经是最好的结果,倒下的一百多个战友再也不能站起来了。
伤好后的李玉安不止一次申请参军,想重新回到战场。可惜他的身体已经出现多处残疾,部队考虑到他的身体条件拒绝了他的请求。
李玉安没有因为松骨峰上的功劳把自己当做英雄,也没有因为之前战斗中荣获一等功的经历骄傲,反倒是将自己当成一名普通人踏踏实实来到东北工作。
从16岁就来到东北的李玉安十分适应这样的生活,来到巴彦县兴隆镇娶了妻子,先后有了六个儿女,一家人其乐融融,但对任何人都没有说过自己曾经的辉煌。
在工作的39年里,李玉安依然发扬着共产党人的优良品质,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工作,不论什么工作都坚守自己的底线,脏活累活不怕苦,手中有权不谋私。
在面对工人们之间的冲突,李玉安从不使用任何暴力手段,每次都是亲自耐心劝导,调节大家的矛盾。
在领导把最重要的工作交给他时,即便手中“大权在握”也从不以权谋私,有人给李玉安送礼贿赂都被李玉安义正言辞的拒绝了。
“休想从我这占到国家一份便宜”是李玉安最常对大家说的话。
对于李玉安来说,活着就已经很知足了,接下来的生活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为国家再做一份贡献。
当《谁是最可爱的人》选入课本时,面对周围人的询问,李玉安告诉大家只是一个巧合,自己也没有太过在意。
等到去换残疾证时被曾经的战友认了出来,李玉安才确定之前人们提及的那篇文章写得就是自己和其他战友的经历。
回家之后的李玉安让家人念了一下《谁是最可爱的人》,听到文章中对自己的歌颂,李玉安心中更加感动,祖国和人民没忘记自己,更没忘记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
若不是儿子参军被拒,或许李玉安一辈子都会保守这个秘密。
李玉安的子女都长大后,小儿子想要参军报效祖国,身为军人的李玉安十分支持儿子这个梦想。无奈的是参军名额有限,李玉安的儿子李广忠并没有成功进入部队。
作为一个父亲,李玉安支持儿子参军的梦想,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将儿子送去军队也是自己所愿。李玉安拿着语文课本和自己的残疾证,在外甥的陪同下来到了河北保定,来到了自己的“娘家”38军。
听说老人的身份后,军史办公室主任李淼生亲自接待,交谈了许多抗美援朝战争和松骨峰战役的事情。
李淼生参加过抗美援朝,可面前的老人比自己知道的细节还多。亲自看过老人的伤口后,李淼生确定他就是三连二班副班长李玉安。
确定了李玉安身份后,李淼生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语无伦次,鉴于李广忠的特殊情况,组织上特批他入伍,并且将他分配到父亲李玉安曾经服役过得三连二班。
入伍后李广忠才知道,原来小时候学习的李玉安真的是自己的父亲
当被问到为什么没有向组织上讲述这段功劳时,李玉安回答道:“我哪有什么功劳,牺牲的战友们功劳才大。”
“我不敢说起我的功劳,邀功领赏怎么对得起死去的战友啊。”
若不是因为小儿子几次在家乡参军都没成功,李玉安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回到部队上张口提要求。
更为可贵的是,李玉安老人的要求也不过是给儿子一个参军名额,对于组织上给予的帮助,老人家通通拒绝了。
“功劳已经都写出来了,组织和人民都知道了,比起牺牲的战友,我算幸运了。”
在335团庆功会上,李淼生特意将李玉安请到现场,并向大家宣布:“他就是李玉安同志,是我们部队的英雄!”
再次回到自己曾经的部队,李玉安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眼中满含热泪,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烈士”李玉安复活的消息瞬间传开,许多电视台记者排着队要采访他,许多电视剧也会请他去现场作指导,《硝烟散后》这部电视剧的原型就是李玉安。
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烈士的精神,李玉安开始全国各地作报告、讲述战争中的故事。
晚年的李玉安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没有接受组织上给予的帮助和荣誉。可在看到家长的路泥泞不堪时,七十多岁的老人不顾身体不适拄拐挨个商家募集一百多万修路款。
1997年,75岁的李玉安与世长辞,这回是真的离开了大家。
松骨峰战役并不是抗美援朝战场上规模最大的战役,也不是歼敌人数最多的战役,确实最为出名的战役。这场战争的胜利,为大部队歼灭敌人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却这场战争在战场上的影响外,战役中烈士的决心和精神远比胜利更加引人注目。李玉安在战争中英勇无畏,在和平年代中舍己助人,“位卑未敢忘忧国”是他最真实的写照。
李玉安的精神并不应该是个例,所有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都像他一样伟大。原本可以名扬四海,却甘愿在小镇默默付出,这种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
- 0001
- 0001
- 0000
- 0000
- 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