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为给母亲看病,50元卖掉一动物的形状的铜片,如今价值过亿
上世纪八十年代,陕西省博物馆发现了一件震惊全国的宝物。更让人吃惊的是,这件宝物竟然是只花了50块钱买来的,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价值连城的宝物为何只卖了50块钱?接下来,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件宝物背后的离奇故事。
1978年11月30日的上午,陕西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刚开门,准备迎来一天的游客。
这天还下着大雨,博物馆游客寥寥。然而许久以后,有一个披着雨披的农民模样的人走了进来。
这位青年农民走进来以后,从怀里掏出个裹了很多层的布袋。工作人员意识到里面的东西可能很珍贵,丝毫不敢怠慢。
布袋子打开以后,里面是一个很小的铜片,薄薄一层,隐约看出像是一只动物的形状,动物身上镌刻有许多金字。
农民想用这个铜片换点东西,可工作人员不认得这是什么,也不知道值钱不值钱,于是便拿去给专家鉴定。一连问了两个专家,两个专家都摇了摇头表示这个铜片不是什么珍贵物件,大约就是清朝的仿制品。
农民很是失望,从工作人员手里接回铜片,面露难色,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过了好长时间,农民终于决定离开时,却听见身后传来一声浑厚的声音。
“请等一等!”
农民扭过头,看见一个男人站在他后面,冲他招了招手。
“年轻人,让我看看你这是什么东西吧。”
叫住农民的这个男人叫陈尊祥,是陕西省博物馆的保管部主任。因为对古钱币尤其感兴趣,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几乎每天钻进去研究。正好他听工作人员说博物馆来了一个农民要卖什么铜片,便急匆匆赶了过来。
农民把铜片给陈尊祥后,陈尊祥端详了半天,却没看得出这个铜片到底是什么东西。虽然我国古代的货币各种各样,甚至一开始还用天然贝壳来充当货币,但这样的铜片却是资料里没有记载过的。
“你是在哪里发现这个东西的?”陈尊祥问。
农民说自己家住西安南郊山门口乡的南沈家桥村。三年前,他在家门前平地修路时从地里挖出一个陶罐,当时这个铜片就装在陶罐里,他便把铜片捡出来带回了家。
陈尊祥又注意到农民衣着简陋,面色也不怎么好看,便对农民的身份起了疑惑。
“那你是为什么要卖这个东西?”
农民说自己叫杨东峰,前段时间他的母亲生病,家里实在是掏不出钱看病。父亲想起了这个铜片,便打发杨东峰跑来看看能不能换点钱给母亲看病。如果实在换不了钱,换点衣服也行。
听了杨东峰的讲述,陈尊祥很是感动,决意资助他一下。
这其中也有着一点私心:他不确定铜片是什么,但也深怕杨东峰拿着铜片随便卖给收废品的。本着不可错漏的原则,他必须要将铜片回收,否则保不准便是一场文明的重大损失。那个时候陈尊祥的工资也不高,但他还是慷慨解囊,给了杨东峰50块钱,让他带着母亲好好看病。
杨东峰接过钱,感激得眼泪流了下来,他知道陈尊祥这是在偷偷帮自己。送走农民以后,陈尊祥又开始盯着铜片研究。那么这个奇特的铜片到底为何物呢?它当真只是一个清朝的仿品吗?然而仿的又是何物?
带着这些疑问,陈尊祥找到了当时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陈直,想要让他来鉴定鉴定这到底是何物。陈直见了这个铜片,当场瞪大了双眼,惊呼道:
“这乃是一件举世无双的千年国宝!”
这下可轮到陈尊祥震惊了。原来这件东西可不单单是一个铜片那么简单。仔细观察一番,这件铜片外形好似一只老虎,一面突出,另一面扁平,比例匀称,线条自然流畅,通体呈现出柔和的赤褐色。
最重要的是虎身上镌刻了9行40个字的铭文,其文曰:“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毋会符行。”
大意是,调兵之符,右半块存放于君王处,左半块存放在杜地的军事长官手中。
凡是调兵超过五十人,杜地将军的左符必须与君王的右符契合并勘验无误,才能有所行动;但如果遇到需点燃烽火报警的紧急情况,不必合验兵符即可行动。
原来,这就是古代用来调兵遣将的虎符!据考证,这枚虎符的年代为秦,此物更是举世无双,价值过亿!
此消息经过媒体报道以后,激起了整个历史学界的震荡。然而,其中却有位权威教授发表论文,对此虎符的真伪提出了质疑。
陈尊祥本身就十分重视文物,况且此物经由他报备,他决定亲自证实该虎符确实为秦朝真正的虎符(称为“秦杜虎符”)。
他翻阅了许多历史资料,其中包括《史记·秦本纪》、《括地志》、《长安志》等一系列资料,并且亲自去了杨东峰挖出虎符的地方考察。
北沈家桥村的大队会计杨有仓和前任党支部书记老黄,及杨东峰父兄证明杜符出土情形和杨东峰自述一致,事实确凿、不容置疑。
“杜虎符”的出土地区位于先秦杜县的腹地,符文上的“杜”与其出土的位置相符合。
虎符上的“左在杜”也和先秦杜县相合。最终,通过大量的资料,陈尊祥终于证实“杜虎符”的的确确就是先秦杜县的统兵将领遗留之物!绝非仿品。
“杜虎符”作为中国发现最早的虎符,不仅为国家增添了一件无价之宝,而且为研究古代战争提供了一份有力的资料。
不得不说陈尊祥这50块钱花得是真真的值啊,不过小编也禁不住为这个国宝捏了把汗。如果当初陈尊祥没有出钱买下这个“铜片”,想必走投无路的杨东峰会把他卖给收废品的。
这样一件国宝,到了收废品的手里,还不得被直接当做废铜给熔了?那样的话,可真就是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大损失了,真是险矣险矣。
话说回来,虎符为什么这么珍贵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它年代久远?
当然不是。这就要从虎符的由来开始说起。虎符源自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采用铜质的虎形作为中央发给地方,用来调兵遣将的凭证。
虎符分为左右两半,一般身上刻有铭文。一半存放于朝廷中央,由专人保管,另一半则下发到地方,由当地总统领来保管。每当发生战事需要调兵之时,都需要两半虎符合二为一,还需专门的人员勘验方可调兵。
因此,为了防止被有心人利用,虎符的防伪就成了很重要的事情。虎符身上的金色铭文的工艺就很复杂,先是镌刻上一层阴文,然后再把金丝镶嵌进去,经过一番打磨之后才形成了外表所看到的金色铭文。由于制作复杂,民间不具备这种手段,所以很少出现仿制品,虎符也因此变得极为珍贵。
由于仿制虎符极为困难,历史上出现过不少窃取虎符的典故。比如三国时期,曹操因为赤壁之战大败,被迫携着一众将领退居到了北面。
诸葛亮趁此机会,派赵子龙夺取了空虚的南郡,并且俘获了陈矫,夺得荆州虎符。诸葛亮利用这枚虎符,调出了守卫在荆州的士兵,让他们去支援南郡,然后张飞趁无人看守,轻而易举夺得了荆州。
然后利用相同的套路,取得虎符,调出襄阳守兵,关羽则趁机夺取襄阳。
诸葛亮不耗费一兵一卒只靠着这小小一枚虎符便接连夺得三座城池。然而此时跟曹操正面在战场厮杀的周瑜却损失惨重,结果一点好处也没捞着。
小小一枚虎符,左右不过几厘米大小,却掌握着一个城池,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命运,岂不重要?也正因深知虎符的重要性,所以随着历史的进程,其本身的制作工艺也越来越复杂,甚至出现玉符、金符等,越来越难以仿制。
这足以说明“秦杜虎符”的珍贵性。
不过目前只发现秦杜虎符的左半面,右半面至今不知于何处。可能随着时代更迭,转过无数将领之手,也可能早已被沉埋于地底,等着人们朝它挖下去的那一铲。
虽说如今它们已经失去了原本的作用,再也无法调动千军万马。但两半虎符合为一体时,依旧能激动人心吧。
参考资料:
1.《秦杜虎符的真伪及其有关问题 》戴应新
2.《风雨苍桑话国宝--钱币收藏家陈尊祥与秦“杜虎符”》怡衫
- 0000
- 0000
- 0000
- 0003
- 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