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学智,中国唯一六星上将,1987年为何被邓小平紧急调入中央军委
198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恢复军衔制,洪学智再度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唯一一位被两次授予上将军衔的高级将领,也是独一无二的六星上将。
面对这至高的荣誉,洪学智却非常平静。他曾在回忆录中写道:“参加革命不是为了当官,不论做什么官,还不是为了把国家建设好,让祖国强大起来,使人民富裕起来,过上好日子。”这才是他最真实的心态和人生写照。
在我们新中国有这样一位将军:他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身经百战,勇往直前;
他在抗美援朝中,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现代化后勤体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一生波荡起伏,三起三落,年过七旬被邓小平调入中央军委,肩负重任;
他被称为我军现代化后勤的奠基人,两度被授予上将军衔,拥有至高的荣誉。
他就是开国将军——洪学智。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高光不断的军事生涯,走进他三起三落的人生,感受他曾经历过的波荡起伏。
1913年,洪学智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的一个农村家庭。年少时,洪学智在老师的影响下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时期,洪学智从游击队开始,参加过强渡嘉陵江、百团大战、平江战役、渡江战役等诸多战斗,在战场上果敢勇猛,功勋卓著。
但洪学智最让人瞩目的,是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当时,他负责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后勤工作,在艰苦的条件下为前线战士们打通后勤路线,为抗美援朝的胜利提供了关键的后勤保障。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7月,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原本只是一场民族内战的朝鲜战争,发展成为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唇亡齿寒,美军在朝鲜战场上狂轰乱炸时,还多次进入中国的领空,轰炸我国的丹东等地区。
同时,美国派舰队进入中国台湾海峡,影响我国解放台湾的进程。我国的领土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最终决定出兵援助朝鲜,抗击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保卫国家安全。
10月,解放军东北边防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担任志愿军司令员,洪学智担任副司令员。
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后,浴血奋战,英勇杀敌,取得了前三次战役的胜利,振奋军心。但取得暂时胜利的同时,这三场战役也暴露了志愿军在战场上的弱点。
一方面是军事上的问题。随着战事的推进,志愿军的战线不断向南延伸,但东西海岸的防御相对空虚,侧翼暴露明显。如果敌人再来一次侧后方登陆,对志愿军进行南北夹击,志愿军将由此陷入被动,后果严重。
另一方面,就是志愿军在后勤供应上困难重重。我国从正式决定入朝到志愿军开进朝鲜,前后时间只有半个月左右。在这样仓促的情况下,后勤方面需要负责30万大军的物资供应,任务艰巨。
三次战役下来,后勤物资的运输线已经延长到距离国境线500至700公里。而美军靠着强大的军事力量掌握着制空权,对志愿军的运输线进行狂轰乱炸,后勤物资的供应变得越来越困难。有资料记载,在前三次战役中,志愿军共损失汽车1200多辆。
后勤供应出现问题,会给志愿军造成哪些影响呢?
1950年冬天,朝鲜遭遇了50多年以来最强的寒流。东线战场的室外气温一度低至零下三四十度。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后勤供应跟不上,战士们缺衣少粮,非战斗减员非常严重,有的队伍甚至减员近半。
最让人痛心的是,第九兵团三支连队的战士衣着单薄被冻成冰雕,呈战斗队形僵卧在战场上。这些战士身上没有任何战斗伤痕,全部都是在冻僵后牺牲的。
战士们不畏严寒,用生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牺牲和奉献精神可歌可泣,但也反映了当时我军在后勤工作方面的困境。
作为志愿军的副司令员,洪学智听完这件事的报告之后,非常难受,很久都没说一句话。然后,他独自离开防空洞,在天寒地冻的雪地里走了很久,似乎这样就能感受到战士们离开前的绝望。
洪学智不时地摸着自己的脸自言自语,他的部下就远远地看着他,不敢上前打扰。没有人知道他在说什么,但都被他的情绪所感染,为牺牲的战士们感到悲伤和惋惜。
美军显然也从前三次战役中摸到了志愿军的作战规律,意识到志愿军在后勤上的弱点,开始不断消耗志愿军的战斗力。之后的第四次和第五次战役,美军加强了对志愿军后勤运输线的封锁,这段时间成为志愿军后勤工作最艰难的时期。
1951年4月8日,第五次战役中,三登车站被炸,志愿军损失惨重。84节车皮的物资一次全被炸毁,其中包括粮食287万斤,单衣和衬衣共40万套,胶鞋19万双。这对于物资匮乏的志愿军来说,雪上加霜。
在战争中,后勤供应是前线战士们最有力的后盾。如果后勤供应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部队的战斗力,还可能会影响军队的整体部署和战斗决心。
4月下旬,洪学智回到北京,重点向中央汇报前线的后勤情况,以及关于成立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的想法。洪学智向中央军委请示,希望在后勤部队中增设防空兵、铁道兵、工程兵等多个兵种,并对其进行整体统筹,做到在战斗中保障,在保障中战斗。
周恩来总理非常支持洪学智的想法和提议,答应会尽快研究方案和采取措施,改善前线的后勤工作。
6月,志愿军后勤司令部成立,洪学智成为后勤司令部司令员,全面负责志愿军的后勤工作。
洪学智带领全军后勤人员,修建了“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扭转了此前后勤保障上的被动局面,使得前线的物资供应越来越充分。
洪学智还针对朝鲜战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新的供应方案:将战区后方分成战术和战役后方,前者使用建制供应,后者使用分区供应。二者结合能使各分区物资供应保持相对稳定,能够提高单兵作战的能力,削弱敌人“绞杀战”的效果。
洪学智的这一系列措施都为朝鲜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美军的一个司令曾经感叹:“虽然联军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力量企图阻断共产党的供应,然而共产党仍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送到了前线,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朝鲜战争是一场真正的现代化战争,这次战争让我军认识到了后勤工作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过去的“小米加步枪,仓库在前方”的模式已经不再适用。
从这次战争中,洪学智积累了现代战争的后勤保障经验,为日后我军的现代化后勤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抗美援朝结束后,洪学智任职总后勤部副部长,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开国上将之一。1956年,洪学智升任总后勤部部长。
面对现代化军队的新形势,他吸取抗美援朝的经验,采取一系列措施,在全军实行按建制保障和划区保障相结合的模式,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队后勤保障体系,推动我军后勤建设的发展。洪学智因此成为解放军现代化后勤工作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洪学智的军事生涯高光不断,成绩显著。但是在这期间,他也经历过不少波折,其中有三次都对他的工作产生了严重影响。
1937年6月,洪学智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当时党内在讨论张国焘内乱的事情。洪学智直言不讳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因此他被关押。不久之后,毛泽东得知这个消息,亲自为他平反,澄清冤屈。洪学智被释放,得以继续在抗大学习。
1959年,庐山会议后,由于洪学智的一些言论。
让他从一个上将转眼间就变成了厅局长,职位待遇都是天壤之别。但洪学智并没有因此而失落,也没有怨言,仍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吉林省的农业机械化事业中。
当时吉林的农业比较落后,国内也没有联合收割机。洪学智为了改善生产条件,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进程,费尽心思从德国引进了一台收割机。然后他把省里最好的技术力量组织起来,对引进的设备进行分解、研究和改进,以此来制造国产的收割机。
在任职机械厅时期,洪学智和工作人员日常吃住在一起,平时谈笑风生,工作的时候非常有干劲,一点都没有职位被贬得不满和愤懑。
而他试制农机的工作在当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对吉林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71年,洪学智担任吉林省石油化工局局长,又一头扎进石油生产的工作。他在油田主动和技术人员和工人们交流,学习石油开采和加工的技术,从完全的外行成为了内行,为吉林省的石化工业做出了贡献。
工作之余,他时常对年轻人讲:“不是工作选择了你,某种意义上也不是你选择了工作,而是历史潮流把你推到这个位置上来的。在这个潮流中,你如果做一个大领导,那你就要做大的贡献。当历史潮流把你又冲下去,你就做不了大的贡献了。但是你也要继续工作,心态要好。这才是真正的革命者,真正的共产党人。”
他的话深刻而有哲理,也是他的经历的真实写照。无论在哪个岗位,无论职位高低,他都不曾有怨言,总是尽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精神驱使,他在每个岗位上都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贡献。
1977年8月18日,长春市正在举行庆祝活动,洪学智和石化局的同事一起在游行队伍中,庆祝十一大的胜利闭幕。北京突然来了一通电话,让洪学智立马赶到北京。收到这个消息的洪学智一头雾水,不明白为什么这个时候让自己回北京。
洪学智回到北京,就收到了任命,当选中央军委委员。后来,在邓小平和叶剑英的特意安排下,洪学智任职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
洪学智上任后,立刻着手完善管理制度,恢复生产,提高产品质量。为适应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他还积极推进国防工业的对外贸易和交流,推动了国防工业的现代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军队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1980年1月,洪学智接受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任命,再次担任总后勤部部长的职务。新的时期,新的开始,洪学智希望尽快把过去被耽误的时间弥补回来,改进全军后勤工作的发展面貌。
洪学智主持全军后勤部长座谈会,研究新时期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后勤,确定什么样的后勤工作指导思想。这次会议将洪学智提出的“加强后勤战斗化建设”作为新时期的指导思想。
为了开创后勤工作的新局面,洪学智成立调查组,分成十路,深入到西藏、广西、云南、内蒙古等地区,在边海防部队的后勤系统开展了大调查、大整顿和大建设。
洪学智也亲自到新疆地区,深入基层去调查实况。调查组经过8个月的实地走访,累计行程20多万公里,从全国各地带回了大量的资料,整理成调研报告。这些报告让各级领导了解到各军区基层军人艰苦的生活条件,尤其是边海防地区自然环境恶劣,设施落后。
之后,邓小平批准下拨边海防三年建设规划专款,用于后勤建设。经过3年的努力,完成21211个工程项目,解决了边海防部队的住房、供水、医疗、交通等各方面的问题,彻底改善了边海防部队的生活和训练条件,全军的后勤工作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
洪学智又组织了仓库、营房、医院、财务等方面的大调查,解决了大量的困难和问题,被中央军委高度赞赏。
此外,洪学智还在供应体制、组织结构、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得我军后勤工作的综合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对我军后勤的现代化建设有深远、积极的影响。
1987年,中央急需军队建设的人才。洪学智在军事上战功累累,在军队建设方面经验丰富,处事冷静、深谋远虑、秉公直言,尽管他已经是一位74岁高龄的老人,但仍然是领导军队工作的最佳人选。
198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恢复军衔制,洪学智再度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唯一一位被两次授予上将军衔的高级将领,也是独一无二的六星上将。
面对这至高的荣誉,洪学智却非常平静。他曾在回忆录中写道:“参加革命不是为了当官,不论做什么官,还不是为了把国家建设好,让祖国强大起来,使人民富裕起来,过上好日子。”这才是他最真实的心态和人生写照。
参考文献:
《洪学智》纪录片
《洪学智同志生平》
《27军军史中悲壮一页 朝鲜战争的“冰雕连”》
《洪学智领导志愿军后勤工作的巨大贡献》
《论洪学智对我军后勤现代化建设历史贡献》
《洪学智:建立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创造令美国人惊叹的奇迹》
《世界上唯一两授上将军衔的洪学智将军传奇 》
- 0003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