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与罗荣桓合作长达20年,最后为何分道扬镳?深析背后的原因
林彪与罗荣桓一生有三次合作:第一次是在红四军的时候;第二次是在解放战争的时候;第三次是建国后。
他们在每次的合作中,都有分歧,并且不止一次的吵红脸,甚至林彪还曾说过:“什么林罗,林罗要分开,林罗从来不是在一起的。”
林彪与罗荣桓合作长达20年,两人之间究竟有什么恩恩怨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那是在1930年,林彪当时任红四军军长,毛泽东提拔憨厚耿直的罗荣桓为红四军军委书记兼政委与林彪搭档。
之后罗荣桓处处以大局为重。
1931年8月7日,红四军在兴国县打了胜仗,林彪率领主力到黄陂追击敌人,后方兵力空虚,敌人突然袭击,导致大量人员和财产损失。
事后,总结大会上,罗荣桓主动做出自我批评和检讨,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自己身上,军委会议上做出撤掉罗荣桓军委书记职务的决定。罗荣桓虽感到委屈,但还是劝说大家维护林彪的权威。
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林彪任一一五师长,罗荣桓任政治部主任。后来,中央军委决议把此师分成两份,主力仍有林彪率领。罗荣桓考虑后方空虚,需要预留大量的政工干部辅助后方领导人的工作,于是留下了很多经营骨干,稳定后方。
在次年3月,林彪被阎锡山击伤,生命垂危,罗荣桓鞍前马后对林彪进行救治,并把他安全送到后方。
1948,林彪和罗荣桓在东北时期,发生了两次龃龉的事件。
一次是在9月份,林彪得到情报,国民党正从沈阳调兵增援锦州,林彪不假思索的命令八纵封锁远离八纵防区的小岭机场,实际上这个机场离九纵的驻地更近。当八纵司令请示应该封锁哪座机场时,林彪看到电报后,生气的说:“这还用说,当然是封锁正在使用的机场。”
但战机稍纵即逝,国民党打了时间差,运送了两个师的部队到了锦州,也恰恰使用了这个机场。造成了我方的战略被动局面,险些历史被改写。
事后,在给中央军委的回信中,林彪刻意回避了自己的错误指挥,把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八、九纵队贻误战机。
罗荣桓看不过去林彪这种委过于人,把自己撇得一干二净的做法。后来,他在调研分析八纵的问题时说:“部队出了差错,也不能光批评下面,也应该从我们身上找找原因。
敌人空运的飞机在西郊机场起降,他们还来请示,这固然不对,但我们的司令部在下达命令是如果更详细一些,不是就不会出现了差错了吗?”虽然这样说,但明面上,罗荣桓仍没有提出异议。
另一次是在10月份,林彪按照中央的指示,带军南下攻打锦州。在行进途中,林彪获悉国民党数个师从葫芦岛登录,驰援锦州,大有对我攻锦部队形成合围之势。
此时的林彪产生了动摇,不想再前进,想回师攻取长春,但毛主席早已部署先打锦州,再打长春的战略计划。
林彪害怕自己的说服力不够,又假借罗荣桓的名义给中央发电说:锦州敌人增长极快,取胜毫无把握,不如进攻长春。
当罗荣桓得知这个电报已经发出去之后,大为光火,一改往日的平易和蔼的语气,对着林彪,敲着桌子说:“攻打锦州是军委统筹全局的战略决策,且大军已到达指定位置,我们要顾大局,识大体,事到临头决不能打退堂鼓,否则我们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罗荣桓建议不要等军委回电,要主动发电报,承认自己的错误,支持军委的军委的决策,仍按原计划攻打锦州。
辽沈战役结束后,罗荣桓组织人员给中央写报告,其中报告中有一段这样写道:国民党企图由锦西向北驰援锦州,这曾使我们攻击锦州之决心一度发生顾虑,但这一过程共两三小时即确定仍坚持原来决心之不变。林彪看到这段报告,由喜转怒,一声不吭,拂袖而去。
其实,在这次事件中,罗荣桓已保持极大的克制和理性。但面对这样性格的合作伙伴,只能一笑了之,自我宽慰。
军队是否应该干预地方工作:庐山会议后,罗荣桓再次被任命为总政治部主任。当时中国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当时 “左”倾错误思想在部队中大为盛行,罗荣桓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决心要纠正这一局面,遂提出:军队要关心地方工作这一说法。
他要求肖华以总政治部的名义给中央提建议,他提出军队要关心地方人民的思想政治动态,要帮助解决地方在执行中央政策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并把这些作为地方部队政工部门的重要工作来抓。
这一提议得到中央部门的批准,但却引起了林彪的严重猜忌,林彪觉得罗荣桓越过自己向中央请示,是典型的僭越行为。于是,他给毛主席写报告,报告中这样说:军队插手地方工作,容易造成军、地矛盾,对党的统一领导不利等等,结果造成罗荣桓的提议被中央最高层否决。
毛著应该怎么学:在学习毛著的问题上,林彪提出“三十字方针”的说法,即“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在‘用’字上下功夫”。
罗荣桓不赞成这种提法,他反对僵化的学习毛主席著作,主张学习毛选要学习毛主席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要领会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防止庸俗化、教条化。
1961年,罗荣桓当时病情严重,当他看到会议草案中提到“带着问题学”这几句话时,他决定带病上会。在会议上,罗荣桓对“带着问题学”这一提法表达反对意见,后又命人读了概则中的这一段,他怕林彪难堪,于是用和缓的语气说:“林总的提法固然很好,但我们还要防止同志们理解偏差,还是把这句话去掉为好。”
林彪看到罗荣桓对自己的提法公开提出异议,感到非常不快,还没等罗荣桓发言完毕,就极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谈话,宣布散会,当时与会的同志们都很尴尬,罗荣桓气的直发抖。
对政治和业务关系的不同意见:林彪擅长搞数字总结,他提出了“四个第一”的方针,即“人的因素第一,政治工作第一,思想工作第一,活的思想第一”方针。这明显的把思想政治工作凌驾于其他工作之上,只提政治,不搞业务,极易造成党的事业空心化,偏离实际,形式主义的严重问题。对此,罗荣桓指出这当中的问题。
林彪认为罗荣桓处处与自己作对,终于他在一次会议中说出了一番极不恰当的话:“什么林罗,林罗要分开,林罗从来不是在一起的。”
后来,新华社要发表对罗荣桓总政主任的任命时,林彪阻止了,罗荣桓无奈的说:“看来我这个总政主任是不合法的。”
林彪与罗荣桓分手的原因,总结起来有三个“不同”,即:政治原则不同,立场不同,作风不同。
在政治上:林彪搞“得一人而得天下”的个人崇拜,而罗荣桓讲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林彪妄图把毛主席神化,而达到攫取个人利益的目的,而罗荣桓君子作风,一切以党的事业为重。
在立场上:林彪在工作上一切从自己出发,凡是反对自己的,就是错误的。罗荣桓从实际出发,全盘考虑,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尽量配合支持林彪的工作。
在作风上:林彪不苟言笑,不请客,不走动,作风霸道。罗荣桓憨厚老实,谈笑风生,宽人严己。
在林彪与罗荣桓风风雨雨几十年的合作中,他们恩怨交织,林彪私心较重,罗荣桓大公无私。
后来,林彪在出席罗荣桓公祭大会上书写挽联:六亿人意气风发,日月重光,万里长征,方期任重道远;数十年风雨同舟,肝胆相照,一朝永诀,痛失挚友知心。由此看见,他们之间还是有一些真情实意的。
罗荣桓也是林彪唯一的好伙伴、好战友,他们是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不同,但是二人是在分歧有中合作,是和而不同。
参考资料:
《罗荣桓与林彪的合作与分手》石海
《林彪是否参加了罗荣桓元帅的公祭大会》郁建强
《罗荣桓与林彪的分歧和斗争》盛永年 盛永奇
《罗荣桓与林彪分手原因分析》 黄瑶
- 0000
- 0001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