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事件:中国外交史上意外事故,周总理罕见大怒:真是周门不幸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我们都再熟悉不过了,而说出这句话的人也不改当年的志气,直到暮年时都依然兢兢业业地为祖国服务,他就是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同志。
总理在工作时对自己的要求是十分之高的,且特别严谨,不允许自己有任何工作上的失误来影响到国家。所以他做事一向都是井井有条的,连他的夫人邓颖超都很少见过他急躁或者是生气的时候。
但是在1973年时,周恩来却少见地动了怒,并长叹道:“真是周门不幸”!
那么,他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
事情还要从1972年说起,当时,希腊和中国刚刚建立外交关系,国家经过了严谨的讨论后,决定让已经在坦桑尼亚大使馆有了工作经验的周伯萍前往希腊,作为中国驻希腊的外交大使。
周伯萍知道,这是国家和总理对自己信任的表现,他暗中告诉自己,自己代表的是中国,一定要为国家争光。
在当年12月份的时候,周伯萍便正式前往了希腊。
随后的半年里,他每天都要每时每刻密切关切中国与希腊的外交事宜,并定期组织内部会议,来对各方面加强管理。
同时,他还要参加希腊组织的一些促进彼此了解的民间交流活动。
虽然工作繁忙了一些,但好在也有了很大的回报,中国与希腊的关系明显升温,希腊也即将要对中国进行一次友好的交流。
眼看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行进,周伯萍心里别提有多欣慰了,但偏偏有一个名叫“阴差阳错”的成语被他赶上了。
在1973年5月的一个下午,周伯萍刚在希腊政府的办公厅开完会议,准备回到大使馆,就在路上,他见到了比平常多一倍的警戒人员,且周边还有许多的人似乎在喝彩些什么。
“这是在举行什么活动吗?”
他想。
直到半个小时后,他到达大使馆前台,工作人员的一封信解开了他的疑问。
原来,今天在科威特大使馆有一个活动邀请周伯萍前往参加,但是周伯萍早早地出去开会,前台工作人员又一直联系不上他,只好在这里等他回来。
周伯萍又让翻译看了看邀请函上的时间——“还有十几分钟活动就要结束了!”
翻译瞪大眼睛、提高声音、神情十分地紧张。
“你确定!”
看到翻译同志十分肯定地点头,周伯萍可以说是心急如焚,毕竟,无缘无故不接受其他大使馆的活动邀请是一件很不礼貌的事情。而且自己代表的又是中国,于是,他立刻叫上翻译和司机,匆匆忙忙地上了车。
他对司机说,自己要去科威特大使馆,但这位司机同志也刚来希腊不久,他对希腊的道路不是很熟悉,看着周大使着急忙慌的样子,他也不敢说自己还不太认识路,只得硬着头皮——上。
司机一路凭着感觉往人多的地方开去,车子一路东拐西拐,竟然开到了以色列大使馆的门口。
好巧不巧,这天以色列大使馆也在举行活动,大使馆的门口还挂着以色列的国旗。
但此时,被不安占据的周伯萍并未发现头顶的以色列国旗,他误以为自己来到的就是科威特大使馆,心急如焚、满头大汗的他只一心想着赶紧见到科威特大使,并给对方解释一下自己迟到的原因。
周伯萍进去后,首先见到的当然是以色列大使,他赶紧上前和对方握手。就在这时,一位来自美国的记者按下了相机的快门键。
后来,这位记者走上前问了周伯萍一个刁钻的问题:“你来到这里,是不是说明中国已经承认了以色列?”
按理说,如果周伯萍听到这句话时,内心不禁会产生疑惑——今天的主场应该是科威特,和你以色列有什么关系?
可紧接着,翻译犯的一个错误,直接导致周伯萍又犯下了第二个错误——那就是,翻译同志将美国记者所说的“这里”,错误地翻译成了“科威特(大使馆)”。
于是,他态度十分强硬地回答美国记者:“我来这里和中国承认以色列有什么关系!”
说完便不看那美国记者就进去了,但他殊不知,这美国记者的内心正在偷着笑。
而后知后觉的周伯萍还是在离开以色列大使馆后,又细细地想了一下美国记者的问题,又想起了美国记者脸上那抹诡异的笑容。于是周伯萍赶紧又让翻译问了一位当地的百姓,这才发现,原来自己今天来的不是科威特大使馆,而是以色列大使馆。
他再联想到自己与以色列大使握手友好交谈的画面,这才惊觉自己闯下了大祸。
可是为时已晚了,不久后,新闻传到了美国,美方自然是借此大做文章,开始大肆报道周伯萍与以色列大使亲切握手的新闻,并借此逼中国政府承认以色列。
那么,他们这么做有什么用心呢?
此次乌龙事件的严重性绝对是非同一般的,当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远远不如今天,还时常会受到冷落。所以,当时我国对于和阿拉伯之间的盟友关系是十分看重的。
但当时的阿拉伯与以色列因为宗教信仰的问题有许多的摩擦,中国为了能够继续得到阿拉伯的支持,也就暂时搁置了与以色列建交的想法。
可这次中国驻外大使竟然公然地参加以色列大使馆的活动,并且与其亲切的握手,这代表了什么不言而喻。
往轻了说,让别的国家觉得中国连个最起码的外交事宜都处理不好,对中国的形象有损害。
往重了说,一旦因此与阿拉伯反目,那么,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会遭受到严峻的打击。
而美国故意将这这次乌龙事件的新闻报道出来并且大肆渲染,正是为了打击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遏制中国的发展。
所以,这次外交事故是绝不能够容忍的,国家知道了这件事后,也马上让周伯萍回国等待处理。
回国后,周伯萍先是见到了两位副部长,周伯萍这样一个七尺男儿差点没哭出来,对他来说,国家不管对他做出什么样的处罚,他都要接受。
而这两位副部长同志先是温和地安慰了他,而后又劝他先回家待两天,写一份检讨出来。
周伯萍回到家后,认真写完了检讨,但内心依旧惴惴不安。他此时最担心的就是总理的态度,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周总理在听闻此事时,少见地动了怒。
在周总理看来,这是最低级的外交错误,但是造成的影响却是巨大无比的,毕竟新中国刚刚
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局面还不够稳定,可以说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
而周伯萍在希腊所犯下的如此低级的错误,让美国抓到了大做文章的机会,周总理怎能不生
气?
可是事情已经发生了,只能想办法开始补救了。
想到这里,周总理十分无奈地长叹到:“美国出了个水门事件,中国出现了个雅典事件,真是周门不幸啊!”
周总理对周伯萍做了十分严厉的处置,他甚至将此次事件定性为“非常严重的政治错误”。
毛主席听闻此事后,先是皱着眉头想了一会,而后又拿起了手边周伯萍的“生平简历”看了起来...
周伯萍出生于1920年的安徽肥西,因为战争年代,所以从小就被父亲母亲带着东躲西藏,只为逃避日本人的迫害,不知道这样昏暗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但是共产党的信念让他看到了曙光,因此他自小立下了要加入共产党的坚定信念。
而长大后的他也不负众望,经过了共产党的重重考核,终于在1941年加入共产党。
解放后,他又被派去华东军政委员会粮食局工作,也让当时对于粮食问题十分重视的周恩来认识到了他。
但周恩来真正欣赏他时是在1959年,当时由于自然灾害频发,国家发生了严重的粮食危机问题。而周伯萍统计全国各地缺粮人口时,他却意外地发现缺粮人口竟然在逐渐减少。
他连忙向总理汇报了这件事,总理听后很快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于是连忙从国外进口了许多的粮食来解决全国各地区的缺粮问题。
可以说,周伯萍此次立下了一个大功,无形中化解了一次大的危机。因此,总理对他也是更加刮目相看。
于是,在1964年,他被周总理调往外交部工作,一开始他还很不适应,因为作为一名优秀的外交家,英语可以说是一门必修课了。
而周伯萍毕竟是基层上来的,英语水平并不是很好。看着一个个侃侃而谈的同事,他的内心有些不安了。
他的上司发现这一点后,开始给他补习英语,并且说到:“你如今也算是沿着总理的脚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了”。
周伯萍果然大受鼓励,他本就细心,天赋也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很快他就将自己的英语水平提升了上来。期间还学习了许多外交的礼仪和重点,很快就能够独当一面了。
而后便是1967年去坦桑尼亚大使馆做临时工作人员,再之后1972年前往希腊大使馆了...
毛主席掐灭手中的香烟,仔细看完了这份简历,他明白,周伯萍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而且每个人都会犯错误,那么为何不够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呢?
只见毛主席提笔将周伯萍批评报告上的“严重政治错误”勾掉,改成了“工作失误”,要知道,虽然只是改了一个名词,但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前者基本可以宣告此人的政治生涯彻底结束,但是如果被定性为后者的话,那么只需要诚恳地认错并改进就可以了。可以说毛主席到底是起了爱才之心,才对此次的“周门事件”网开一面!
而周总理见到毛主席所做的批注后,并没有撤他的职位,而是将他批评教育一番后让他继续回到大使馆工作。
后来,总理又把他派到阿尔及利亚和扎伊尔继续工作,他都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有一句话说得好,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虽然周伯萍因为粗心犯了错,也遭受到批评,但他并未从此一蹶不振,而是更细心的工作,给国家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也给了自己一个交代!
这种精神也值得我们去学习!
- 0000
- 0000
- 0001
- 0000
- 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