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卍”这个字怎么读 其实背后大有学问 别闹笑话
常见的佛教文化象征有佛像、观音像、莲花等人们熟悉的标志物。但还有一个大家都很熟悉,却不知道到底有什么含义的佛教标志,这就是“卍”。我们经常可以在佛像的胸前看见“卍”,也知道这个标志的读音是“万”。
卍字在我国并非原有的文字,而是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而出现。在佛教刚刚传入中国的时期,不受统治者和民间欢迎,信徒很少,直到唐朝佛教才开始被统治者所重视。唐朝的女皇武则天非常喜欢佛教,经常请禅师入宫来为她讲解佛家经文,华严宗就是在武则天的推广下成为了唐朝的一大佛教宗派。
当时佛教内部对卍的发音仍未统一,有人坚持应该读作四声的wan,但还有人反对,应该读作二声的de。最终是女皇武则天下令,卍的发音就是四声的wan,别的说法一律视为谬误,这才结束了关于卍的发音的争端,一直到今天,卍在我国的发音都是“万”。
卍作为一个符号,既可以被认为是文字,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特殊的图形。探究卍的起源,对民俗文化和文字考古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部分学者认为,卍既然被广泛的应用于佛教,那卍字符肯定也是跟随佛教一起传入中国的。如果按照这种推断,那卍字符就是诞生于古印度,被传入中国之后经历本土演化之后才变成“万”的发音。
遗憾的是,印度本土的佛教研究者考察了印度自己的佛教历史,发现卍字在印度的起源也没有什么确凿的定论。卍作为佛教的标志,来历没有明确的出处,我们只知道卍的发音是唐朝女皇武则天规定的,但在更早的时候,卍的发音并没有什么普遍共识。
有些研究者认为,卍应该是早于佛教之前就诞生于欧洲或者中亚地区的一个符号,后来才传入东方被佛教吸收,成为佛教的专属象征。这种说法是有考古依据的,在中亚地区的遗迹中发掘出来的陶器文物,上面就有类似于卍的图案,这些文物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欧洲,卍也曾经是一种常见的图案,被用来作为太阳和神秘力量的象征。
不过,卍在佛教中的具体含义和象征意义还是比较清晰的。在佛教中,卍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象征,代表着“佛法轮回”的意义。佛法轮回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人生的循环,包括诞生、成长、衰老、死亡和再生的过程。卍的四个端点代表了佛法轮回中的四个阶段,而整个卍图案则代表了佛法轮回的循环和转动。
此外,卍还被认为是一种具有保护和祈福作用的符号。在佛教寺庙和信徒家中,常常可以看到卍的图案被用于装饰和祈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卍也常常被用作吉祥的标志,代表着幸福、吉祥和长寿等意义。
- 0001
- 0004
- 0000
- 0001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