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堪称历史“第二”的谋士姚广孝 凭什么力压他人
73057

堪称历史“第二”的谋士姚广孝 凭什么力压他人

我要新鲜事2023-06-21 20:31:120

明朝历史上有一位谋士姚广孝,他以独特的智慧和手段力压群雄。姚广孝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他并不希望成为历史的震撼人物,而是想让自己被历史遗忘。他选择保持低调,不被众人所知,这才是他真正的高人之道。

姚广孝的能力远超诸葛亮,后者被誉为“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的谋士。诸葛亮帮助刘备夺取了一部分天下,而姚广孝却使朱棣夺取了整个天下。明朝是一个充满趣味的朝代,朱棣的后代们创造了历史,他们将太监引入国家体制,让身边人与外界的人互相制约,共同执行国家事务,这种情况真是有趣!

说到朱棣,就不得不提到他的成功谋立。朱元璋去世后,将帝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朱允炆。这是历史上的一个特例,太子已经去世,就立了太孙来继位,这种情况也非常有趣!

然而,朱允炆作为一个年轻的皇帝,缺乏治国经验。他选择了没有实践经验的文臣来辅助自己。文臣们虽然没有实践经验,但他们掌握了书本知识,特别是兵法。建文帝的两位重臣黄子澄和齐泰就是这样的人。

黄子澄和齐泰才刚刚上台不久,就开始提出“削藩”大政策。朱允炆听从了他们的安排,并动手实施。如果当初朱元璋能留下一些老臣来辅佐朱允炆,也许事情就不会变得如此急躁。

削藩政策实施时,黄子澄和齐泰意见不一,争论起先从哪个藩王下手。事实上,根据朱元璋的安排,藩王们并没有什么实权,他们没有造反的能力,一是因为手下没有兵力,二是所在的藩地还有朝廷的管辖。所以,无论从哪里开始削藩都不会引发大的动乱。然而,黄子澄和齐泰在争论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最终导致了削藩政策的失败。

黄子澄主张先削去强势的藩王权力,以削弱他们的影响力,并将权力重新集中到朝廷手中。而齐泰则认为应该从相对较弱的藩王开始削减,以避免引起大规模的反抗和动乱。双方争执不下,导致了政策执行的混乱和延误。

此外,削藩政策的实施方式也存在问题。黄子澄和齐泰在削藩过程中采取了强硬手段,忽视了与藩王的沟通和妥协,使得藩王们感到被胁迫和不满。这加剧了藩王们的反抗情绪,进一步破坏了政策的执行效果。由于黄子澄和齐泰的争斗,他们忽视了其他重要的治国事务,无法全面把握国家的大局。这使得朱允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缺乏全面而有效的指导,结果政局更加混乱。

明朝时期的削藩政策失败主要是由于黄子澄和齐泰之间的分歧和争斗,以及政策执行的不当方式所致。如果能够更好地协调意见、注重与藩王的合作,并以温和的方式实施政策,或许可以避免削藩过程中的混乱和反抗,取得更好的效果。然而,这一失败也成为明朝后期政局动荡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