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前最后一计 “棺材南抬,绳断便葬” 其目的何在
为了陵墓不受侵扰。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与魏国名将司马懿在五丈原对峙上百天。虽然甚至在前线分兵屯田,为长久驻扎做准备,但诸葛亮的健康状况却日益恶化,他已54岁高龄,带病出征,不仅要处理军务,还要辅佐刘禅治理国家。在日夜操劳的过程中,诸葛亮深知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因此,他写信给刘禅,交代了一系列身后事。
诸葛亮在信中提及:“后事一切从简,不修坟,不植被,只需要口含7粒米,手握一枚铜钱即可,然后再请四位将士,棺材南抬,绳断便葬。”这些吩咐的目的令人疑惑,但有其深意。
“口含7粒米”是为了让亡者在阴曹地府时不会饿肚子,以免在判官面前说错话,有利于下辈子的安宁。而手上的一枚铜钱是为了付给孟婆买汤的费用,孟婆是黄泉路上的“忘川河”守护者,她提供汤水让亡者忘却前世的记忆,以便投胎转世。
而最令人费解的是“棺材南抬,绳断便葬”。刘禅虽不明白其中缘由,但尊敬诸葛亮,自然答应遵行。于是,四位壮士抬着诸葛亮的棺材南行。然而,棺材并不重,但绳索却粗大坚固,四人抬了数日绳子仍未断裂。为了省力,四人决定割断绳索,将诸葛亮埋葬在路旁。他们带着割断的绳索回去复命,却遭到了姜维的质疑。
姜维认为四人割断绳索,是为了偷懒求赏,他对刘禅说:“绳子端口平滑,不像是自然断裂,定是这四人割断了绳子,欺君罔上。”刘禅大怒,立刻斩杀了四人,但事后才意识到自己未详细询问诸葛亮的葬地,以致后悔莫及。
为了自己的陵墓不受侵扰,诸葛亮才设下这最后一计。他深知自己在辅佐蜀汉时曾得罪不少人,这些人或许在他去世后寻仇报复,而三国时期盗墓风气盛行,他担心自己的陵墓会被盗,因此特意要求薄葬,隐藏陵墓位置。他精心筹划,让抬棺的四人割断绳索,来保护自己的葬地。由于诸葛亮一生智谋非凡,人们对他的这最后一计相信不已,但因为他在民间的崇高声望,有关真实性存疑。
虽然诸葛亮的真实葬地至今未知,但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忠臣,人们修建了武侯祠、武侯墓(衣冠冢),供人祭奠。诸葛亮生前的智慧和忠诚令后人景仰,他对于陵墓的神秘处理成为传世之谜,令人深思。无论这个故事是否真实,诸葛亮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永远被铭记。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