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为何宁愿重用外戚 也不愿意亲近宗室
外戚是外族成员无皇位继承权,宗室作为皇帝的兄弟、子侄等成员,具有合法的继承权,对皇位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古代历史中,外戚和宗室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皇帝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然而,有趣的是,许多皇帝更愿意重用外戚,而不是亲近宗室。
宗室作为皇帝的兄弟、子侄等成员,具有合法的继承权,对皇位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尽管大多数王朝都有明确的皇位继承规定,例如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但古代人的寿命较短,皇帝很难预料自己能活多久。如果宗室成员权势过大,太子的继承地位就会不稳固,皇位的顺利传承也将受到影响。
相比之下,外戚虽然与皇帝关系亲密,但毕竟是外族成员,他们并无皇位继承权,唯一的途径就是篡位。然而,古代人普遍怀有忠君思想,篡位的风险极高。一旦失败,整个家族都将面临灭亡的命运。即使篡位成功,也很难得到他人的认可。历史上成功篡位的外戚并不多见,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王莽和杨坚。然而,这两位篡位者所建立的朝代都很短命,这与他们登上皇位的方式也有一定的关联。
与此不同,宗室的存在对皇位构成了长期而巨大的威胁。从秦朝到清朝,宗室一直都是皇位最大的威胁因素。以秦朝为例,赵高助秦二世登上皇位后,为了防止其他人效仿,他杀害了所有的兄弟。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梁王刘武、隋朝杨广对太子的谋害、唐朝玄武门之变、宋朝赵匡义的斧声烛影、明朝朱棣的篡位、宁王的叛乱以及清朝多尔衮的专权,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尽管许多宗室起兵造反并未获得成功,但他们始终是皇位最大的威胁。
如果皇帝失去民心,宗室造反将获得许多人的支持,即使不支持也会选择保持中立。毕竟,这些宗室同样拥有继承权,对于很多大臣来说,无论谁登上皇位都一样。例如赵匡义和朱棣篡位后并没遭到多少人的反对。
外戚的权力往往是皇帝赋予的,同时也依赖于太后或皇后的支持。一旦太后失势,外戚的地位也会随之倒台。然而,宗室与王朝共存,皇帝不可能将他们一网打尽。因为历史上存在大量无子嗣的宗室成员,如果将他们全部铲除,就可能导致皇位的不稳定和王朝的衰败。
因此,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和王朝的稳定,一些皇帝更倾向于重用外戚。外戚往往没有宗室那么强大的继承权威胁,同时他们与皇帝有着亲属关系,更容易建立起忠诚和信任的关系。皇帝可以通过提拔外戚来扩大自己的势力网络,依靠他们来掌握政治、军事和经济等重要权力,以稳固自己的地位。
外戚的权力过大也会引起其他贵族和大臣的不满和反对。他们可能认为外戚没有足够的血统地位和资历来担任重要职位,而且外戚往往会利用自己的地位来谋取私利。因此,外戚在历史上也经常成为政治斗争的焦点和攻击的对象。
外戚和宗室在古代历史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之间的权力博弈和斗争是王朝政治的常态。皇帝需要权衡利弊,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重用外戚还是亲近宗室,以实现自己的统治目标和维护王朝的稳定。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