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下落不明,一说焚死,一说逃亡,究竟如何?
众说纷纭,这里面还有个传奇故事,要从朱元璋留下的神秘盒子开始说起。
据说,朱棣进入南京皇宫后,第 一件大事就是寻找建文帝的下落。他派兵四处搜查,又派人找太监询问,却找不到建文帝的踪影。有人从灰烬里找到一具烧焦的尸体,朱棣立即上前大声说:“小子无知,乃至此乎!”(《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也就是认定建文帝已经烧死了。
当时,没有 DNA检测,怎么知道并证明这就是建文帝的遗体呢?清官修《明史恭闵帝本纪》,对这件事的记载,却是含含糊糊:
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或云:帝由地道出亡。
这位二十六岁的建文帝,是死于皇宫火中,还是逃出皇宫了呢?如逃出皇宫,他出去以后干了什么呢?ZUI后归宿在哪里?
当时就有传言说建文帝没有烧死,而是出逃了。后来有人把传言写成两本书:《从亡随笔》和《致身录》。清初学者谷应泰集其大成,在《明史纪事本末》中做了详细叙述。
建文帝得知金川门失守,慌了手脚,长吁短叹,在宫里来回乱走,还打算自 杀。这时,翰林院编修程济出主意:“不如出亡”,逃出宫去。怎么逃呢?少监王钺跪进说:“昔高帝升遐时,有遗箧,日:‘临大难,当发。’谨收藏奉先殿之左。"
群臣齐言:“急出之!”不久,一红色铁皮盒取来,两把锁,灌了铁。“帝见而大恸,急命举火焚大内。”
程济砸碎铁盒,发现三张度牒,也就是和尚身 份 证:一名应文,一名应能,一名应贤。袈裟、帽鞋、剃刀俱备,白金十锭。还有朱书一纸:“应文从鬼门出,余从水关御沟而行,薄暮,会于神乐观之西房。”度牒的“文”指建文朱允炆。帝曰:“数也!”
程济即为帝祝(剃)发;吴王教 授杨应能(即应能)亦愿剃发随亡;监察御史叶希贤毅然说:“臣名贤,应贤无疑”,也剃发。各穿袈裟,分别出逃。
他们逃出皇宫后,见道士王升。王升叩头称万岁,说:“臣固知陛下之来也!乃乘船到太平门恭候。登船划桨,达道观,已经天黑。
- 0000
- 0000
- 0001
- 0002
-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