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和陈友谅的终极对决,命悬一线,全面解析鄱阳湖之战
简述:
朱元璋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最让人惊心动魄的战争,并不是和元朝的战争,而是和陈友谅的战争,鄱阳湖之战。
朱元璋到底经历了怎么样的惊心动魄,我们来聊一聊。
正文
起因
至正二十三年(1063年),各大军阀势力已经摆在了桌面上。其中朱元璋、陈友谅,势力相对较大,这就注定了两人终究会有一战,最后胜利的那个,肯定是建立新王朝的人。
两人在以前经常发生战争,你夺取我一座城池,我偷袭你一座营寨,两人就这样来回死磕。
洪都,也就是现在的南昌,就是这样一座被夺来夺去的城市。大战发生之前,洪都刚刚被徐达夺回来。
至正二十三年四月,陈友谅亲率大军围攻洪都,誓死要夺回洪都,拉开了鄱阳湖大战的序幕。
第一阶段:不分胜负
陈友谅这次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次带了60万大军。是号称60万,具体多少不一定,不过这架势也够吓人的。更吓人的还在后面,就是他的大船。
史书上描述:
友谅兵号六十万,联巨舟为阵,楼橹高十余丈,绵亘数十里,旌旗戈盾,望之如山。
据说,后来郑和下西洋造的船,就是借鉴了陈友谅舰船。
陈友谅都那么大动静,朱元璋肯定也坐不住,他也亲率大军前来。朱元璋打仗真有两把刷子,双方还没有开战呢,他先派兵把后退的路给堵住了,搞得跟他一定赢似的。
朱元璋在泾江口、南湖嘴,两个地方埋设伏兵,如果陈友谅退兵的话,两条路必走其一。
陈友谅听说朱元璋要来,从洪都城下撤回来,把队伍拉到了鄱阳湖上,于是两个人就在鄱阳湖上展开了较量。
双方的第一战,是在鄱阳湖中一个叫康郎山的地方打的。朱元璋这边是徐达打前锋,谁也没占到便宜,打的不相上下,不分胜负。
第二阶段:命悬一线
朱元璋这边有徐达,陈友谅那边也有一个战神级的人物,叫张定边。张定边在朱元璋的本纪当中出现好几次,只要他一出来,肯定是攻克了朱元璋的某座城池。
当时张定边就在鄱阳湖战役当中,这家伙冒着枪林弹雨,驾驶着一艘船,直奔朱元璋而去。我想当时朱元璋的船肯定是靠后的,他能穿过前面的船,杀到朱元璋面前,肯定费了不少力,估计他的船上也没剩几个人了。
朱元璋的船,因为张定边的进攻,被逼到沙滩上,搁浅了,动不了了。如果两条船一接头,张定边就可以跳到朱元璋的船上,一刀砍了朱元璋。
但是,就在这紧要关头,常遇春一箭就把张定边给射倒了。接着,俞通海带领好几艘战船过来,因为水浪太大,把朱元璋的战船给推走了,朱元璋逃得了一命。
第三阶段:畏敌不前
朱元璋被张定边吓的不轻,他这一后退,引起了士兵们的恐慌。而这时候,陈友谅看局势大好,命令所有大船全部出动,直接碾压朱元璋。
朱元璋的船小,士兵们都很害怕,开始向后退缩。朱元璋当众斩杀了十几个人,才慢慢稳定局势,士兵们拼死力战。
第四阶段:火攻
就在双方拼死力战的时候,突然间就刮起了东北风。诸葛亮借的东风是胡扯蛋的,朱元璋的这个东风是上天赐予的。
朱元璋立刻组织敢死队,驾驶着7只装满火药和芦苇的船,冲向陈友谅的战船。陈友谅的所有战船被烧的一塌糊涂,淹死烧死者不计其数。
我们刚才引用史书上的一段话,其中有一句是:“联巨舟为阵”。这就是说,陈友谅将所有的大船都连在一起,组成一个巨大的方阵。所以才被一把火烧没了。
这就是现实版的‘赤壁之战’。
第五阶段:心理战
陈友谅被烧了一把,精锐几乎都没了,于是撤退,双方暂时熄火。
三天后,陈友谅这边的士兵开始逃跑、投降。陈友谅气急败坏,将所有抓来的俘虏全部杀了。
朱元璋知道后,开始释放俘虏,身上有伤的,朱元璋还给药物。亲戚或者将领死了的,朱元璋还为他们祭奠。
朱元璋这样做,完全就是打心理战,告诉陈友谅的士兵,投降能活。所以陈友谅的军队,人都快跑完了。
第六阶段:撤退
战争开始的时候是7月份,到了8月份的时候,陈友谅的粮草已经没有了,想办法开始撤退。
撤退的第一个方向就是南湖嘴。我们一开始就说了,朱元璋没开战之前,就已经在南湖嘴和泾江口埋伏了伏兵。所以,陈友谅到了南湖嘴之后,又被伏兵给打回来了。
朱元璋很潇洒,他没去南湖嘴追,而是去了泾江口,他知道陈友谅会从南湖嘴回来的。就在泾江口这个地方,陈友谅被伏兵射了冷箭,不治身亡。
张定边带着陈友谅的儿子陈理逃了。
总结:
陈友谅是从4月出发去洪都的,7月在鄱阳湖上与朱元璋展开战斗,8月份的时候兵败被杀。只算鄱阳湖之战这个时间,大概就是一个月。
整体实力来讲,朱元璋不如陈友谅,兵不多,船也不够大,但是朱元璋很幸运,因为风向对他有利,而陈友谅犯了一个和曹操一样的错误,将船连起来,才导致了整体的溃败。
否则就凭朱元璋的7艘小火船,是烧不完陈友谅的舰队的。
另外多说一句,《三国演义》里面的‘赤壁之战’,就是以‘鄱阳湖之战’为原型的。
- 0000
- 0003
- 00049
- 0000
-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