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城之战中诸葛亮对阵司马懿,到底是甲首三千,还是斩俘万计?
卤城之战指的是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中的一次重要战役,这场战役是诸葛亮与司马懿首次交锋,也是双方的巅峰之战。
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率军北伐,走的是祁山道,并且包围了魏军祁山道上的重要据点祁山堡(今甘肃陇南市礼县城东23公里的祁山镇)。
祁山堡是魏军在祁山道上的重要堡垒,依仗险要地形修建,城墙坚固,极难攻克,在整个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之中,祁山堡都没有被攻克,魏军将领贾嗣、魏平镇守祁山堡。
诸葛亮北伐的消息传来,当时曹真病重,魏帝曹睿把在荆州的司马懿紧急派往关中抵御诸葛亮, 魏将车骑将军张郃、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浚、雍州刺史郭淮等人都归司马懿节制。
诸葛亮北伐
蜀军无法攻克祁山堡,只是围而不攻,主力继续北进,并在祁山堡北面的卤城建立了大本营,同时蜀军继续向北进犯。
司马懿先派费曜、戴陵二将率领四千精兵前往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防守,自己则亲率主力随后跟进,诸葛亮率领蜀军主力也赶往上邽。
诸葛亮为什么要进攻上邽?
因为这里有魏国种植的大片小麦,可以充当军粮,蜀军先到上邽收割了大片的麦子,然后遇到了费曜、戴陵的四千精兵。
魏军只有四千人,蜀军主力有数万人,蜀军在魏军眼皮底下收割了麦子,魏军不敌,不久司马懿率领魏军主力到达上邽,双方主力第一次对峙,但双方都没有出战。
诸葛亮率领蜀军主力退却,司马懿则率领魏军主力紧紧跟随,就这么一个退,一个跟,双方都不开战,直到诸葛亮到达卤城,双方再次对峙起来,双方依然没有开战。
历史上诸葛亮五次北伐
这是战争史上奇怪的一幕,诸葛亮远道而来,抢了魏军的麦子,然后双方一直对峙,一直不开战,这是为什么?
因为双方都在等对方露出破绽,诸葛亮的战略目的是引诱司马懿在卤城决战,司马懿一直不肯决战的主要原因是他没有看明白诸葛亮的战略部署,他在等诸葛亮露出破绽,毕竟蜀军远道而来,后勤补给是个大问题,时间越长,对魏军越有利。
接下来诸葛亮做出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他把包围祁山堡的蜀军给撤了,撤到了卤城南面,诸葛亮自己镇守卤城北面,大将王平镇守南面。
卤城有南北两座山,中间还有河流隔绝开,这等于蜀军南北二军还不方便相互响应,诸葛亮选择卤城来决战,同样让人看不明白。
此外,祁山堡扼守祁山道,诸葛亮所有的补给都要经过祁山堡,这样的行为无疑是自掘坟墓,祁山堡一直没有被蜀军攻克,如此一来,蜀军的补给被切断,并且魏军对蜀军实现了南北包围。
卤城之战路线图,祁山堡扼守蜀军退路和粮道
诸葛亮的这个行为把司马懿看得是目瞪口呆,简直是自投罗网的行为,诸葛亮越是如此,生性多疑的司马懿越是不敢出战,他始终看不出诸葛亮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司马懿在怀疑的时候,魏军很多将领按捺不住性子,纷纷劝司马懿出战,因为魏军将领都看到了蜀军已经被包围了,但司马懿不敢战,因此被魏军将领讥笑为:畏蜀如畏虎。
就这样双方继续对峙,司马懿后来实在没办法,总不能无限对峙下去,再加上自身粮食也不足,于是决定出战,司马懿派出张郃率军攻打南面的王平,自己亲率主力攻打卤城北面的诸葛亮,企图两面包抄歼灭蜀军。
双方终于爆发了主力决战,这便是历史上的卤城之战,但战争的结果却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
《汉晋春秋》:五月辛巳,乃使张合攻无当监何平于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
《晋书 宣帝纪》: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
《汉晋春秋》说张郃无法攻破王平镇守的卤城南围,而诸葛亮派魏延、高翔、吴班大破魏军主力,斩首披甲士兵三千人,缴获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
卤城之战决战图
言外之意就是说司马懿大败,三国时期的披甲率能达到10%就不错了,司马懿手上至少有数万魏军主力,被斩了三千人,差不多就是十分之一,魏军仍然没有溃败已经是司马懿能力的极限了。
《晋书 宣帝纪》却说司马懿攻破蜀军营围,诸葛亮逃走,司马懿追赶,大破蜀军,斩杀和俘虏的有一万余人。
从史料分析来看,汉晋春秋是对的,晋书应该是错的,有以下几个原因:
1、张郃被射杀在木门道,木门道在卤城以北五六十里的地方,如果诸葛亮大败,何以往北跑?往南跑才对,况且蜀军还顺便杀了张郃,要知道张郃是魏军元老级人物,作战经验极其丰富,不可能轻易中计。
卤城之战结果后,司马懿命令张郃追击蜀军,张郃起初不肯,司马懿以主将命令张郃,张郃没有办法,只能追击,但张郃可不傻,虽然命令不能违抗,阴奉阳违还不行吗?做个样子还不行吗?
张郃被射杀在木门道
结果是张郃被杀,只能说明张郃也被诸葛亮迷惑了,多年的经验抵不过诸葛亮的阳谋,要知道张郃可是车骑将军,按职位来说,是曹魏西部军区二把手,同时还是曹魏整个政权排名前几的军事将领,级别甚高,光杀张郃就是很大的胜利了。
2、蜀军是被魏军包围的,如果蜀军大败,诸葛亮跑得了吗?
《三国志 王平传》:九年,亮围祁山,平别守南围。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攻亮,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
三国志王平传中明确记载了张郃攻打王平,王守坚守,张郃不能攻克,张郃都不能攻克卤城的南围,魏军何以能打败蜀军呢?这可是三国志的记载,与汉晋春秋遥相呼应。
诸葛亮北伐的总兵力不过三四万人,如果一次被斩杀和俘虏一万人,那几乎就是全线崩溃了,而且魏军还包围了蜀军,要是诸葛亮战败,别说斩俘计万了,全军覆没也有可能,粮道都被断了,也被包围,往哪里跑呢?
司马懿畏蜀如畏虎
3、司马懿畏蜀如畏虎。
畏蜀如畏虎是史书上来形容司马懿的,如果在卤城之战司马懿赢了的话,他不至于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仍然畏蜀如畏虎,只有在卤城之战中遭受了重大损失,才会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只对峙不出战。
司马懿是何等人物?是三国为数不多的全能型人才,他七日斩孟达、百日定辽东、闪电平王凌,对待敌手他从来都是快、狠、准,根本不给对手留有一丝机会,但他在对待诸葛亮的态度上,是完全相反的,一直不出战,就是靠消耗与对峙,把诸葛亮磨死了。
如果司马懿在卤城之战打败诸葛亮,在五丈原根本不用害怕,直接平推过去就行了,要知道魏国国力远超蜀国国力,诸葛亮还是进攻的一方,这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是极其少见的,你见过几个实力弱的政权压着实力强的政权打?
所以汉晋春秋的记载才是真的,卤城之战,诸葛亮大败司马懿,至于战果有没有可能夸大,这就不知道了。
诸葛亮在卤城之战的表现堪称经典
最后一个问题,诸葛亮在粮道被断,处于魏军包围的情况下,是如何打败司马懿的?有以下四个原因:
1、置之死地而后生。
诸葛亮让全部蜀军处于魏军的包围之中,还被断了粮道,其实就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行为,与破釜沉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处于绝境之中的蜀军士兵,被极大地激发了士气,虽然是远道而来,但狭路相逢勇者胜。
2、利用地形取胜。
卤城这个决战的地点是诸葛亮自己选的,他从上邽一直退到卤城,就是引诱司马懿出战,卤城周边的地形全是山地,还有河流,不利于骑兵部队的作战,只能靠步兵对战,曹魏的骑兵本就是三国最强大的兵种,现在碍于地形无法展开,处于劣势。
3、以己之长,攻其之短。
曹魏擅长骑兵,东吴水军厉害,蜀汉则是擅长山地作战,这是三国政权各自的优势,诸葛亮利用了地形,充分发挥了蜀军的优势,蜀地本来就是山地居多,诸葛亮擅长练兵、带兵,蜀军经常在山地作战,适应性强。
自卤城之战后,司马懿从此不敢跟诸葛亮正面对抗
山地作战完全不同于平原作战,需要消耗很大的体力,上山下山都是严重消耗体力的行为,虽然这场战役的细节史书没有记载,要想而知,诸葛亮一定会利用自己的长处来攻击司马懿的短处,这是蜀军取胜的原因之一。
4、诸葛亮全盘掌控局势。
整个卤城之战都是在诸葛亮的算计之下,战役地点是诸葛亮选的,诸葛亮自断后路、自断粮道,在外人看起来是自杀行为,但在诸葛亮眼中却是自己一手的策划,能够把握整个战役局势的人就是诸葛亮。
司马懿恐怕直到战争结束还不明白诸葛亮怎么会赢了?一切尽在掌握中,更能显示诸葛亮军事才能的强大,而且远超司马懿,以至于让凶狠的司马懿从此以后不敢正面对抗。
- 0002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