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死了那么多人都是土葬,为何感觉没多少坟墓?说出来别不信
土葬的形成从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存在了,20世纪30年代在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山顶洞人的墓地,发现在三具完整的人头骨与躯干骨,根据考古判断这些山顶洞人生存的时间为距今18000年,这是中国境内所能发现最早的土葬了,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推行火葬为止,土葬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存在了18000年,实际上存在的时间可能更早。
光是华夏这块土地,从新石器时代到近代,少说也有上百亿人有过生老病死,如此多的人应该有如此多的墓葬,那么这些墓葬在哪里?
一、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
1、仰韶文化半坡遗址
20世纪50年代,在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浐河东岸发现了一座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的史前遗址,被命为半坡遗址,属于仰韶文化类型,出土了250座墓葬,其中属于成人的墓葬有174座,另外还有73座幼儿的瓮棺葬。
半坡遗址儿童瓮棺
半坡遗址据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4800~前4300年,距今6300~6800年之间,半坡遗址被认定为母系氏族聚落遗址,遗址中包括房屋、窖穴、陶窑、墓葬、圈栏、濠沟以及各种史前建筑,其墓葬统一在聚落的北边,是作为当时氏族的公共墓地。
部落中的成人均使用土葬,绝大多数是单人安葬,由于处于母系社会,特质并不丰富,所以陪葬品并不多,有的也大多数都是一些生活用品,比如陶器,土葬的墓坑也较小,仅容一人安葬,合葬墓极少,幼儿的安葬与成人不同,是放在瓮棺中安葬的,瓮上还有小孔,幼儿的墓地大多就在聚落内居住的房子周围。
2、大汶口遗址
20世纪50年代末,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发现了一处遗址,占地面积达到了82万平方米,发掘墓葬189座,除此之外,还有房屋、灰坑以及各种史前建筑,此遗址被认定为父系氏族社会聚落遗址。
大汶口史前墓葬
大汶口遗址经检测其年代约为公元前3500~前2500年,距今4500~5500年之间,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象牙器等,大汶口遗址的墓葬也是在聚落周边的公共墓地上,不过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阶级分化,单个墓葬变得有大、中、小之分,而且陪葬品的多少跟墓葬大小成正比。
从这两个例子来看,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居民的土葬都是安葬在聚落的附近,所谓的聚落就是原始人聚集起来居住的地方,类似于现在的农村,原始人以一定的血缘关系聚集在一起,其幼儿甚至直接安葬在房屋的附近,而聚落之外广大的地方,是不可能有人安葬的。
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本来就比较少,想要发现原始人类的墓葬,就只能发掘出原始人类的聚落遗址,其他的地方是不会有墓葬的。
大汶口遗址墓葬群
二、新石器时代与文明时代之间的过渡时代
1、良渚文化
20世纪30年代,良渚文化被发现,其中心地区位于钱塘江流域与太湖流域,包括今天的浙江北部与江苏南部,相当于环太湖地区,良渚文化发现了大量的遗址与墓葬,并发现了史前的古城与城墙,出土众多精美的玉器与礼器,其存在年代为距今5300-4000年左右。
很多人一度认为良渚应该是文明而不是文化,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座占地面积290万平方米的古城,还发现了城墙,在古城中发现了规模超大的类似于王墓的墓葬,比如反山大墓、瑶山大墓、汇观山大墓,具备了王墓的特征,还有众多的中型墓葬与小型墓葬,均分布在古城之内及周边。
良渚遗址墓葬
2、陶寺遗址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在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发现一座超大的史前遗址,占地面积达到280万平方米,并被命名为陶寺遗址,经碳14检测,陶寺文化的存在年代在公元前2300年~1900年之间,距今3900~4300年左右。
陶寺遗址发现了一千多座墓葬,是史前遗址中发现墓葬最多的地方,墓葬在宫城的东南方向,整个公共墓地占地3万平方米,墓葬为分大、中、小三种,分别与其阶级地位相符,陪葬品也跟墓葬大小直接相关,规模越大的墓地,陪葬品越多。
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期的遗址来看,居民主要墓葬一般都是在宫城或者城邑周边,此时的城邑已经取代了聚落,成为当时居民的主要生活区,这是时代的发展,历史进入了城邑时代,这个时候死的人全部是安葬城邑的附近,城邑之外的地区往往是没人居住的,也就不可能存在墓葬,所以墓葬并不是任何地方都有的,想要找到史前墓葬,要么是寻找聚落,要么是寻找城邑。
陶寺遗址墓葬
三、文明时代
1、夏朝(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占地面积达到了375万平方米,二里头一般被认为是夏朝都城斟鄩的遗址,经碳14检测,其年代分布约为公元前1750年~1500年,距今3500~3800年之间。
二里头遗址发现了数百座墓葬,绝大多数分布在宫城的东北边与北边,在宫城以北的祭祀区周边也有不少墓葬,大多数墓葬为中小型,出土不少精美文物,其中一座墓葬中出土了绿松石龙形器,被称为最早的中国龙,是二里头遗址最为著名的文物。
二里头遗址绿松石龙型器
从二里头遗址墓葬分布来看,夏人的墓葬同样是在城邑之内,离宫城区与祭祀区非常近,而在城邑之外的地方,很少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当然也就没有墓葬了。
2、商朝(殷墟遗址)
殷墟是商王朝晚期的都城,因发现大量的甲骨文和精美的青铜器而闻名天下,整个遗址占地面积3600万平方米,发现了13座王级大墓以及2500多座中小型墓葬及祭祀坑,是发现墓葬最多的遗址,墓葬大多分布在宫城、祭祀区的周边,四面八方都有,密密麻麻,几乎遍布整个遗址区。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妇好墓,其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骨器、海贝等精美文物,从殷墟的墓葬分布来看,由于商朝人口增加,墓地开始紧俏,居民的安葬不再局促于某一地区,而是在整个城邑区到处埋葬,与居住区犬牙交错,时间一长,可能居住区的地下就有大量的墓葬。
殷墟妇好墓葬
3、周朝(丰镐遗址)
丰镐遗址是西周的都城,占地面积达1700万平方米,已经发掘的墓葬有一千多座,墓葬按规模可分为:王陵区、贵族区、平民区三大功能区,这也成为后世朝代的墓葬标准,墓葬分布在城邑的周边,由于人口的大量增加,有些墓葬已经开始远离城邑,专门在周边的风水宝地形成陵墓区,这种墓葬多是王陵及贵族墓葬。
从秦朝开始,墓葬开始远离居住区及城邑,比如秦始皇陵墓,是在骊山脚下,离现在的西安市有30多公里远,离当时的秦都咸阳城也有60多公里,这里远离城邑,是秦始皇亲自选的风水宝地,而且周边有大量的陪葬坑,既有贵族墓葬陪葬,也有大量的兵马俑陪葬,合计陪葬坑有600多个。
由此形成一股风气,后世的墓葬以王陵或者帝陵规模最为宏大,在王陵及帝陵周边范围内,有着大量贵族的墓葬,帝陵都是选址极佳的风水宝地,经过几年或者几十年的修建,规模非常宏大,只有功臣和地位较高的贵族才有资格陪葬帝陵。
秦始皇陵墓陪葬坑-兵马俑坑
比如西汉帝陵均在都城附近的渭水南北两岸河水冲积的高台上,东汉帝陵都在河南洛阳的邙山之上,明朝十三陵在北京昌平区的天寿山,清朝刚是清东陵与清西陵,都形成固定的王陵区,并有大量的陪葬墓。
至于普通的平民,只能在城邑之外自己寻找地方埋葬,或者安葬在固定的公共墓地中,由于墓葬简陋,时间一长,在自然界的作用下,墓葬就成为平地,被自然界隐藏,墓葬之上成为农田、山地或者森林,如果侥幸被发现,则成为遗址出土。
2012年,在河北省邯郸市107国道渚河附近发现了西汉时期平民的墓葬群,共发现墓葬93座,出土了数百件文物,墓葬简单,陪葬品不多,大多数是夫妻合葬墓,这种墓葬群很可能是某个家族的公共墓葬。
汉武帝的茂陵
古代墓葬也有不分贵族、平民、王族全部合葬在一块公共墓地的,这种墓地已经成为一种功能区,仅用于埋葬死去的人,比如在新疆吐鲁番发现的阿斯塔那古墓群,经检测,阿斯塔那古墓群使用时间是从公元3世纪~8世纪,合计500多年,距今1700多年。
阿斯塔那古墓群共有各个不同朝代的墓葬500多座,所埋葬的居民都是不同时代生活在当地的居民,有汉人、突厥人、匈奴人、高车人等不同民族的人,当地是古高昌国的所在地,阿斯塔那古墓群离高昌古城有6公里,离吐鲁番有40公里,可见这是一块城外的公共大墓地,墓地总占地面积有1000万平方米。
与此类似的,还有小河墓地,位于新疆罗布泊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约60公里的沙漠中,离楼兰遗址有102公里,小河墓地共有墓葬330多座,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著名小河公主就是在这里出土的,其存在年代距今约3800年。
小河墓地
从以上例子中就能看出,古代到现在并非没有墓葬,只是墓葬不会随便出现在任何地方,古代 人选择墓地也是经历了几个阶段的,从最早埋葬在居住区附近,到埋葬到城邑之内,再到埋葬到城邑周边,再到埋葬到城邑之外的风水宝地,而且古人喜欢埋葬在一起,如今被发现的墓葬中除了王陵及贵族墓葬之外,几乎都是被安葬在公共墓地之中的。
想到找到古人的墓葬,只要发掘到公共墓地就能找到,或者找到古代的遗址,在其周边肯定会有大量的墓葬,但是更多的墓葬应该是埋在我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之下,没有被发现而已,并不代表没有。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