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清朝没有宦官专政?究竟什么制度限制了宦官专政呢?
为什么历史上清朝没有宦官专政?究竟什么制度限制了宦官专政呢?在这篇文章,笔者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里,政权表现形式除了有天子集权、首辅大臣护国掌政、外戚专权外,还有一种独特的形式存在,那就是宦官专政。
较为出名的就是秦二世胡亥时期赵高的“指鹿为马”、东汉时期汉桓帝治下的“党锢之祸”、唐朝唐玄宗后期“安史之乱”中的李辅国、明朝英宗时期的王振诱发“土木堡事变”,宦官专政可见一斑。
某些朝代因为皇帝即位时年纪偏小,才导致这种现象发生。而清代也有年幼即位的皇帝:顺治6岁即位,玄烨7岁即位,都属于少年天子,但清朝却并没有发生宦官专政的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且来分析分析。
清朝吸取明亡教训
清朝统治者自入关以来,勤勉克己,励精图治。因为他们亲眼看着大明的江山一步一步的坍塌,而在这其中,宦官的作用不容小觑。
受到启发的清朝统治者自然不想步上明亡的后尘,所以他们一开始就在宦官这块十分的小心翼翼。虽然后来清朝也灭亡了,而且清朝晚期也出现了李莲英这样的大太监。但相比较而言,权力仍旧在皇室手中,并没有让太监造成大风大浪。
清朝的制度限制了宦官的发展
满清入关以前是没有太监这个角色的,入住紫禁城之后才有了这个“角色”。
可能一方面也是想享受一下汉家天子的待遇;另一方面就是偶然事件引发了。
清朝统治者首先在制度方面就对宦官有了限制,具体体现在每一位皇帝都在限制宦官的人数,每一位皇帝都由专人来管理内务事务,并没有将内务事务的管理大权转交给太监。
还有就是清代军机处的设立,这是中央集中政权的体现,从军事政治的角度设置的军机处,无形中也对宦官专政起到制约作用。
清朝设定哪些制度限制了宦官专权?
一、十三监铁牌明令,皇帝都在控制太监人数
顺治入关后,一开始是没有宦官的。因为明亡之后,紫禁城里很多太监都跑了或者自杀了,但是还有少量太监在宫内,顺治没有杀掉他们,就调来使用了。但是他心里有明亡的前车之鉴,虽然设置了太监十三个部门,管理宫内礼仪,尚膳等,还专门设立了一块木牌与13块铁牌,上书太监之用处,又严明不得宦官专政。
自顺治起,没有一个帝王对宦官产生过严重依赖。康熙曾经评价过宦官,称他们是“蝼蚁”,乾隆时期,虽然宦官数量有增多,但也是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而且乾隆还为宦官专门设置了三个姓氏“秦、赵、高”,似乎是在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犯下秦二世胡亥的错误。
明朝宦官初期宦官3万人左右,鼎盛时期达到8万左右,是个十分可怕的数字了。相比而言,清朝宦官数量一直在1000人左右,宦官数量少,自然干政的几率也会小很多,翻不起什么风浪了。
二、内务府统管,皇帝身边太监地位低下
宦官的存在本身就是为了皇宫内部处理杂事而产生的,最早的宦官是和侍卫差不多的,然而因为时代变迁,宫内某些不良事件的发生,才形成了宦官这个特殊群体。
古代靠近皇城的贫苦人家,早早就会把孩子净身送入宫,从杂役做起。一面是找个干活的营生,一面也是希望他能够发达,毕竟在皇帝跟前做事,机会是比外面大很多。而清朝设立了一个内务府,比太监高一个等级,专门进行皇宫内部杂事的管理。这些人基本都是皇室贵族担当重任,太监的地位变得低下,皇室贵族也就很难和太监勾结在一起,也形成不了气候,更不会发生宦官专政事件了。
三、设立军机处,中央集权杜绝宦官专政可能
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立,中央集权制度走向巅峰。
朝廷大事,重文政要,都会直接向皇帝汇报,而太监的角色就变成了单纯的服侍功能。宦官接触不到朝政,自然也就杜绝了宦官专政的可能。
- 0001
- 00014
- 0000
- 0001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