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趣闻曹冲13岁便早夭,司马懿说出实情,聪明反被聪明误
81431

曹冲13岁便早夭,司马懿说出实情,聪明反被聪明误

我要新鲜事2023-11-05 20:00:043

枭雄曹操共有25个儿子,但最初被培养作为接班人的不是曹丕、曹植,而是曹冲。

曹冲在其神童的名头闻名于世,长春不老、过目不忘,尽管才五六岁,聪明机智举世罕见。然而,这个天才儿童的一生却充满了不幸。曹冲只活了短短的13岁,世人为他的早逝唏嘘不已。

然而,司马懿对曹冲的评价却与众不同。他认为曹冲的死并非因为他聪明反被聪明误,而是必然的结局。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曹冲的称象故事是少年聪明才智的铁板烧,被历史长传至今。然而司马懿认为曹冲虽然聪明,但并不是真正的明智。他认为曹冲的智谋过于单一,不具有全面的思考能力,因而无法胜任大事。此外,曹冲缺少恰当的领导力和耐心,导致他在政治斗争中欠缺坚定性和决断力,最终走向了自己的悲剧结局。

随着曹冲逐渐成长,他的聪明才智也日益精进,经常能够准确洞察曹操的意图,更是让曹操赞叹不已。

有一年,马腾突然起兵,曹操率领大军撤回城内,按照他的惯例,通常都是从东门进入城中。这次他也放出同样的消息,然而曹丕等人在东门等了数日,却仅等到曹操的替身。

实际上,这是曹操故意制造的迷惑行动,他一路悄悄绕路,并于快速赶往城中西门的时刻,恍然发现曹冲在那里迎接他。

曹操极为惊讶,因为走西门是当时的绝密计划,他无法理解不在军营内的曹冲是如何知晓他的安排的。

曹冲这才解释说:虽然大军宣称要从东门归来,这符合曹操一贯的习惯,然而这个消息已经为曹军所知,意味着敌方很有可能接收到此情报并设置伏击。曹操机智缜密,必定能够预料对手的走向,因此会通过替身混淆视听,在东门处掩护真身以行进到城中最安全的西门。

曹操听到这番话,感到非常惊叹。他为了进一步考验和培养孩子们的能力,让儿子们进行案例分析,题目为“如何处理城中有敌伏击的情况”。

曹丕等人认为应该在城中进行仔细搜查,将潜伏的敌人找出来并消灭。而曹冲则提出了反向思考的观点,其展现出的聪明机智再次让兄长们望尘莫及。

曹冲认为应该继续假装不知情,开放城门,让隐蔽的敌军无声溜走。因为这样可以确保曹操的安全,同时也能迷惑敌人,使对方难以揣摩曹军的下一步行动。

曹冲的建议再次赢得曹操的赞赏。有这样一个聪颖过人、能够处处说到曹操内心深处的儿子,难怪曹操多次表示曹冲是合适的接班人。

然而,曹冲这位聪明而仁慈的孩子,在13岁时意外去世。他是如此出色,如果能成长为成年人,将是何等惊人的才华,可惜他早逝了。有人说是因为不幸被毒蛇咬伤,而有人则说是因为罹患重病不治身亡。总之,曹操失去了他最疼爱的儿子。

曹操非常悲痛,他最为疼爱的爱子在年幼时就不幸去世,这样的丧子之痛远比普通人更为深重。然而,他对其他儿子说:曹冲的早逝,是我这个父亲的不幸,但却是你们的大幸。

因此可以看出,曹操将曹冲视为接班人并不是凭空猜想或者草率决定。他的确很疼爱曹冲,而曹冲的天才才华使得他成为了合适的接班人。

曹冲的聪明才智确实非凡,这样天资聪颖的人物的过早离世,实在让人备感扼腕和惋惜。然而,曹冲的老师司马懿却给出了“真的蠢”的评价。

曹冲虽然不是曹操的嫡长子,但他的聪明才智却使他闪耀出夺目的光芒。他成长在权力斗争的核心地带,毫不掩饰地展示出自己的才华,也让曹操对他格外看重。

对曹操来说,他的爱子就像一处软肋,可能会被敌人乘虚而入;对曹家其他的儿子来说,这个兄弟则成为他们夺取皇权的最大障碍,他们甚至联手除掉这个竞争对手,因为曹家真的有一块江山需要继承。

然而,“木秀于林,风必催之”,那些品行出众的人往往招致嫉妒、指责和攻击。

真正的智慧并不仅仅是做事的才智,更在于审时度势,在复杂的环境中学会保护自己和掌握合适的处世方法,这才是合格的真正大智慧。

0003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