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爱才 却为何不用奇才谭延闿 背后原因与她一段经历有关
慈禧一生热爱人才,将才华视为珍宝。这一点在她26岁时发动的“辛酉宫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她成功地摆脱了死敌肃顺的威胁。然而,慈禧并非铁面无情的权谋家,她在一些关键时刻表现出对人才的惜才之心。
尽管慈禧素以阴险毒辣著称,但令人惊讶的是,她并没有剿灭肃顺一派的余党。她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到此为止”,就将这场风波平息了。这种看似宽容的举动,引起了许多人的疑惑。慈禧并非单纯地以权谋取胜,而是在权力的较量中兼顾了对人才的珍视。
奇怪的是,尽管慈禧对人才的珍视在历史上有例可循,但在后世人的眼中,却难以找到对她真正珍爱人才的正面评价。这似乎与晚清时期一位被除名的状元郎有关,他的遭遇展示了慈禧权谋和对人才的双重较量。
1879年,两广总督谭钟麟家中来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的丫头李氏在家中不慎打破了水杯,因害怕责罚而躲藏在床底下。谭钟麟的人在搜寻中发现了她,朋友提议留下她作为粗使丫头。这位丫头就是后来的李氏。
谭钟麟将李氏留在府中,由于她的聪慧和努力,李氏成为了谭钟麟的通房丫头。然而,尽管她生下了谭钟麟的儿子谭延闿,却只被升格为妾室,继续从事低层次的工作。李氏的遭遇展示了封建社会地位的严格等级制度,即便是有才华的人,也难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谭延闿在父亲的支持下通过努力读书,成为一名优秀的学子。然而,在殿试中被慈禧太后除名,原因竟然是他的姓氏与支持百日维新的谭嗣同相同。慈禧太后因为个人恩怨,将一个有着优异文学成就的状元除名,使得他只能获得二等第三十五名。这一事件不仅阻碍了谭延闿的个人发展,也反映了慈禧对权力的过于追求,甚至愿意因此削弱国家的智囊团队。
慈禧并非终其一生都在追求权力而忽视人才。她的执政时期,得到了曾国藩、李鸿章等一批杰出的臣子。这些人的忠诚和效力,为清朝的稳固和延续提供了有力支持。慈禧的权谋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国家的安宁。
正是慈禧权谋的高度集中,导致了晚清朝廷的官员缺乏经验和独立性。在她去世后,接班的官员在面对复杂的国内外事务时显得力不从心。例如,摄政王载沣在接手权力后,由于之前在朝廷几乎没有发挥作用,对于治理国家毫无经验。这使得袁世凯等人趁机掌握清朝廷的控制权,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谭延闿,尽管因为慈禧的个人恩怨错失了一次展示才华的机会,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相反,他回到家乡创办新学,通过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致力于改善社会。他的努力使他成为湖南都督,推动了反清起义,为清朝的覆灭做出了贡献。这也表明,在封建社会,即便是在逆境中,仍有人能够通过努力改变命运,实现个人价值。
慈禧太后的爱才之心,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一抹独特的光辉。她的权谋与对人才的珍视之间,交织着历史的复杂图景。她虽然在某些时刻因为权谋而削弱了国家的实力,但她在爱才之路上的努力也不能被忽视。或许,她的一生就是一场权谋与爱才之间的博弈,而这博弈最终也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 0000
- 0000
- 0002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