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曾是独霸一方的强国,为何却在战国后期,逐步衰落了?
田盘在田常死后继任为齐国的国相,将自己这些名义上的兄弟们封到齐国的各个城池做大夫,此时的齐国除了国君姓姜外,基本上是田氏家族的齐国了,不过就算如此,田氏也没敢篡国,直到隔壁晋国的三位卿大夫瓜分晋国后,田氏才把齐康公流放,自立齐君。比起晋国六卿之间互相厮杀最后决出赵魏韩三家,田氏代齐的手法更像是和平演变。
齐国商品和手工业发达,甚至有了大女儿留家不嫁的传统,但经济实力始终转换不成战争实力。整个国家从上到下没有很强扩张的意愿,大致的想法是:我为什么要离开富饶的故土,去抢野蛮人的穷地盘。按刘勃的说法,即便是齐桓公称霸,也是那种百亿补贴式的称霸,而他一死整个齐国就再也没想过称霸。齐国是第一个提出变法,可直到秦始皇横扫八荒时都没变完。别的国家都在搞中央集权,深挖战争潜力时,齐国却开始萌发轻君思想。以至于到了战国终章的时候,眼睁睁看着秦国消灭了所有国家后,然后主动投降了。
齐国缺少一个鼓励扩张的制度,秦国有军功爵制度,三晋是祖传作爰田作州兵,楚国有县公不世袭和世袭封君并行,这三者都是鼓励扩张的制度。而齐国的制度都是内部发掘潜力的路子,少了点扩张动力,齐桓公以后齐国的疆土变化很小。
秦国的强大也是一步一步发展的,昭襄王继位初期,秦国根本没有一家独大,是齐秦楚三强。公元前301年齐秦韩魏联合攻楚,在垂沙大败楚军,从此楚国元气大伤,齐秦二强并立。然后公元前296年齐魏韩联军在孟尝君带领下,大败秦国攻破函谷关,迫使秦国割地求和。这会的齐国是天下首强,公元前286年齐国一举灭亡了宋国,那会的宋国的土地是发展度最高人口最密集的,齐国灭宋引起各国极大恐慌,然后才被合纵伐齐,加上齐湣王一通微操,齐国惨败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之后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以后,秦国才是碾压之势。
年代越早君主的能力就越为重要,无论齐国还是战国首霸的魏国,都没有像秦国那样从孝公到始皇连续7代,长达一个半世纪都是明君主政。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明君主政就会吸引大批人才,有人才有明主自然会脱颖而出雄霸天下。齐魏赵都是明君断代这毛病,是一代不如一代。就拿齐国来说,公元前296年齐国还攻破函谷关雄霸天下,仅仅十几年后就险些亡国一蹶不振。
就是齐湣王的骚操作,昭襄王也经历过孟尝君攻破函谷,信陵君合纵大破秦军,但是昭襄王立刻就割地求和,分化瓦解,合纵一解散就再去夺回土地。齐湣王就是铁头娃,丝毫不让。本来齐军和联军是在济西对峙,齐湣王非要逼着齐军主动出击,然后惨败,联军快打到国都也不舍得拿钱出来犒军,士气低落很快就城破,他的钱也都归了联军。然后楚国来帮忙只要归还淮北领土,齐湣王还是不愿意,然后不仅地没保住,人也被楚将杀了。
秦国的地域再好,函谷关再险要,也被齐国攻破。秦国比魏楚齐这些有一统可能的强国出色的,就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七代君主没有一个犯大错误。能统一能变强更离不开人才像商鞅,张仪,司马错,甘茂,范雎,白起,吕不韦都出身低微,都是一代代秦王慧眼识珠,而且这些人去秦以前也不是没去过别国,别国而秦君看上并重用,并取得了巨大的效果。秦国能脱颖而出扫清六合,最根本的就是国君的差距。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