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为何大多数是武将打天下,文官坐天下?原因很现实
在回顾历史时,我们常发现历史总是强者领导,但最终的统治者却往往是文人。有些人将这种现象归因于儒家思想的影响,认为它导致了这种状态的出现。然而,事实上,即使在没有儒家思想的春秋战国时期,我们也看到过武将称霸、文官掌控的情况,如管仲等。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并非仅仅是儒学的存在。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现象呢?
第一:时代
古代封建王朝,没有现如今的汽车飞机如此便利的交通,在古代就算是赶十里路都要半个时辰,而古代战争动不动行军千里等等,如果在这路段中,行军代兵的将领突然想造反,古代帝王完全没时间抵抗(参考宋代皇帝赵匡胤),而文人就算是把他派到万里之遥的地方,他都不容易造反,所以就出现了武官打天下,文官坐天下的局面。
第二:制度
在第一条中,我们讲述了武官想要造反,而君主无法抵抗的时代局面性,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发现封赏武官的大多数是世袭制,而文官一旦不当官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他的党羽说不定都会被清除,再加上古代有一个说法,说:“三品为贵”的话语,字面意思就是不成为三品官员都无法成为贵族,我们都知道贵族在古代不仅仅是一个阶级分类,更是实力的象征。
所以我们都会看见文官为了成为贵族,产生各种勾心斗角、明争暗斗。而武将从一开始的功成名就,接下来的后代子孙只要继承爵位和不惹恼皇帝就可以了,完全不需要多去花费多少心思去争夺所谓的贵族,两者的目的不同,自然给人的看法不同。
第三:政治
什么是政治,正如周星驰的《九品芝麻官》里的一句话:“你拿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好大的胆子。”政治是瞬息就变换的一种存在,每一次变换都会让一大批的人丢了性命,如果丢的一直是武官?
最好的结果就是武官在朝堂中没有声音,最坏的就是武官结合,高举反抗的大旗,而在这瞬息变换的朝廷中,牺牲掉文官就没多大问题了,不仅仅能够让新的一批文官上台,还能成为当时皇帝的左膀右臂。就算是这个文官心里有怨气,他拿什么反抗?所以说这也是皇帝多重用文官的原因,可以在必要的时候牺牲掉,还能减小朝堂动荡的危险。
第四:性格
武官多为前线抗争杀敌,久而久之对世俗的繁文缛节就会开始不精,想想看韩信,韩信带兵打仗多厉害,但在处理人情世事上就显得极其幼稚,比如说刘邦有一天和韩信聊天,聊着聊着刘邦睡着了,而韩信怎么做?
走的时候一没告知,二没等待,要是给文官,文官肯定打心里先琢磨皇帝为什么会无缘无故的找他聊天,再比如清朝时期有个皇帝传臣子在外面等候,但皇帝突然看他烦心,让太监告诉他皇帝睡着了。
可这个大臣怎么做的?在养心殿外面等了3.4个时辰,哪个皇帝一看,可以,后面还成了太傅。如果这个臣子如韩信一般,直接走掉,说不定也会和韩信一般有杀身之祸。
文官与武官的心态和对待细节的态度存在明显差异。武官往往直率坦诚,而文官则更善于思考和谨慎处理。在历史上,我们发现直率的武官大多早逝,而那些善于巧言令色的武官却能享受一生的荣华富贵。因此,无论是武官还是文官,他们的命运往往取决于个人的行为和抉择。
- 0000
- 0000
- 0000
- 0003
- 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