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因男宠被杀而选择谋反
李承乾是唐太宗的长子,也自然的被立为的太子。李承乾极受喜爱,但是呢李承乾却并不如自己的父亲很有才能,而且最后李承乾居然还走上了谋反的道路。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据说还是因为他心爱的男宠被杀了才反叛的。
唐太宗太子李承乾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第一个儿子,并且是嫡长子,因此是极为受宠爱的。李承乾在还在襁褓里时,就被封为了恒山王。在李世民成为皇帝的那一年,李承乾也自然成为了太子。李承乾在年幼的时候就成为了天下第二人,但他对老师很恭敬。亲自请受伤的老师上朝,也为去世的老师立碑。

太子李承乾的才学一开始非常好,唐太宗出巡时,甚至放心让太子监国。但后来却随着年龄的增长,使得李承乾变得越来越叛逆。从最后继位的是李治而非李承乾,就能知道,最后太子李承乾的结局一定是很不好的。而说起来,李承乾最后也都是自己害的,也辜负了唐太宗对他的慈爱。
李承乾和男宠称心

李承乾作为被唐太宗寄予厚望的皇太子,尽管他有太子妃,有无数妃嫔,也生了好几个儿子,但他心目中最爱的还是一个男人——称心。李承乾认为称心比太子妃更懂他,不久后,两人就开始同居了。本来这件事没什么,唐朝民风开放,好男风养男宠的事不在少数。偏偏李承乾是太子,偏偏皇帝父亲知道了这件事,他认为太子德行有亏,把错归咎于称心,干脆利落地判称心斩立决。

失去称心的李承乾在自家院落里盖了间小庵堂,庵堂里放了称心的像,每天都会去那思念称心。更不顾李世民的警告,偷偷给称心封爵,让他死后能够得到尊荣。李承乾与他的同母弟弟魏王李泰也彻底交恶,他认为是李泰向父皇告发了他。他失去了称心,没有了心灵的避风港,渐渐变得不安暴躁,最终采取了极端措施——谋反。
李承乾的结局

通观历史上那些走上谋反之路并失败的皇子,下场往往只有身首异处这一种结局。但是轮到李承乾时,唐太宗却沉默了。皇子谋反一事该如何处理根本就无需商讨,按律当诛。但李承乾毕竟是李世民最爱的儿子,不忍心就这样杀掉他。

于是唐太宗下令,将李承乾废为庶人,流放黔州,总算是保住了爱子的一条性命。尔后在重新立储之际,唐太宗深知“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于是果断立了年幼却性格温和的李治为太子,目的就要能够同时保住承乾、李泰、李治这三个心爱的儿子。

而李承乾从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太子变成了一个被流放的平民。以前的前拥后戴,变成了孤身一人。虽然他的父皇顾念着父子之情只是判了流放,但他终究不会有回到皇宫的那天。最后贞观十八年十二月辛丑,李承乾卒于黔州,唐太宗为之废朝,并葬之以国公礼。
- 0000
- 0000
- 0000
- 0004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