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太监魏忠贤,崇祯皇帝除掉他竟断送了大明江山
提到魏忠贤我想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历史人物(小孩和文盲除外),魏忠贤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大太监之一,和赵高、李莲英等人被列入了中国十大太监之中,对于他的历史评价也是有好有坏,有人说他残忍无道,恶贯满盈,也有人说他是忠臣能臣,他的存在威慑了整个大明王朝的政权。
明朝大太监魏忠贤
据历史记载,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明朝末期的最大台江,东厂的创立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被人称之为“九千岁”(古代皇帝万岁),可想而知他的权利是有多么的大了,为了排除异己无所不用其极,恶贯满盈,更是流传出了“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的话,但是也确实是这样,他的名声要比当时在位的皇帝要大的多了,就算是现在问到魏忠贤是哪个皇帝(明朝天启皇帝)的太监我想很多人都并不知道。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人,在中国的历史上引起过轩然大波,有人说他是忠诚是能臣,也有学者称其恶贯满盈,是无恶不作的大败类,明朝的灭亡和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其实在小编看来,什么是都要重两个方面去思考去研究,不能带上有色眼镜去看待他那不好的一面。下面我们就来仔细的分析分析他这个人,有不同建议的人求轻喷!
一、从皇帝的角度来看
1、是忠臣
如果从皇帝的角度来看,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他是个忠臣,那些所魏忠贤造反的史料,根本就没有任何的证据能够证明他是有造反的动机,在说他也不需要造反,他已经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九千岁”了,对待天启是忠心不二,因为只有天启还在位,他的权利就不会低,可以说对皇帝是忠心耿耿。
到天启皇帝去世之后,崇祯皇帝继位,魏忠贤知道这位“年轻有为的皇帝”肯定要动他的,以他的势力想要造反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但是他却没有这么做,所以说魏忠贤 是个忠臣,并没有造反之心。
2、是能臣
当时的魏忠贤算是皇权的执行者、代言人,你要钱我去给你弄来钱,你要那些大臣听话,你一句话我去帮你摆平,给你监督各个诸侯大臣,做你的眼睛,他们一切的新行动你都将了如指掌,你要监督监督各种规章制度、抚恤赈灾的实行。这样的大臣,你不要?你要说他贪不贪,那是确实,他是贪,但是却能做事实。并且也没有损耗你的皇权一分一豪,他就是你的代表,这样的人你不要?
很多人还说魏忠贤建立东厂,实则就是拉帮结派,结党营私,那么我想问,在皇宫这个地方,大到达官贵臣,小到宫女太监,只要你有私心,搞政治,谁不拉帮结派?所以这个罪名其实也不算成立的,如果你是皇帝,我觉得魏忠贤就是一个忠臣和能臣。
二、东林党、达官贵臣的眼中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那么魏忠贤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了,畜生不如的东西了,他残忍无道,恶贯满盈,为了排除异己无所不用其极......但是这都是他们的眼光,你们不放看看后来魏忠贤倒台被崇祯杀了之后,那些所谓的达官贵臣,就开始一个个跳出来了,组建了东林党。
后来啊,军饷不足了。崇祯黄皇帝向朝臣筹款,就差跪下了,只募到了20万两。没有魏忠贤的暴力机关,怎么可能收得上钱,又怎么可能发挥职能呢?他真的以为,那空壳子的皇权就代表了一切。他只要不死,某些人就会有忌惮,就还会老老实实干点活,不会把崇祯皇帝当个二傻子一样哄骗。崇祯只会哭着求大臣捐银两打建奴。魏忠贤不一样。文的武的、好的坏的、明的暗的,魏忠贤有一百多种办法给你从大臣那里搞来钱,这就是水平的差异。
东林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让皇帝收工商税,每当皇帝说没钱要征税的时候,他们就会说“朝廷焉能与民争利”之类的话,举一个例子:天启帝的时候魏忠贤还在,光江南光茶税一项就有20万两进账,而崇祯帝的时候连十万两都收不上来。那么不征工商税打仗的钱哪里来?这一笔税就算在农民的头上了,而且东林党还取消了矿税。 所谓煤老板不交税,资本家不交税,每年守着一亩三分地的苦哈哈却是连年加税,而且东林党一帮子还取消了各地的驿馆,使得很多人失去了工作,其中就有一个叫李自成的人。所以你看为什么天启帝苏州发生民变,而陕西那里的穷苦之地却没有,因为苏州那边的人有很多资本家,魏忠贤的政策已经触犯了他们的利益,而且你看五人墓碑记里面有几个人就是商人。
陕西那边,魏忠贤没有加那些农民的税。有饭吃谁去造反?有人可能会说,崇祯那是遇到了小冰河时期。哪朝哪代没有灾难?为什么天启帝的时候没人反,到了崇祯帝的时候造反的人那么多? 好,就算是退一万步说,都小冰河时期了,农业大幅度减产,为什么朝廷还是往农民头上加税,而不收资本家的税? 光种地要收税,开矿不交税?做生意不交税?有人说东林党清廉啊,从不妥协啊,为国尽忠啊什么的,东林党真的清廉?清朝入关的时候钱谦益家的钱连满人都为之瞠目,为国尽忠?后来他投降了,东林党从不妥协?就是因为他们不妥协才使得明朝丧失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当时杨嗣昌说攘外必先安内,先和后金谈判,尽全力把流寇剿灭了再说,然后就一帮子东林党人说什么天朝安能屈服于蛮夷之类的话,明朝不是东林党弄没的是谁?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时候,崇祯帝撞钟,文武百官无一觐见的,而唯一一个陪在崇祯帝身边的人,只有一个王承恩。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他煤山上吊自杀殉国前的第五天,崇祯在大势已去、大厦将倾的绝望中,在听到太监曹化淳说的那句“魏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话之后,终于领会到天启皇帝临终前,强调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的深意所在。幡然醒悟的同时,无力回天的崇祯在精神上彻底崩溃了。收葬魏忠贤遗骸,既是他对魏忠贤价值和功绩的重新肯定,也是对自己17年执政生涯的全盘否定。
崇祯死前说过,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这句话说的非常对,当年明月都说过,崇祯时候的大臣有两种,一种是混蛋,一种是王八蛋,魏忠贤在的时候关宁防线得以组建,孙承宗,袁崇焕,满桂,祖大寿委以重用,魏忠贤死后,孙承宗被罢,袁崇焕被杀。有人说魏忠贤争过孙承宗,但不管怎么说,魏忠贤活着的时候孙承宗下去了还能起来,魏忠贤死后,好,下去就起不来了。所谓耳听是虚眼见是实,你历史把魏忠贤说的在混蛋,明朝起码不是亡在他手上的,把东林党吹的那么伟大,明朝就是亡在他们手上。但不论你怎么吹,事实是不能被改变的。
那么就要问了,史书为什么要损魏忠贤而吹东林党? 因为写史的是文人,他们不可能把他们的同类写的连个太监都不如,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