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湖北3学生溺亡,捞尸人要价3.6万引争议,捞尸同行:不赚钱
二〇〇九年十月,在湖北省的荆州,风急浪涌的长江边上,一群人悲痛又紧张地盯着江水中那艘有些破旧的小船,他们旁边还有人正激烈地争执着,仔细一听竟然是在“砍价”。突然,一个人惊呼一声,原来是小船拖着一个人返回来了!
“挟天子以令诸侯”,我们都知道这个典故,可又有谁曾听闻,“挟尸体以索天价”呢?
也正是这一事件,让“捞尸人”这个稀有的职业走近了大众的视野,并在舆论中不断被发酵。
我们对于捞尸人的印象,可能停留在了影视作品或者文学作品中,可这是一种真实存在的职业。
如果说摆渡人是将人的灵魂从痛苦中救赎出来,那捞尸人便是将人的身躯从冰冷的河流中解放出来。
挟尸体以索天价
在二〇〇九年十月二十四日,湖北省荆州市,曾发生过一桩让人扼腕叹息的事。这一天,一群大学生相约去野炊,他们走着走着,便来到了长江的江边。
可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在江边玩耍的两个小男孩,不慎失足跌入江中,就快被汹涌的水流吞噬,只能向岸边奋力呼救。
这些大学生也发现了这两位小男孩,极强的正义感与同情心让他们无法做到坐视不管,他们中有的不会游泳,可仍然下定决心要救这两个孩子。
于是,这十五名大学生你牵着我我牵着你,组成一个人梯,朝着江水中踱步而去。
秋季,长江的水汹涌又冰冷,学生们的手臂却温暖又有力。他们彼此搀扶,让两名小男孩通过自己的身躯慢慢回到岸边。
可天不遂人愿,意外还是发生了。眼看着两名小男孩获救,水里的大学生却快被湍急的江流所冲垮。
大家的体力开始逐渐耗尽,组成的人梯也被江流拍散,很多学生落入了江中,危在旦夕。
就在这危急关头,周围的冬泳队员们发现了他们,来不及反应,他们脑中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救人。
可是与汹涌的长江相比,人类的力量实在显得微不足道。
虽然冬泳队员们已经倾尽全力,救回了6名大学生,却还是有3名大学生,被澎湃的浪潮所吞噬,淹没在了长江里。
这三位英雄分别是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为了拯救两名落水儿童,他们三个人永远地失去了生命。
这个新闻曾轰动一时,这三名大学生们的英勇事迹也感动了许多人。
他们才刚刚经历了三年的苦战,踏入了大学的校园,眼看着即将迎来光明的未来,却为了救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实在是令人扼腕。
而在这件本就让人悲哀的事件过后,更是出现了令人寒心的“天价捞尸”事件,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
在这三名大学生牺牲后,警方也组织着打捞尸体的进程,可在长江里想要寻回这三名大学生的尸体委实不易。
溺水者的亲人们只得委托捞尸人,通过他们让这三名学生的遗体重回大地。
可没想到令人寒心的是,在打捞这三名学生的遗体过程中,捞尸团队竟然要价3.6万元,这一笔天价的捞尸费用,在当时便传得沸沸扬扬。
这样漫天要价的行为,引起了家属的不满,于是便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可在最后的协商之下,他们还是妥协了,支付了这笔巨额费用,让捞尸团队把三人的遗体打捞归还。
这件事引起了热议,学生们英勇救人的事件令人感动,可捞尸人挟尸索价的行为又令人无比心寒。
那么,何为捞尸人,捞尸的费用又为何如此高昂呢?
少有的职业——捞尸人
风急浪涌的长江上,一艘小船在浪里穿行。游走于生与死的边缘,一次次地将尸体从水里打捞出来。
这就是“捞尸人”,一个不被世人所看好的职业。
生死之间,阴阳之界。在普罗大众眼中,捞尸人是一种极不吉利的职业,他们在湍急的江流中作业,让迷失于浪潮中的躯体重归地面,每天都在与已故之人打交道。
而在近些年里,捞尸人不仅是在汹涌的河流中穿行,更是被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捞尸人的工作辛苦且危险,天不亮的时候就需要起身上船,到自己工作的“领地”去,四处察看是否存在顺流而来的躯体。
尽管时常有防溺水的宣传,但我国每年因溺水而亡的人仍然不计其数。
他们的身躯顺着河流飘向各处,捞尸人们的工作就是将他们从冰冷的水域中打捞起来,归还给自己的家属。
当然,是需要收费的。
这份工作需要天天和尸体打交道,人的尸体长时间在水中浸泡,便会变得浮肿、发白甚至破裂,若是有鱼群活动,变得面目全非也并无可能。
所以,要面对这些尸体,首先需要过人的胆量,就如同我国的殡仪专业,也需要同尸体打交道,但却人数稀少。
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要胆量整日面对各式各样的尸体的。
有些刚溺亡不久的尸体,被捞尸人们用特殊的工具打捞起来后便被带到岸边,等待着家属的认领。
而有一些尸体则腐烂严重,面目全非,很难被认领带走。捞尸人们便把他们就近挂在岸边。有人认领便带走,无人认领便顺水流走。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捞尸人这一行业里,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规则和忌讳。
例如,不能让尸体看到自己的正脸,打捞过尸体的工具不能再拿去捞鱼,不能将尸体举过头顶之类。
常年生活在江上,又是与尸体打交道,捞尸人们的身上自然是少不了一身恶臭。
人的尸体在水中浸泡久了,难免发出一种剧烈的臭味——尸臭。
而捞尸人们也必须适应这种难闻的气味,有时甚至连续几天沐浴都不能去除身上的这股味道。
那么这种人数稀少的职业,真的赚钱么,真的有暴利么?
靠捞尸发家
要再说起捞尸背后的利润,除了前文所说的3.6万才肯下水的长江捞尸人外,不得不提起一位黄河上的捞尸人——魏应权。
“黄河又没盖子,你去跳啊”,这句争吵中骂人的话语,便是说人想去跳河就尽管去。
但在上个世纪的黄河里,浮尸确实数不胜数,有不少人都被留在这条河中,与泥沙共眠。
虽然如今魏应权早已是周边远近闻名的捞尸人,但他最开始只是在黄河中捞捞瓶子、木头、铁皮等,直到他打捞起了人的尸体。
50年前,生活在甘肃什川镇下坪村的魏应权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作是给生产队放羊,那可是一门苦差事。
那时的黄河中总是时不时就有浮尸,也有家属请求帮忙去江里寻人,将亲人的尸体带回。
遗憾的是那个时候还并没有专门从事捞尸行业的人,都是托亲戚朋友找人帮忙在河中打捞。
于是,那时的魏应权就帮公家做事,在放羊之余还要兼职打捞尸体。
放羊已经很苦了,捞尸的工作比放羊还要苦得多。那时魏应权捞尸是为了公家,一个月拿着十元的补助,他说:“宁肯放羊也不想从事这行”。
最开始,魏应权也是死活不肯去捞尸的,不过迫于生计,他还是下定决心去做这一行。
显然,家里人肯定是不支持的,谁会希望自己的丈夫,自己的父亲成天去江上捞尸体呢?
当魏应权向家人提出这一想法的时候,他的妻子和儿子都是极力反对的。
即使是现在的人,大多对人的尸体都有种害怕和敬畏的心情,更何况当时的人们的思想呢?可是魏应权下定了决心,不顾家里的反对,撑着木筏便去了江上。
但是,和想象中的不同,捞尸并不是个简单的工作。
首先是生理上的不适,魏应权此前从未面对过这么多的尸体,还是如此凄惨狰狞的模样。他说,尸体被泡得肿大,脸都已经变了形。
每每吃饭,就会想到那些恐怖的尸体,这让魏应权在精神上饱受折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吃不下东西,甚至拿着靠捞尸挣的钱心里都感觉慌乱不已。
花了好长一段时间,魏应权才克服了生理上的不适,继续从事捞尸行业。
有一次,在打捞尸体的过程中,魏应权捞起了一个小伙,本以为他已经一命呜呼了,捞起来过后竟然又“活”了过来,这可把魏应权吓了一个激灵。
原来小伙根本就没死,他被魏应权救了起来,也非常感激魏应权。魏应权救人的名号也在村头传开了,大家对他也不再抱有异样的眼光。
渐渐地,魏应权胆子大了起来,便带着儿子一起干活。
他们会拿着望远镜寻找尸体,再从尸体的口袋中翻找,看看有没有电话本或是身份证等表明身份的人,再通过派出所或是电话本联系其家属。
快的话几天便有人来认领尸体,并且支付费用。
魏应权靠捞尸发家,他坦言也有过挟尸要价的时候。
因为没有明确的价位表,没有市场监管,所以在当时魏应权也会狮子大开口,让尸体家属们支付不菲的捞尸费用。
有一次,魏应权打捞起了一具男尸,而尸体家属想要看一眼尸体的脸确认身份,魏应权便收取了200元的费用。
而对方发现尸体正是自己的儿子想要带走时,魏应权更是开出了4000元的价格,在当时,这确实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了。
关于其中的利润,魏应权并没有挑明,但是他也承认,有时一具尸体的打捞费用最高能达到数万元。
且只要前来认尸,不论结果如何,都需要支付几百甚至上千的“油钱”。
捞尸真的暴利吗?
在3.6万元的“天价捞尸”新闻出来后,大家都在想,捞尸是一个暴利的行业,然而真的如此吗?
如同农民种菜,渔民打渔,都需要看一个收成。捞尸也不外乎如此。
资深捞尸人为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在这个行业最开始产生的时候,确实不赚钱。
大家都是一个村里或周边地区的,偶尔有些家属比较有钱愿意支付费用,那便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而家里经济条件本就不好的,也能和捞尸人们协商。
在夏季,往往是河流中尸体最多的时候。一个捞尸人曾说,一个夏天可能需要捞40次。在他们行业中甚至有人一天救起来了13个人。
不过即便如此,像魏应权这样的捞尸人说大多时候他们也赚不了多少钱,因为有时忙活一天一具尸体也捞不到,或是捞到了也无人认领,便没有收入。
而在江河上运行船只等交通工具是非常花钱的,因此单单靠捞尸来养家糊口非常困难。
因此,捞起一具尸体所收的费用也就越来越高,但其实往往也达不到捞尸人们预期的价格。
湖北那个捞尸费虽然贵,但扣除给公司的(有捞尸公司和单干的分别)、花在设备上的钱,确实落到捞尸人手中的也没多少。
金钱还是道德
因此,引起人们所争议的便是这高昂的费用。因为没有明确的行规,捞尸的价格都是由捞尸人们自己定的,因此坐地起价也没有人去进行管制。
没有执照、没有有关部门管理,捞尸这一存在于民间的职业便饱受争议。
一边是悲痛欲绝的人们,面对着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支付高昂的费用,不免觉得捞尸人们没有人情味。
而另一边又是捞尸人们生活的需要,需要赚钱养家糊口。
如同之前热映的《我不是药神》里,一边是有效却又昂贵的特效药,一边是价格相对低廉的印度药。
国内有专业的打捞团队和民间的捞尸人,打捞团队的价格同样高昂,并且不一定就比这些江上的捞尸人们专业。
捞尸人的工作辛苦又危险,有很多时候都需要下水进行打捞工作,所以也是一门苦差事。
可捞尸并没有被认可为诸如高空作业、悬崖施工等的“高危职业”,仍然只是活跃于民间的小团体。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捞尸作为一种职业有它存在的理由,也并非歪门左道。只要是人们踏踏实实努力,勤勤恳恳劳动,那我们应该给予尊重与肯定。
如今,坚守着捞尸行业的人数已经很少了,他们坚持,是因为有人需要他们。他们活在质疑与谩骂中,等待着人们的理解。
的确,民间的捞尸行业只存在于民间,并不正规也并不规范,他们不止是需要道德的制约,更需要法律的约束与保护。
目前的我国,公共打捞还尚未发展成熟,捞尸人仍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职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们今后的发展,还有着一条漫长又坎坷的路。
- 0000
- 0002
- 0002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