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技术网红浮桥,7年来首起事故5死3伤,是意外还是管理不当?
5月16日,湖北珠山镇狮子关景区一辆商务车在驶过浮桥时,不慎落水。
据官方通报,行驶的车辆是9座商务车,里面有8人,坠入水后,3人获救,其中5人救上岸后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发生地位于湖北宣恩县珠山镇的狮子关景区,景区最大的看点就是这个浮桥,也叫“廊桥遗梦”,2014年建造的,长约400米,宽只有4.5米,只能容纳一辆车子行驶。
浮桥没有桥墩,完全是浮在水面上,路面是木板,下面是PVE材质制成的浮箱支撑,为了防止浮桥左右摇晃厉害,中间还有钢索固定。
用景区负责人的话来说,这个浮桥是非常安全的,整个设计采用了德国的技术不会侧翻,坦克也可以行驶,单车道行驶汽车更是没问题,同时还能容纳10000人,使用至今7年,这是首次出现事故。
目前,该景区已经暂时关闭,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事故善后的工作,正在进行中。
关于这个事故,人们最关心的是这种浮桥到底安不安全?七年来都没出事故,那这次事故的原因是什么?是司机操作不当还是景区管理不到位?
还有一个更有争论的焦点在于:事故车落水后,后面紧跟着的2辆车,一黑一白,看到有人落水,为何他们没有停车救人,反而是直接开走?
浮桥安全吗?
浮桥,顾名思义就是浮在水面上的桥梁,但其没有桥墩,而是用船或者特殊材质的浮箱代替。
浮桥自古以来就有使用,其中咱们中国建立浮桥的历史是最早的,据记载,公元前1184年周文王就已经在渭河架浮桥了。
浮桥大多数是临时建造的,多用于战时和一些紧急的情况下,只有少数是民用的永久性的。
浮桥虽然没有桥墩支撑,但它的负载量并不比其他桥梁逊色。就拿秦晋黄河浮桥来说,它最大的负载重量是120吨,跑大货车完全没有问题。在历史上,在很多战役中浮桥也发挥了巨大的优势。
浮桥的设计原理其实很简单,能承受的最大载荷量就是它排开水的质量,说简单点就是,只要车辆施加的压力小于等于浮力,那车辆就不会下沉。
但这并不意味浮桥就是百分百安全的,浮桥建在水上,还是会受到水流、风力、天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行驶车辆的数量、速度和车间距。
从网上分享的视频来看,当天下过雨,浮桥表面是湿的,事故车在行驶中看起来像是打滑了才意外掉进水里。两边虽然有护栏,但这些护栏不足以抵挡汽车的撞击力,导致车落水。
有专家分析过湖北网红浮桥的设计,表示该浮桥的设计还是存在缺陷的,承重能力虽然很强,但其两侧的护栏很脆弱,难以抵挡住失控的汽车,并建议最好不要让机动车通行。
此次事故,是操作不当还是管理问题?
夏女士是第一个发现落水人的,她乘坐景区的观光车缓缓上了浮桥,大约行驶了100米,就看到湖面上飘着2个人,当时还没想到是发生了事故,还在纳闷,这么冷怎么会有人在湖里洗澡,直到看到破损的护栏才意识到出事了。
于是,她大喊呼救。观光车司机立马停了下来,用对讲机求救并报警,而其他乘客则将水面上漂浮着的一男一女拉上来。被救的女子不断说着:“水里还有5个人,赶紧救人!”
从发现到救人,其实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但整个场面非常混乱,景区工作人员、保安、司机都聚集在落水处,人群中一直有人在大喊:谁会游泳,下水救人。
但这期间都没有人下水,最后有3人从车里逃脱爬上了浮桥,据说是2男1女,其中一个是司机,其中一个坐副驾驶。
从视频中不难发现,这辆车本身是有问题的,它的速度就比其他车要快,且车是9座商务车,坐了8个人,可以说是又重又快,打滑后,在惯性作用下不小心掉入水中。
其实,在浮桥的入口是有警示牌的,要求车辆低速,不高于20码,单向通行不准逆行,车辆限7座及以下车辆,且不能超过2.8吨。
而景区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既然不允许,那商务车为什么还能上浮桥?为什么景区不阻止?为什么如此危险的地方不设置救生员?为什么不给游客穿救生衣?
一黑一白车辆为什么不停下来救人?是冷漠吗?
当时,事故车辆后面紧跟着2辆车,一黑一白。商务车掉进水里后,最早车屁股还挂在浮桥上,大约5秒钟后才开始沉没。
这个时候,若是黑车和白车能停下来救人,可想而知生还机会还是很大的。
但根据网上流传的视频显示,后面的黑车没有任何停顿就走了,他是没有看见,还是压根就不想救人?
后面的白车,也只是自顾自地开走,没有大声呼救,也没有停下来施救。
有人说:“可能是他们没看见。”
有人说:“当时他们可能觉得桥不安全,怕车停下来会造成交通堵塞,最后所有车都会落水,所以赶紧先走。”
也有人说:“这种危机时刻,人就会比较懵,只顾自己是本能,救助他人并不是人人能做到的,无需批判!”
我说:“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没有发言权的,如果换做是我在现场,我也不一定会停下来。”
最后
目前,事故原因还在调查中,一切都要等官方的结果才能定论。以上这些不能代表事实,但表达了广大人民的心声。
我认为,该事故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本身车超重超速,因此打滑出现事故;景区的管理也很疏忽,疏忽的原因是,在此之前,这座浮桥至今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然而他此次的事件再次证明了“安全无小事,切不可麻痹大意!”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