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鲸鱼死亡了会发生“鲸爆”,如果换成人类会怎么样?
海边搁浅的鲸鱼尸体,总是能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方面是因为好奇,人人都想近距离观察一下大型海洋动物,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大多数人关注鲸鱼尸体,是因为“鲸爆”。
2014年4月,一头81英尺(24.7米)的蓝鲸被冲上海岸,这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报道。
据报道显示,该鲸鱼非常臃肿,体积已经超过了其正常大小的2倍,空气中弥漫着恶臭。孩子们对这个大家伙非常感兴趣,都想靠近摸一摸,戳一戳,在其身上跳一跳。
大人们认为如此肿胀的鲸鱼,非常危险,会危及生命,因此再三叮嘱自己的孩子远离鲸鱼尸体,并向有关部门反应,希望尽快处理这头鲸鱼。事与愿违,鲸鱼尸体一直吸引着孩子们的关注,甚至引来游客围观。
纵观历史,鲸爆危及生命的说法并没有实例,但人们的担忧并无道理。
就以最近的一次鲸爆为例,2013年11月,2头抹香鲸搁浅死亡后,为了收获鲸鱼的骨头用于博物馆展览,就有人近距离切开鲸鱼,因为是专业人员,当时并没有发生任何事故,但是,比较难以接受的是,黏糊糊的,带着恶臭的内脏喷出好几米远。
2004年台南也发生过鲸爆,发生在一个繁华的街道。在鲸鱼尸体转移路上发生的,路边的店铺和车辆,都被溅出的鲜血和内脏沾染,围观的人和聚集的商贩大约有600多人,没有一人受伤,就是着实被臭气恶心到了。
据当事人回忆,当时花了好几天时间清理街道和店铺,清理完几个月,还能闻到恶臭。
从科学角度出发,为什么鲸鱼尸体会爆?
简单来说,因为分解,在鲸鱼体内聚集大量气体,气体越来越多,像一个过渡膨胀的气球,一戳就有可能爆。
当动物死亡的那一刻开始,分解就开始了。
分解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身的分解,也叫自溶。当身体各项机能停止后,细胞内的酶就会被释放,开始分解身体细胞。
另一方面,细菌的分解也同步进行,分解的目标是身体内部器官和组织,以及肠道内残留的食物。
分解过程中,体内会产生多种气体,例如甲烷、氨和硫化氢,若分解时间久一点,还会产生恶臭难闻的物质,例如尸胺和腐胺。
在这个基础上,外部的环境因素也会加剧尸体的肿胀。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鲸鱼生活在海洋中,搁浅后死亡,一般也是被冲到了海岸边,而且大多是比较偏僻的地方。
因此,当一头鲸鱼尸体被发现的时候,它常常已经在岸边好几个小时了,在阳光长时间的照射下,温度慢慢攀升,分解只会加剧。产生的气体就会越来越多,体积也会越来越大。
但是,鲸鱼的内腔体积是有极限的,身体就那么大,只能膨胀到这个程度。到极限后,鲸鱼就好比一个密封的容器,体积不变,产生的气体越来越多,压强就越来越大。
这个时候,如果鲸鱼的某一处皮肤比较脆弱或者人工切开,气体突然释放,就会引起爆炸。
人的尸体腐败会出现“爆炸”吗?
无论生前人类是多么特殊,死后的身体就和鲸鱼没有什么区别。人死后,分解过程和鲸鱼是一样的,高度腐败会出现“巨人观”现象。
这个时候,整个尸体是肿胀的,难以辨认,胸腹部会因为聚集大量气体而隆起肿胀,四肢也会变大变粗,可以说是平时的“巨人版”。
原则上来说,巨人观尸体内部也有大量气体,若气体一旦找到“突破口”,也会倾泻而出的,但这个过程并不像鲸爆那样剧烈。
根据一位法医的描述:高度腐败的尸体,会释放大量难闻的气体,但气体的溢出方式不是“爆开”,而是“弹出”,有时还会伴随着液体一起飞溅出来。
同时,他也表示,从未见过一具“爆炸”的尸体。而且随着尸体的继续分解,肿胀会慢慢消失,逐渐液体化,最终完全被分解,留下难以分解的组织和白骨。
最后
同样会肿胀,为什么鲸鱼会发生鲸爆,而人体不会呢?
鲸鱼体型大,体腔大,皮厚脂肪厚,能容纳更多的气体;吃的大多是高蛋白的食物,分解时产生的气体也很多;死在海滩上尸体容易被暴晒,分解也很剧烈。
仅从这些因素来看,鲸鱼尸体很适合“鲸爆”,在现实中应该很常见。
然而,事实是,在大自然中,鲸爆是非常罕见的。除了对鲸鱼自身的身体有要求(大小、死亡原因、死亡地点等),对外界因素也有要求,温度、湿度、压强都需要满足才会出现。
对于鲸鱼这样的个体,出现都是罕见级别的,那对于人类遗体,体腔小,皮下脂肪也没有鲸鱼厚,死亡后大多数遗体会选择火化,即使选择掩埋,有的地方也会优先做防腐措施,自然分解腐败的极少。
- 0001
- 0002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