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吃到天空,一天最多吃100多只!蚊子见到天敌蜻蜓会逃跑吗?
如果蚊子的世界也有大魔王的话,那蜻蜓肯定算一个,蜻蜓是蚊子最有效的猎手,在它们强大飞行能力的加持下,它们捕食蚊子的成功率高达75.9%[1]。
事实上,蜻蜓不仅在空中压制蚊子,在蜻蜓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在空中只存活几个月,甚至更短,它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水中度过,而蚊子的幼虫也是在水中成长的,两者的“恩怨”从水中就开始了。
蜻蜓的若虫(蜻蜓是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水中会生活长达5年,在此过程中它们的主要食物来源就是蚊子幼虫,而且相比较于蜻蜓成虫,若虫的食物选择更少,所以吃蚊子幼虫的概率更高。
总体而言,没有一种动物像蜻蜓这样从水下到空中一直追着蚊子吃的,可以说蜻蜓就是蚊子一生的天敌,有研究甚至表明蜻蜓吃蚊子已经有1亿年历史了。
在这样亿万年的时间尺度上,蚊子对蜻蜓或许会进化出某种防御措施,至少看到蜻蜓会躲避吧。
出于这种生物躲避天敌的天然属性,日本一家厂商制造了一种仿真蜻蜓,他们声称只要带着这个仿真蜻蜓就可以让蚊子远离你。
仿真蜻蜓被做成吊坠形式,它可以戴在头上,可以挂在衣服上,也可以放在口袋边上,售价达到1980日元,折合人民币差不多是98元。
目前市面上化学驱蚊的产品很多,这些化学物质有一些可能是无色无味的,但就目前而言,没人可以百分百地确定这些化学气味对人体也是无害的。
相较于化学物质驱蚊,日本的仿真蜻蜓是PVC材料制成的,它对人体无害,这是这款产品的主要营销点。
就目前来看,这个吊坠作为驱蚊产品在日本本土和台湾地区还是挺受欢迎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蚊子真的会被一个仿真蜻蜓吓到吗?
蚊子如何感知世界的?
所有吸血的蚊子都是雌性,它们需要血液的营养来促进受精卵的发育,而雄性蚊子对动物血液不感兴趣,它们主要食物来源是花蜜。
雌性蚊子主要运用三种感知能力来寻找宿主和躲避猎食者,分别是嗅觉、视觉,以及感知热量。
蚊子最强的感知能力应该是它们的嗅觉,因为嗅觉是它们发现目标的第一个手段。
和人类一样,蚊子也可以嗅到很多化学物质,它们根据这些化学信息来寻找宿主,或许也会根据这些信息来躲避捕食者。
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化学物质是二氧化碳,这是动物呼吸作用排放的废气,虽然它对于人类来说没有任何气味,但蚊子绝对非常敏感。
有研究表明,人类呼吸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一只饥饿的蚊子可以在50米以外都能感知到。
在二氧化碳的刺激下,蚊子对宿主的视觉才会被激活。
它们追随二氧化碳的气味,就像我们闻到美食的味道一样,然后大约在5-10米的距离之间,它们的视觉便可以锁定宿主的位置。
在视觉线索的引导下,它们继续靠近宿主,在大约不到1米的距离上,蚊子可以检测到宿主的体温,从而确保自己即将叮咬的对象是有温度的动物而不是石头。
如果换成仿真蜻蜓的话,唯一能够让蚊子感知的信息就是视觉。虽然蚊子无论白天黑夜都可以轻松找到我们,但其实它们的视力并不好。
蚊子复眼的作用
昆虫使用的是复眼,它们的两个大眼睛上会有数百上千的小眼,基本上每个小眼都起到一个眼睛的作用,所以它们的视力达到几乎全方位,只有一丢丢死角。
但是,对于大部分昆虫而言,它们的复眼基本只能看到光亮和黑暗,或者说只能看到物体的轮廓,远没法像我们的眼睛那样可以清晰描述物体形状和颜色。
在这里得重点表扬下人类的眼睛,无论是在昆虫和脊椎动物中,能看到颜色的动物其实非常少,感谢我们的眼睛给我们一个多彩的世界。
人类眼睛是典型的猎食者特征,图:che
不过,蚊子的眼睛在昆虫界也还算不错,它们有简单的颜色判断能力,有研究表明它们对红色特别敏感——这个颜色最招蚊子。
复眼强大的地方是它对运动物体很敏感,配合我们前面提到的全方位视角,这种眼睛进化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更好地发现捕食者,并做出躲避措施。
如果仿真蜻蜓只是静止不动的状态,蚊子根本无法注意到蜻蜓,而且我相信蚊子对捕食者肯定也有自己的标准,就像捕蝇草永远不会去包裹小碎石一样,这个判断标准或许就是蜻蜓的运动模式。
仿真蜻蜓做得再像,只要它没有模拟蜻蜓的飞行,估计很难激发蚊子对天敌的恐惧,而且蚊子(甚至是所有昆虫)的大脑也远没有达到可以对不同事物产生联想的能力。
所以,仿真蜻蜓可以说没有任何效果,但它怎么能卖这么贵,只能说是ZS税。
想要蚊子少咬你的话,现在最好的办法确实只能是改变自己散发的气味——减少蚊子喜欢的气味或者增加蚊子不喜欢的气味。
6月30号,清华大学的科研团队发表在《Cell》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他们发现蚊子传播疾病能力很强的原因也和气味有关,他们发现了这个化学物质,并且找到了解决方案。
蚊子定位病毒感染者
众所周知,因为蚊子叮咬而传播的蚊媒疾病,每年会导致数十万人死亡,但人们一直不知道为什么蚊媒疾病传播速度那么快。
这次清华大学的团队发现,实验小鼠在感染了蚊媒病毒之后,身体就会大量释放一种化学物质——苯乙酮 (Acetophenone)。
苯乙酮是人体表皮微生物——芽孢杆菌的代谢产物,它可以有效激活蚊子的嗅觉神经系统,蚊子对它有明显的趋向性。
这就是为什么蚊媒病毒在最初只有几人感染的情况下,也会迅速传播,蚊子确实太容易被感染者的气味吸引了,而叮咬感染者后便很容易把病毒传播到其他人身上。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感染小鼠的表皮组织RELM-alpha基因显著下调,这种基因是哺乳动物表皮的免疫因子,它可以有效调控表皮多种芽孢杆菌。
很明显,感染者在病毒的驱动下免疫力下降最终变得的更加招蚊,这是病毒与其传播者——蚊子长期进化找到的“合作模式”。
解决方案其实也很简单,只要上调RELM-alpha基因即可,而清华的科研人员也给出了方法,只要口服维生素A衍生物即可。
切断蚊子敏感的苯乙酮可以有效阻断蚊媒疾病的传播,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项研究每年可以拯救数十万人。
真的太了不起,为中国科研工作者点赞!
- 0000
- 0000
- 0002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