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余杭频现两头蛇,真是不祥之兆?人家只是长得怪,战斗力很低
前天凌晨,杭州余杭的一位居民在堤塘边散步时发现了一个“怪家伙”——一条长着四条腿的“鱼”,他把这条怪家伙给抓了起来,养在一个白色储物盒里。
所有人都觉得这条鱼像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由于它的声音像是婴儿啼哭一样,所以也被叫作娃娃鱼。
但是,杭州余杭从来没有出现过娃娃鱼,所以大家不是特别确定这只怪鱼的身份,只能找来专家鉴定。
直到昨天,这条“鱼”的身份总算被确定,就是大鲵没错,这条大鲵体长40厘米,体重1.5公斤,年龄在1岁左右,而且没有人工养殖的痕迹,所以可以判定它是纯野生的。
大鲵并不是鱼,它是一种两栖动物,但对栖息地环境的要求极高,所以专家判断,这和杭州余杭生态环境,以及水质变好有很大关系。
其实,杭州余杭现在环境保护确实是做得很好,这体现在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在这里安家,包括各种珍稀鸟类和昆虫,以及一些珍贵的哺乳动物经常被拍到。
不过,有一种蛇近几年也频繁被报道——那就是余杭的两头蛇,之所以在这里要有一个转折语气,是因为坊间传闻这种蛇是不祥之物。
古文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大臣孙叔敖小时候看到了一条两头蛇,但为了不让更多人看到这个不祥之物,他把两头蛇杀了并埋掉,从而体现了他从小就有舍己为人的品德。
两头蛇并不是真的有两个头,而是它的尾巴和别的蛇不太一样,并没有变得越来越细小,而是长得和头部几乎一模一样,远远看去就像是有首尾各一个头一样。
这种蛇的名字叫钝尾两头蛇,考虑到楚国当时的领土,孙叔敖杀死的应该就是这种蛇,而不是因为基因突变真正长出两个头的“双头蛇”。
由于钝尾两头蛇对栖息环境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它的出现只能说明环境确实变好了,至于“不祥之物”的说法,我觉得应该是和它的习性,以及长得特别奇怪有关系。
为什么蛇有两个头?
钝尾两头蛇是中国南方的部分地区,以及越南北部的一些地区特有的蛇,在分类上它是属于游蛇科,这个科的蛇基本没有毒,它们很多生活得都不是特别容易,所以在进化上会有些奇奇怪怪的特征也不足为奇。
它们中有一些会模仿有毒的蛇,在外观上长得和毒蛇差不多,从而减少自己被捕食的风险,这种方式被称作拟态。
其实钝尾两头蛇的尾巴也是一种拟态,它模仿成一个蛇头,并试图吓跑捕食者。
不知道你看到这种蛇第一时间想到了什么,估计很多人会想到大号的蚯蚓,其实这种蛇的生活方式基本和蚯蚓一样,因为它们的主要食物来源就是蚯蚓。
当它们把真正的头伸入地底下捕捉蚯蚓的时候,尾巴则像是另一个头一样四处移动以增强错觉,就像在告诉捕食者:不要过来,我看见你了。
在自然界中,并不是只有钝尾两头蛇使用这种生存策略,很多像它这种蠕动,且需要把头伸入缝隙或者地下捕食的动物都有类似的策略。
比如一些具有剧毒的海蛇,它们很多都是需要把头伸到泥沙中捕食,虽然它们有剧毒,但为了防止被别的动物偷袭,它们的尾巴变得和自己的头差不多,目的就是迷惑那些可能不要命的动物。
只不过很多动物都是稍作伪装,而钝尾两头蛇是真的就模仿出了一个“头”,连头部周围的斑纹都几乎一样,爬动时候首尾的摆动节奏也基本一致,如果你不仔细看的话,根本分不出来哪边是头。
不过,尾巴的那个假头没有嘴巴,所以不会吐信,也没有眼睛,多观察一下也就可以看出来了。
为什么以前的人会觉得两头蛇不祥?
我们前面说过钝尾两头蛇是专门吃蚯蚓的,为了吃到蚯蚓,其实它们的身体也做了很多改动,这让它看起来和其它的蛇有很大的不同。
蚯蚓为了在土中蠕动,它们会分泌黏液来减小摩擦力,但是蛇做不到这一点,钝尾两头蛇的策略则是把鳞片变得异常细密、光滑,以此减小摩擦力。
所以,除了它们长着两个头比较怪之外,它们身上的这种鳞片分布也比较奇怪,看到的时候会让人很不舒服。
另外,高度适应地下生活的它们,一旦到了地面爬动的姿势也特别奇怪,之前杭州余杭的一位承包大户分享过一个它的视频,我个人是真的不想多看两眼。
所以,我觉得它们奇怪的长相和生存方式是它们不讨喜的原因之一,而且由于它们大多时候生活在地下,和人的照面不多,所以大部分人会比较陌生,这很容易放大它的奇怪特征。
除此之外,它们一般现身的时机也不是很让人讨喜。
我们知道蚯蚓一般会在暴雨和洪涝的时候跑到地面上来,两头蛇会追随猎物而爬到地面,可能有时候这种两头蛇出现的时候便出现了洪涝,所以古人觉得它会带来一些不祥之事吧。
最后
蚯蚓是食腐动物,只有在饱含有机物的土壤中才会存在,那些没有营养的土壤几乎不可能有蚯蚓,自然也就不会两头蛇。
现在两头蛇频频出现,原因只能是环境确实变好了,同时也说明人和野生动物变得越来越和谐,和什么“不祥之物”没啥关系。
- 0000
- 0000
- 0000
- 0001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