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害怕蛇吗?知道弱点后才明白,蛇在自然界居然有些悲催
绝大多数人看到蛇就会不由自主的恐惧,但蛇在自然界却过的并不如意,甚至有些悲催,下面说说蛇的弱点。
1.天敌众多
蛇鹫
蛇鹫生活在非洲,体高1.5米,喜欢捕猎蛇类,不管蛇有毒无毒,在蛇鹫面前就是“辣条”。
蛇鹫靠一双长腿克制非洲蛇类,它们用双脚不断击打蛇的躯体,而蛇却无法攻击到蛇鹫的躯体,或许这就是“一寸长一寸强”吧。
蛇雕
蛇雕在300米高空处搜寻蛇类,发现目标后俯冲而下,利爪直接擒住蛇的躯体,之后,蛇雕会用坚硬的喙猛啄蛇的头部,待蛇死亡后轻松将它吞入腹中。
蜜獾、蛇獴
蜜獾没有类似蛇鹫、蛇雕一样厚厚的角质层,但体内血液中却有“nAChR受体”,简而言之,这是种抗毒物质。
即便蜜獾被非洲黄金眼镜蛇、黑曼巴蛇、鼓腹咝蝰蛇咬中,只要毒液的量不是多的离谱,蜜獾都能硬抗,所以蜜獾捕猎蛇类很简单,直接冲上去啃咬。
与之类似的还有蛇獴,虽然蛇獴体内没有抗毒物质,但它的肌肉型烟碱性乙酰胆碱可以不断稀释毒蛇的毒素,就算被毒蛇咬中,蛇獴也能快速稀释毒性,跟蜜獾一样,蛇獴看见蛇也是冲上去啃咬。
2.受气味影响较大
我们或多或少都曾听过“蛇怕雄黄”,其实这是错误的说法。
科学家将王锦蛇、水律蛇、眼镜蛇作为实验对象,提前让它们饿了很多天,然后把它们分别放在风油精、大蒜泥和雄黄粉的箱子里,实验结果显示,即便很饿,它们都不会越过风油精和大蒜泥的隔离带,反而无视雄黄粉,直接冲过去把另一端的老鼠给吃了。
之所以出现如此差异化现象,就在于蛇对气味的敏感度非常高,它们的犁鼻器非常发达,对气味的敏感度很高,所以一旦闻到刺激性气味,蛇就会本能的避而远之,而雄黄粉本身还无法有效驱蛇,如果是浸泡过酒精的雄黄粉,效果则更好一些。
犁鼻器既是蛇的优点,也是蛇的缺点,如果出没深山老林,我们可以随身携带一瓶风油精,或带点大蒜粉。
如果想在家里布置防御圈,可以种点“蛇灭门”,这是一种云实亚科决明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平均高度1.2米,颜色呈金黄色,人类闻着浓郁的花香,反而能达到驱蛇效果,并且“蛇灭门”的花期很长,就算蛇计划冬眠了,“蛇灭门”的花还没落完。
3.蛇的“七寸”是要害
七寸并不是实际距离,因为一寸为3.33公分,七寸为23.33公分,地球上很多蛇的体长甚至都达不到23.33公分。
七寸是指将蛇的身躯分为10段,从尾部开始计算,第7段就是蛇的七寸,这里分布着蛇的心脏,当蛇盘躯而立时,七寸位置很明显,此时只要击中七寸,伤其要害,蛇轻则逃走,重则当场死亡。
4.蛇的速度很慢
我们都被影视剧中的蛇给带偏了,认为一旦被蛇盯上,人类即便撒腿就跑,也逃不出“蛇口”,其实大错特错。
影视剧中的大蟒蛇,在现实中为什么都喜欢待在水边或水里,因为它们的身躯太重了,需要用水的浮力来抵消部分重力,现实中,蟒蛇陆地爬行速度仅有1.6km/h,绝大多数中小型蛇类的速度在2km/h~6km/h,只要人类看见蛇,撒腿就跑的话,蛇很难追上。
5.蛇受温度影响特别大
蛇属于变温动物,当温度低于16℃时,蛇体内的细胞活性就会明显降低,当温度低于8℃时,蛇基本上失去了攻击防守能力,它们急需找地方冬眠,来度过虚弱期,等待来年温度再次回升后,蛇才会重新恢复战斗力。
但不仅仅是低温,当温度特别高时,蛇同样会因无法及时散热而死亡,例如5500万年前称霸地球的巨蛇泰坦,它们体长可达15米,躯干直径可达1米,体重超过1吨,以史前巨鳄、史前巨龟为食,但就是因为“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导致地球持续升温,泰坦巨蟒无法有效散热,所以最后因为高温灭绝了。
当夏季温度太高时,蛇同样需要找地方避暑纳凉,如果还不行,蛇甚至会被热死,在中国大连蛇岛上,黑眉蝮蛇在夏季会进行“夏眠”,让身体处于休眠状态,这期间,蛇的战斗力也会急剧下降。
6.蛇在蜕皮期间十分虚弱
蛇的外部是一层角质鳞片,虽然能保护体内器官以及减少体内水分蒸发,但这层鳞片并不会延展伸长。
蛇在长大,蛇皮是固定大小,所以蛇需要蜕皮,在1~3岁期间,蛇每年需要蜕3~4次皮,成年后,每年蜕1次皮即可。
又因为蛇属于终身生长的动物,即便蛇的寿命到了最后暮年,它们同样需要蜕皮。
每次蜕皮,蛇都会进入一段很长时间的虚弱期,很容易被其他动物杀死,并且老蛇、病蛇在蜕皮过程中,非常容易死亡。
- 00029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