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奇闻异事638光年外的“超级地球”:均温仅22℃,人类移民梦真的能实现?
84075

638光年外的“超级地球”:均温仅22℃,人类移民梦真的能实现?

我要新鲜事2023-12-26 19:47:461

从人类诞生灵智的那一刻起,我们就从未停止过对浩瀚星空的向往,数不清的漫天繁星中,是否有着其他文明,难道人类在宇宙中,真是孤独的存在吗?

起初,大部分科学家都认为,宇宙中没有外星文明,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可观测到的宇宙也愈加广泛,在一次次的刷新认知后,如今绝大多数科学家,都一致认为宇宙中存在外星文明,不讲复杂的知识,单说宇宙中存在超过10亿个星系,单纯按照概率来讲,外星文明的数量也多到令人吃惊,只是受限于某些因素,他们并未出现在我们面前。

经过科学家这么多年的探测,迄今为止发现了超过4000颗“超级地球”,所谓“超级地球”,指的是超级类地行星,在环境方面和地球相似,只不过质量要比地球高,所以被加上了“超级”二字。

人类之所以不断在寻找超级地球,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实现星际跨越,前往第二家园继续繁衍生息,毕竟现在地球环境正在变得糟糕,例如思韦茨冰川正在融化等,而且地球的寿命是有限的,如果人类不能在地球毁灭前进入星空深处,迁徙到第二家园,那就只能无奈的跟随地球一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简单了解下“开普勒-22b”

开普勒-22b是众多超级地球中的一颗,它在2009年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首次观测到,发现它的科学家叫威廉•伯鲁奇。

据威廉观测到的数据显示,开普勒22b位于天鹅座中,距离地球638光年,直径是地球的2.4倍,公转周期是290个地球日,如果密度和地球一样,那么开普勒22b的质量约是地球的14倍,重力高达2.4g。

这些因素还不足以被判断为“宜居”,还要考虑到开普勒22b和恒星的距离,以及恒星的温度、寿命等,如今科学家之所以说地球还剩下“46亿年”,这说法的根据是“太阳在46亿年后将会死亡”,所以地球也会跟着走向灭亡,足以见得,恒星对行星有多么重要。

科学家将这颗恒星命名为“开普勒22”,做一个数据对比,开普勒22的质量比太阳小3%,体积小2%,并且开普勒22是一颗黄矮星,温度也跟太阳差不多,由此可见,开普勒22的自然条件和太阳非常相似,并且开普勒22b还有40亿年的寿命。

不过由于开普勒22的质量和体积,始终比太阳小一些,所以如果开普勒22b和恒星的距离,约等于太阳和地球距离的话,开普勒22b的温度要低一些,或许不利于生命的诞生和发展,但幸运的是,开普勒22b和恒星的距离,只有日地距离的85%,这意味着开普勒22b表面平均温度可能是22℃,和地球差不多,温度适宜,还有液态水,简直就是我们理想的“第二家园”。

正因如此,2011年12月,NASA正式宣布“开普勒-22b是开普勒计划中首颗位于类太阳恒星宜居带中的行星”,不过也有科学家质疑,如果开普勒22b没有大气层,那么它的表面温度只有-11℃,不过对于这种猜想,科学家在结合后判断,开普勒22b具有大气层的概率比较高。

人类如何前往开普勒-22b?

如果以火箭的10km/s速度来衡量,人类抵达开普勒22b所需要的时间将超过1800万年,很显然,这种方式谁都无法接受。

人类目前研发速度最快的航天器为NASA的帕克太阳探测器,在距离太阳较近时,“帕克”的速度可以高达每小时约692000千米,即每秒约192千米,就算一直保持这种速度,抵达开普勒22b也需要约100万年。

时间太长,迁徙的人类或许还没落地,就已经在星空中灭绝了,这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太空环境对人类机体的伤害性太大了。

太空中由于微重力的缘故,导致人体肌肉从“拉伸状态”转变成“松弛状态”,人体肌肉将不再变得坚韧有力,而是逐渐松垮,5~11天后,人体肌肉萎缩程度就要高达20%,缺乏肌肉的有效刺激后,人体骨骼组织也会加速流失,据悉,宇航员在太空环境中,每个月将流失1.5%骨骼组织,等于是老年人在地球上流失一年骨骼组织的速度。

如果单是这些影响,还不会危及生命,但太空中到处都是辐射,从国际空间站发布的报告中得知,宇航员每天接受的辐射量为0.7到1毫希沃特,3个月内人体接收的辐射剂量是普通人在地球上的60年!

NASA有一对同卵双胞胎的宇航员兄弟,分别叫Scott和Mark Kelly,其中Scott在太空的时间为180天,Mark·Kelly的时间为54天,研究人员对两兄弟进行了血液研究,后发现部分基因发生了突变,回到地面后,虽然93%的差异基因能够自行恢复,但还有7%的差异基因疑似发生了不可逆变异,并且Scott的染色体出现了倒置和易位等现象,后续可能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现在各国对宇航员在太空中的作业时间,都规定不得超过90天,也就是说,人类在太空中的时间越长,机体所遭受到的伤害也就越大,很难想象动辄100万年的迁徙时间,对人类来说太难了,即便再过数百年也无法接受。

难道人类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1994年,威尔士大学的米给尔·阿库别瑞提出了曲速引擎理论,他认为质量会对周围空间产生影响,当质量足够大时,周围空间就会发生变化,而引力则是空间曲率改变而产生的。

米给尔认为,只要在飞船后方制造一个正能量密度区,在前方又制造一个负能量密度区,就能让宇宙飞船被包裹在一个由空间-时间曲率构成的“泡泡”中,从而实现不需要加速就能达到超光速航行,简而言之,就是让时空来推动飞船航行,例如在水面放一艘小船,人为制造波浪,即便小船没有发动机,它也能航行。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星际迷航》,剧中穿越星际空间的引擎就是“曲速引擎”,此理论一经发布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大量科学家纷纷认为这种理论只存在于想象,目前人类根本无法在宏观尺度上制造和控制负能量,而且也没有巨大的能源才能推动曲率引擎。

虽然如今在当下,觉得曲速引擎过于天方夜谭,但科学不就是如此吗,大胆假设即是第一步,不过也有科学家推测,以人类当下的科技发展速度来推测,预估在2050年,人类就能研发出0.3倍光速的飞行器,到时候前往开普勒22b只需要2000多年。

到时候,想必人类已经研发出了对抗太空环境的方案,例如用AI智能驾驶宇宙飞船,人类进入休眠保护仓等,直到靠近开普勒22b后,再由人类主导执行迁徙计划。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