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的三十位医学大师及先驱
一、外科之父:约翰·亨特
约翰·亨特是英国的外科学家、解剖学家。近代实验室外科学和解剖学的奠基人之是科学外科学的创始人。除了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以外,约翰·亨特就是这个行业最伟大的人物,他的名字在整个文明世界家喻户晓。他的名字深深的扎根于每个医学院学生的头脑之中。
在外科历史上,18世纪是近代病理学和实验外科学发展的开端,这些工作都和约翰·亨特John Huuter(1728-1793)有关。约翰·亨特是英国的外科学家、解剖学家,近代实验室外科学和解剖学的奠基人之一。约翰·亨特在解剖学和病理学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使外科医生才开始享有科学研究者的名声,被认为是有学问的人。在麻醉被发现前三个世纪,大多关于减轻术后痛苦的研究正是基于约翰·亨特的创见。
亨特的一生,除了在外科学上贡献巨大,他在人类牙齿研究、炎症研究、淋巴系统研究、枪伤手术、性病研究、妇女乳腺和孕妇胎儿、儿科甚至于人类学方面都有独特贡献。美国人对亨特的评价似乎更为中肯。已故费城教授塞缪尔D.格罗斯认为除了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约翰·亨特是这个行业最伟大的人物,他的名字在整个文明世界家喻户晓。他的名字在各个医学院被非常尊敬的提到,他的名字深深的扎根于每个医学院学生的头脑中。他还说:“约翰·亨特对美国医学的影响不亚于对英国和欧洲医学的影响。”在他有生之年,只发表过为数不多的论著。1771年发表了《牙齿演化自然史》,《论牙齿的疾病》,1772年发表《死亡后的胃部消化问题》,1786年发表了《性病论》,1794年发表《血液、感染和枪伤论》。
约翰·亨特一直被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外科医生之一,因为他的工作和研究都极具价值,尤其是利用实验动物来了解外科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引人注目的是,他更多依赖自己的观察发现以及病理学基础而不是前人的理论完成著作。超过13000项实例的临床工作和实验记录成为他留给后人最重要的财产。很多年来,他留在英国皇家外科学会的收藏都是世界比较解剖学和病理学的一个重要收藏。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的空袭破坏了大部分的收藏,万幸的是,大量膀胱结石标本保留了
英国及北美许多著名的外科医生和解剖学家早年都受过亨特的训练,其成功都得益于亨特的教诲。在他的学生中,有许多后来成名的外科医生,例如约翰.琼斯(John Jones)、约翰·摩根(John Morgan)、威廉·希彭(William Shippen)、威廉·林恩( William Lynn)、约翰·阿伯内西(John Abernethy )、安东尼·加里斯(Anthony Carlise )和阿斯特里·库珀爵士(Astley Paston Cooper )。通过他的学生,约翰·亨特影响着下一代的外科医生。
美国著名医生J. G.芒福德(J. G. Mumford)说:“所有的美国外科医生都直接或间接是亨特的学生”。他把美国的外科学发展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 他称之为“亨特的时代”。这些学生都秉承了亨特的特点——心胸开阔,热情追求真理。这种影响通过他学生的学生影响了整个美国,甚至直到今天。
二、现代医学之父:奥斯勒
奥斯勒(1849年7月12日-1919年12月29日),男,加拿大临床医学家,医学教育家,医学活动家。1884年被选为伦敦皇家内科医师学会会员,1890年当选伦敦皇家学会会员。1904年被聘为牛津大学内科学教授。
1873年他证实血小板是血液中第三种有形成分,并与血栓形成有关。1895年描述红斑狼疮的全身表现。1901年报道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1903年报道慢性紫绀合并红细胞增多与脾肿大的临床现象(被称为"奥斯勒氏病")。1908年观察到心内膜炎患者手足皮肤出现疼痛性小结(被称为"奥斯勒氏结节")。
他改革了临床教学的组织形式和课程结构,倡导临床教学与基础学科的结合。他编著的《临床内科学原理》以近代基础医学(尤其是细菌学)为基础,根据病原学和解剖位置对疾病进行分类,长期被公认为临床内科学的标准教科书,并被译成法、德、意、西、中等多种文字。他还改革临床教学医院的管理制度,促进医学教育和医院正规化的发展。他还是《内科学季刊》的创办人之一,主要参与的著作还有《近代医学之进展》等。美国医生宾夕法尼亚医学院院长维尔·米切尔说:“也许你自己并不知道,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其实应该念作威廉·奥斯勒医学院。
三、内镜之父:德索尔莫
德索尔莫Antonin Jean Desormeaux1815年12月25日,出生于法国巴黎,1844年获得博士学位, 1862年,他出任巴黎内克尔医院Parisian H?pital Necker "chef de service" 一职。1894年10月去世,时年79岁。
德索尔莫Desormeaux 是19世纪法国医生和发明家。他显著提高了早期内镜性能,使之能用于临床治疗,从而他被世界尊为内镜之父,他的内镜现在称为膀胱镜。
1853年7月20日,他将其镜在法国科学院展示。德索尔莫内镜的基础是德国人波兹尼发明的内镜。德索尔莫之前的内镜因光源差而只能作临床诊断检查之用,而德索尔莫引入了煤气灯,混合了酒精和松节油,显著提高了内镜所需光源亮度,采用德索尔莫内镜除行内镜检查之外,还可以进行简单的治疗操作,如化学烧灼等。后来的英国医生克鲁斯又进一步改进了德索尔莫内镜,扩大了内镜的使用范围。
在电灯光源出现之前,德索尔莫的成就被赞叹为艺术之作,他还写有著作,题为《De l’endoscope》,保促进了内镜的推广。
四、化学疗法之父:保罗·埃利希
保罗·埃利希(Paul Ehrlich;1854~1915),世界化学疗法的先驱。科学史上罕见的奇才,他不可能只属于某一学科,他是有机化学家、组织学家、免疫学家和药物学家。
保罗·埃利希( Paul Ehrlich;1854~1915),化学疗法的先驱。科学史上罕见的奇才,他欧根·埃利希埃利希不可能只属于某一学科,他是有机化学家、组织学家、免疫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在组织和细胞的化学染色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他是白喉抗毒素标准化的权威,提出了抗体形成的"侧链"理论,1908年获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埃利希是化学疗法的先驱,他发明的驱梅特效药"606"及其改进剂"914",为千千万万的梅毒患者解除了痛苦,他被看成医学的救星,1912年和1913年两度获诺贝尔化学奖提名。本文对埃利希的生平和科学成就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埃利希一生获得许多荣誉。1908年,因对免疫学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1909年,罗克菲勒研究所给与他10,000美元奖金;1912年和1913年,因对化学疗法的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的提名,虽未获奖,但他被公认为是化学疗法之父。1903年,获普鲁士金质学奖章;1911年,获李比希奖章;一生获得了10个荣誉博士学位。
1904年,被阿根廷大学聘为荣誉教授;191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外籍会员。
值得一提的是,在法兰克福他受到极大的尊敬。1914年,被聘为法兰克福大学教授;他的研究所和家所在的那条街更名为埃利希大街;二次大战以后,实验疗法研究所以他的名字重新命名,并设立了享有很高声誉的埃利希医学奖。
五、气管食管学之父:薛瓦利埃·杰克逊
被誉为美国的"气管食管学之父".Jackson给食管镜安装了独立的目镜,并在其末端设置了一个小灯,发明了用以照亮远端气道的辅助管道照明系统以及气道分泌物的吸引管.同时,他为支气管镜技术制定了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利用他改进的气管镜挽救了无数气道异物患者的生命
薛瓦利埃·杰克逊出生于美国匹兹堡附近一个农民和煤矿工人聚居的社区,他自幼学习努力,成绩优秀,但身体瘦弱,经常受到社区其它孩子的嫉妒和欺负。例如,将他的午餐盒摔碎,在他的午餐三明治中放入煤灰,在他的长统靴里塞进雪和烂泥,或把他的狗偷走,这还算是小事,有一次,小杰克逊被矿工淘气的孩子蒙上眼睛、捆住手脚,扔到了一个废弃的矿井里,要不是煤矿上嗅觉敏锐的狗持续狂吠引起人们的注意,及时将杰克逊救出的话,人类可能失去了这位未来杰出的耳鼻咽喉科医生。这次长时间呆在冰冷的矿井里使杰克逊染上了肺炎,因为社区医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才使小杰克逊得以康复,从此,他决心长大后要成为一名医生。
1884年秋季,杰克逊在杰弗逊医学院开始了漫长的学医生涯,他养成了早起、节俭、勤奋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在假期中,他通过销售医学书籍、油漆玻璃和瓷器等勤工俭学活动来积攒学费。毕业前一个月,杰弗逊医学院Cohen博士的一场关于喉科学的精彩演讲给年轻的杰克逊留下深刻的印象。在Cohen的影响下,杰克逊阅读了Mackenzie(1837-1892,英国喉科学之父)的著作,从而使他下决心要成为一名喉科专家。通过油漆更多的瓷器和玻璃,以及从病人那里得到的微薄收入,杰克逊购买了廉价的船票,赴伦敦Mackenzie的诊所进行了短暂的参观访问。
受Mackenzie不太实用的装置的启发,杰克逊自己设计了食道镜,并于1890年分别取出一位成人食道的假牙和一名儿童食道中的硬币。1899年对杰克逊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受Killian关于气管异物可以经硬管镜取出的启发,杰克逊设计出了实用的气管镜。
杰克逊编写了专著《经口内镜和喉外科学》。1930年担任Temple大学耳鼻喉科主席。杰克逊曾一个人同时担任五所医学院同一个学科的主席,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我国著名耳鼻咽喉科专家徐荫祥教授曾于1940- 1941年赴美国费城坦伯尔大学从师Jackson教授,专门学习气管食管学,回国后曾将Jackson赠送的食管镜一直存放在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的器械柜内。徐荫祥教授学成之后在中国最早开展气管食管镜手术,如今气管食管镜手术已普及全国,这应当说与先辈Jackson和徐荫祥教授最早传授气管食管镜技术是密不可分的。
六、现代外科与病理学之父:安布鲁瓦斯·巴累
安布鲁瓦兹·帕雷(法语:Ambroise Paré),(1510年-1590年),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法国外科医生之一。曾服务于亨利二世、弗兰西斯二世等君主。曾作为军医随军参加战争,后又专攻普通外科。撰有关于枪伤、截肢、骨折以及妇产科等方面的开山之作。公元1572年,他最后的作品《外科学两卷》出版发行,他在该书中还对妇产科作了详细阐述。故被后人认为是现代外科与病理学之父。他也是一位解剖学家,发明了多种医疗器械。
七、现代外科学之父:宰赫拉威
古罗马帝国灭亡后,随着科技中心从欧洲向伊斯兰世界转移,外科学知识也逐渐汇集到伊斯兰医生那里。在10世纪与11世纪之交,在安达卢斯,也就是穆斯林统治的伊比利亚半岛,出现了一位名医宰赫拉威(al-Zahrawi,拉丁名字是阿尔布卡西斯),他设计了对古人来说非常精细的医疗器械,并对众多疾病提出正确的解释,他的著作成为随后500年的西方外科学标准教科书。由此宰赫拉威被后人尊称为“现代外科学之父”。
尽管我们对宰赫拉威的个人生活所知甚少,但从他本人医书和后人著作里,我们仍可找到一些显示他高明医术的传说。有一次人们把一名试图割喉自杀的年轻女奴送到宰赫拉威的诊所。经过细心检查后,宰赫拉威发现这名女奴只是割断了气管,颈部动脉和静脉等大血管仍然完好无损。他赶快缝合伤口,止住少量出血。那名女奴伤口愈合后,除了声音还有些嘶哑外,几乎完全恢复了健康。
宰赫拉威还操作过许多神经外科手术,他的治疗减轻了许多遭遇颅骨或脊柱损伤、脑积水等病痛的患者的痛苦。宰赫拉威的外科巨著《医疗方法》(Kitab al-Tasrif)完成于公元1000年。这部书共36卷,是一部包含外科手术、药学、骨外科、眼科、牙科、产科、护理学、病理学等各个方面问题的百科式著作。全书第1卷讲述了医学的基本原则,第2卷是病理学,后面大部分篇幅都是对药物的讨论。
但对后世意义最深远的,当属这部书里被放在最后的关于外科的记述。宰赫拉威本人确实有“最重要的东西要放在最后展示”的想法,因为他认为外科是医学实践的最高形式,医生在熟悉医学其他所有领域之前,是没有能力驾驭外科手术的。从这部书里,宰赫拉威展现出高尚的医德。他强调万万不可因门第尊卑而对病人持不同态度,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将给医生带来无穷的便利。他视学生如己出,鼓励他们与患者之间保持最近距离,以便最细致地诊断患者病情,并给出最准确的诊断。
《医疗方法》展示出宰赫拉威的诸多医学新见解,他对许多后世医家倾力研究过的疾病进行了早期探讨。例如,他对至今在使用的治疗肩关节脱臼的牵引回旋法,以及妇女分娩时“回旋体位”的描述,要比瑞士医生柯歇尔和德国医生沃尔彻早约900年。
宰赫拉威在历史上首次描述了这种疾病,并观察到这种怪病只出现在男性和他们的儿子身上。但由于那时距离遗传学的提出还差好几百年,他没有对血友病给出确切解释。
宰赫拉威著作引人注意的一项特色,是对不同功能医疗器械的详细描述。它们被集中收录在《医疗方法》的第30卷和最后一卷“论手术与器材”里,这奠定了他此后数百年在欧洲的崇高声望。
尽管宰赫拉威的故乡在他生前就惨遭破坏,但这并不影响宰赫拉威的名望越传越远。他死后不久,《医疗方法》就由12世纪意大利克雷莫纳的翻译家杰拉德翻译成拉丁文,并很快在欧洲流行,成为当时萨勒诺和蒙彼利埃等主要医学院的标准教材。
他是中世纪被引用最频繁的外科手术权威,欧洲基督教世界的医生对他推崇备至,称颂他“在所有手术师中,毫无疑问是最杰出的”。他的影响一直持续到文艺复兴时期,当时他的著作仍被广泛学习。
八、病理学之父:莫尔加尼
病理解剖学奠基人,意大利解剖学家Morgagni,G.B.(1682.2.25-1774.12.5)。促进了近代临床诊断学的发展,被誉为“病理学之父”。莫尔加尼作为意大利解剖学家。为病理解剖学的确立作出很大贡献。他1682年2月25日生于意大利弗利,1771年12月5日卒于帕多瓦。早年丧父。15岁入博洛尼亚大学学医,受教于A.M.瓦尔萨尔瓦。
莫尔加尼拥有十分重要的著作,如下:
1、与瓦尔萨尔瓦合著《论人耳》。
2、发表论文《解剖杂录》,文中记录了气管内腺体、尿道内腺体等一些重要发现。其后他连续发表了不少文章。
3、发表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 疾病的位置与病因》,该书收载了几百个病例。经过多年对数百例尸体解剖的观察,并将病例的临床表现、死亡原因和尸解发现进行比较、整理,以充分的事实证明疾病的症状与器官病变有密切的关系,认为疾病的位置是在某个或某些器官上,因此,通过观察器官上解剖学的变化,可以判定疾病的性质和症状产生的原因。从此确立了“病灶”的观念, 促进了近代临床诊断学的发展,被誉为“病理学之父”。
九、糖尿病学先驱:阿瑞蒂乌斯
古叙利亚著名医生阿瑞蒂乌斯(Arctaeus)最早记载了糖尿病 。值得一提的是,糖尿病是人类发现的最古老的病种之一。有确切文字记载的,至少已有3500年以上的时间。在埃及法老王雅赫摩斯一世的贵族墓群里发现公元前1550年莎草纸古抄本,记述了一种叫做“多尿”的疾病,病征之一就是饮水量与尿量不成比例,饮的多,尿的更多,这正是糖尿病人最典型的症状。
公元前2世纪,古叙利亚著名医生阿瑞蒂乌斯(Arctaeus),对糖尿病的描述是病人不能停止小便,尿流不止,如同开了闸门的渡槽。患者不停地饮水,引起更多的排尿。人们无法控制这些病人的饮水和小便,如果让病人禁水片刻,他们的嘴会变得非常炙热,身体会变得干枯,内脏如同被烧焦,病人会反复出现恶心、疲劳、烦渴,过不了多久,就会死亡。
公元5到6世纪,北印度的笈多王朝濒临灭亡,皇宫之中“多尿病”流行。两位僧侣发现“多尿症”患者的尿液比正常人的粘稠许多。发现洒落桌畔的尿样竟然像蜜一样,立刻吸引大量蚂蚁前来疯狂吸吮,这些尿竟然是甜的。甚至把这种病区分为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是年老的肥胖患者,另一种是瘦小的病人,后者的生存时间更为短暂。
公元5-6世纪,中国、阿拉伯和日本的医生们也都先后发现甜尿这一重要的糖尿病病征。
16世纪,瑞士医生霍黑汉姆(Von Hoheouheim)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水分蒸发后含有一种异常的白色粉末物质。但他认为是盐。他在论文里写道:“可以推断,‘多尿病’是由于盐在肾脏的异常积淀所引起的”。这位大夫由于不做试验验证,武断推测,丧失了探明真相的机会。
直到17世纪,英格兰人维利斯(T.Willis)发现“甜尿”这一事实,比东方的发现晚了1000多年。维利斯与当时德国著名的医生约翰共同发表了这一发现的论文,并在论文中首次使用了一个拉丁文词汇“Mellitus”,意为极甜。他们还把Mellitus和阿瑞蒂乌斯在形容这种病时所使用过的“Diabetes”结合在了一起。对这一系列症状的描述有了一个正式的名字: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一个古老的疾病被赋予了新的命名。
究竟是哪个器官受损引起这个疾病,在长达千年漫长岁月里,医学界认为,既然肾脏主管尿液的排泄,那么一定是肾脏受损导致糖份外排。这种认识的影响极为深远,直到1776年,英格兰医生道伯森(M.Dobson)发现糖尿病患者血清竟然如同尿液一样含有糖份。这一结果推翻了“糖尿病是单纯的肾器官病变所引起的疾病”这长达千年的理论。那么,至少糖尿病不是由于单纯的肾脏受损所引发。
十、血液及免疫理论创立者:保尔·埃利希
保罗·埃尔利希(Paul Ehrlich,1854年3月14日-1915年8月20日)是一位德国科学家,曾经获得190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较为著名的研究包括血液学、免疫学与化学治疗。保罗·埃尔利希预测了自体免疫的存在,并称之为「恐怖的自体毒性」(horror autotoxicus)。
保罗·埃尔利希在组织学、血液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及肿瘤学方面也很有研究。他的主要著作包括《组织染色治疗与实验》、《化学治疗锥虫研究》、《螺旋菌实验化学疗法》、《免疫力研究论文集》等。"六〇六"胂凡钠明,六零六(抗梅毒药),由1908年保罗·埃尔利希实验室发现,当时对几百个新合成的有机砷化合物进行了筛选,最后确定第606个化合物具有抗梅毒活性。
十一、东方医学之父:波斯 阿维森纳
阿维森纳(980~1037)),阿拉伯最有名的医学家和亚里士多德学派哲学大师。公元 980年生于波斯博卡拉附近的一个小镇阿夫谢那(今乌兹别克),1037年卒于哈马丹。他对文学、法学、哲学、医学等都有研究。16岁始写医学论文,18岁在医学界显露头角。后因治愈萨曼王朝努哈.伊本.曼苏尔王子的病,被获准使用皇家图书馆各种稀有书籍。21岁编写了他的第一部百科全书(不包括数学)。32岁完成医学著作《医学原理》。阿维森纳的一生,历经几度兴衰,伽色尼的马哈茂德战胜萨曼王朝后,他流亡在外,曾任行政官员,曾被囚禁,几遭暗杀,仍坚持学术工作。一生的最后14年在伊斯法罕度过。终因生活放荡不羁和过劳,57岁逝世。
阿维森纳生活在阿拉伯医学的全盛时期,他的医学理论主要还是以希波克拉底的四体液学说为基础;但就其医学内容看来,也吸收了东方的医学,如中国的医学和印度的医学。他的名著《医典》对当时所有的医学知识加以整理和注释,书的内容编排清晰,文体雄辩有力,论述比较中肯,因此这部书直到17世纪末在西方各国医生的心目中都是绝对的权威。《医典》12世纪由西班牙人杰拉德译成拉丁文,更经犹太学者注释,流行于欧、亚两洲。15世纪和16世纪曾多次出版,长期被阿拉伯语国家和欧洲医校采用为教材。阿维森纳一生著作甚丰,据说有90多种。医学著作除《医典》外,著名的还有《治疗论》、《医学原理》。
十二、维生素B1发现者:克里斯蒂安·艾伊克曼
克里斯蒂安·艾克曼(Christiaan Eijkman,1858年8月11日-1930年11月5日)1858年生于荷兰。从阿姆斯特丹大学毕业后,到印度尼西亚当军医,后因患疟疾退役回国。1886年他重返印尼爪哇,建立实验室,继续进行脚气病研究。他发现脚气病的病因不是由细菌传染,而是因为缺少维生素B1。这个发现使他在1929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1930年逝世。
十三、心电图发明先驱:威尔海姆·爱因托芬
威廉·埃因托芬(Willem Einthoven,1860年5月21日-1927年9月29日)是一位荷兰医师与生理学家。 埃因托芬出生于当时属于荷兰的爪哇岛三宝珑,他的父亲是一位医生,在他小时后便过世。父亲过世之后,埃因托芬的母亲在1870年带他与其他小孩回到荷兰。
1885年埃因托芬获得乌特勒支大学的医学学位,并且在1886年成为莱顿大学的教授。他在1903年发明了最早的心电图与量测装置,并因此在192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27年,埃因托芬逝世于荷兰莱顿(Leiden)。
现在的心电图测量仪器已经不使用埃因托芬所发明的装置,但是人们仍然继续使用他所发明的心电图解读与分析方式。爱因托芬将经过实践得以证实的心电图描记仪的发明原理公诸于世后,在1924年为此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后人根据他的发明,将当今测定心脏功能的仪器越来越完善和现代化了。威廉.爱因托芬1927年9月29日在荷兰莱顿逝世。
十四、条件反射学说创立者:伊万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是苏联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生理学家。他一生中在生理学领域中研究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生理学的许多部门,包括血液循环、消化、分泌、高级中枢神经活动、身体机能的神经体液调节、劳动生理学、比较生理学、药物学、实验病理学、治疗学等。在血液循环生理学、消化系统生理学及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等三方面他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35年8月,巴甫洛夫以"全世界生物学家元老"的身份主持了在苏联召开的第十五届国际生理学家大会,在会上他被誉为"世界生理学家最杰出者"。这个评价是公允的。
1935年86岁高龄的巴甫洛夫主持了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召开的第15届国际生理学大会,并荣获"全世界生物学界元老"的光荣称号。巴甫洛夫如此高龄还能主持大型国际会议,除得益于他常年坚持锻炼,以及经常在花园里扫地,种草、挖土、施肥、浇水、捉虫外,还有一项特殊的锻炼,那就是在他70岁以后,开始负重散步。因为他的负重散步曾引来一群孩子的同情。一天,白发苍苍的巴甫洛夫背着包裹在绿树成荫的人行道上蹒跚而行,几个嬉戏的孩子看到后,商量着要帮老爷爷背东西,于是孩子们围上去抢着背包裹。老教授赶快解释,他是在锻炼身体,孩子们才愉快地散开了。
长年的锻炼使他的精力充沛,工作能力惊人,从而取得了辉煌成就,为人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36年2月27日,巴甫洛夫因患肺炎去世。
巴甫洛夫从事科学研究60余年,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最杰出的贡献集中于血液循环生理学、消化生理学和高级神经活动心理学三大领域。不仅如此,他的研究涉及生理学的各个部门:血液循环、消化、分泌、中枢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活动,身体机能的神经体液调节、劳动生理学、比较生理学、药物学,实验病理学和治疗学等等。
巴甫洛夫是位长寿的生理学家,直到晚年仍精力充沛,具有惊人的工作能力,在逝世前不久,他还怀着巨大的热情,草拟了一份日后的工作计划。曾经有人向他探求养生之道和长寿秘诀,他说:一靠劳动和锻炼,二是遵守生活制度,三是节制烟酒。他常说:"在大地上劳动,使我终生保持精力充沛,我想,这也是我长寿的主要基础。"他不仅在生理学方面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在长寿养生方面也为人们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
十五、近代微生物学奠基人:路易·巴斯德
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年12月27日-1895年9月28日),男,自1822年12月27日出生于法国东尔城,毕业于巴黎大学,信仰天主教,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爱国化学家,1895年9月28日逝世。
他研究了微生物的类型、习性、营养、繁殖、作用等,把微生物的研究从主要研究微生物的形态转移到研究微生物的生理途径上来,从而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并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
循此前进,在战胜狂犬病、鸡霍乱、炭疽病、蚕病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果。英国医生李斯特并据此解决了创口感染问题。从此,整个医学迈进了细菌学时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巴斯德名列第12位,可见其在人类历史上巨大的影响力。其发明的巴氏消毒法直至现在仍被应用。著名言论: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自己的祖国。
南非 克里斯蒂安·巴纳德(1922-2000) 首例心脏移植手术者
加拿大 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廷(1891-1941) 发现胰岛素
比利时 儒勒让·鲍台(1870-1961) 发现补体
十六、红十字运动之父:让·亨利·杜南
让·亨利·杜南(法语:Jean Henri Dunant,1828年5月8日-1910年10月30日),瑞士商人和人道主义者,红十字会创办人,后人尊称他为"红十字会之父"。1859年于出差途中目睹了索尔弗利诺战役的后果,后在自己的著作《索尔弗利诺回忆录》中记录了这段经历,书中的设想最终促成了1863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创立。1864年的《日内瓦公约》也是以杜南的思想为基础。1901年他和法国人弗雷德里克·帕西获得了首届诺贝尔和平奖。1910年10月30日逝世。
1901年,他和弗雷德里克·帕西(国际和平联盟和各国议会联盟创办人)同获首届诺贝尔和平奖。关于其得奖有些争议,但本着诺贝尔本人将奖项发给个人的遗愿,最终杜南得以获奖。在诺贝尔委员会上支持杜南的挪威军医HansDaae成功将杜南的10.4万瑞士法朗奖金存在挪威银行,以避免被杜南的债主拿去。在杜南的余生中,他一直没有动用这笔奖金,最后他把大部分的奖金捐给了挪威与瑞士的慈善事业。
十七、实验医学奠基人:克劳德·贝尔纳
贝尔纳,C.(Claude Bernard (1813~1878)),法国生理学家。实验医学奠基人之一。提出“内环境”概念,对消化、代谢、血管运动神经等均有研究发现。
他计划写成《实验医学原则》,但因病未完成。1862~1863年写成序言《实验医学研究导论》,后该文又经重写,1865年发表。逝世后,成为法国举行国葬的第一个科学家。
早期研究消化生理,1846年发现胰液在脂肪消化吸收中的重要性,设计暂时性胰瘘。又在体内外研究唾液、胃液、胰液对食物的化学消化作用。证明营养包括三个过程:消化、被消化物质的运输及化学掺合或燃烧;食物中的营养素必须先分解为小片段,再吸收并重新组合起来,1848年发现肝脏的糖生成作用。1853年首次进行离体器官的人工灌注,试图用血液灌注,使离体器官继续存活。1855年提出肝内分泌概念,发现糖原。1857年提纯糖原,证明肝脏既能生成糖原,又能将糖原转变成糖。1859年证明糖原生成是细胞过程。
他用切断神经并给予电刺激的方法研究神经的作用。1851年发现血管收缩神经,1852年描述霍纳-贝尔纳二氏综合征。1858年发现血管舒张神经。1864年提出器官的双重神经支配概念。
他接受A.L.拉瓦锡动物体内热量来源于燃烧过程的说法,但认为这种燃烧并非组织内的碳直接与氧结合,而是在酵素帮助下的有机过程,这种燃烧不仅发生在肺,而且发生在所有的组织。他研究过药物及毒物代谢。1844年证明箭毒只作用于运动神经,1855~1856年证明一氧化碳在红细胞中取代氧,使动物窒息,还研究过阿片、士的宁、麻醉药以及酒精发酵。
十八、放射学奠基人:安托尼·贝克雷尔
放射线的发现者安托万·亨利·贝克雷尔(1852~1908)1852年出生在法国巴黎。他受过良好的教育,1892年获得博士学位。1892年他开始在巴黎自然博物馆担任应用物理学教授。说来也巧,他的祖父和父亲先前都曾担任过这种职务,而后来却都成为内科医生。再后来他的儿子也有过这样类似的经历。1895年贝克雷尔成为巴黎综合工科学校的物理学教授。1896年就是在这所学校他做出了使他成名的伟大发现。
值得一提的是,贝克雷尔比在制造原子弹中起到更直接作用的人中的任何一个(如恩利克·费米)都要重要得多。1895年以前,没有谁在理论上证明竟会有放射现象确实存在。但是这个关键性的发明一经做出,这个领域随后的进展在一定程度上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十九、 血吸虫病先驱:西奥多·比尔喻兹
德国医学家,他的重大贡献是在世界上最早发现了血吸虫病。
二十、白喉抗毒素血清疗法先驱:埃米尔·冯·贝林
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1854.3.15-1917.3.31)德国医学家,他因研究了白喉的血清疗法而获得1901年首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于他在血清疗法和被动免疫上的研究,尤其是在对白喉治疗的贡献他于1901年被授予首枚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封为贵族。
二十一、青霉素之父:亚历山大·弗莱明
亚历山大·弗莱明(外文名:Alexander Fleming,1881年8月6日-1955年3月11日,享年74岁),英国细菌学家,生物化学家,微生物学家。
弗莱明1923年发现溶菌酶,1928年首先发现了青霉素。后英国病理学家弗劳雷、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进一步研究改进,并成功的用于医治人的疾病,三人共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青霉素的发现,使人类找到了一种具有强大杀菌作用的药物,结束了传染病几乎无法治疗的时代;从此出现了寻找抗菌素新药的高潮,人类进入了合成新药的新时代。在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弗莱明名列第45位。
尽管弗莱明曾遭受非议,但毋庸置疑的是,青霉素已挽救了数以百万计人的生命,并且将来肯定还将继续挽救更多的人,这其中大部分荣誉还是应当归功于弗莱明,是他完成了最重要的发现。正如牛津病理学系主任哈里斯所说:"没有弗莱明,不会有钱恩及弗洛里;没有钱恩,不会有弗洛里;没有弗洛里,不会有希特利;没有希特利,则不会有盘尼西林。
二十二、解剖学之王:盖仑
古罗马医师、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继希波克拉底之后的古代医学理论家。创立了医学知识和生物学知识的体系。他的学说在约二到十六世纪时期被奉为信条,对西方医学的影响很大。他发展了机体的解剖结构和器官生理学的概念;认为研究和治疗疾病应以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为基础。
他虽没有解剖过人的尸体,但在研究解剖学时采用了各种动物(包括猴子)。他的成就为西方医学中解剖学、生理学和诊断学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但他又认为身体的构造和一切生理过程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并把机体内所进行的各种过程在无法解释时均归结为非物质力量的作用。在哲学方面他是亚里士多德的信徒。
二十三、现代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被称为“维也纳第一精神分析学派”。
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 1919年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1936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8年奥地利被德国侵占,赴英国避难,次年于伦敦逝世。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他提出“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结”、“力比多”、“心理防卫机制”等概念。提出的精神分析学后来被认为并非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但激发了后人提出各式各样的精神病理学理论,在临床心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著有《梦的解析》(释梦)《精神分析引论》《图腾与禁忌》等。被世人誉为“精神分析之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
二十四、泌尿科创始人:费利克斯·居永
费利克斯·居永,法国著名外科医生,现代泌尿外科医学的创始人,巴黎内克尔医院泌尿外科诊室的创办者,也是膀胱内碎石术和前列腺切除术的先驱之一。
他在巴黎内克尔医院创办了有世界各地医学生参加的诊所。1907年,他与来自欧洲、美国和南美的泌尿科医生一起成立了国际泌尿协会(Société Internationale d’Urologie,简称SIU),并担任协会第一任主席(1907-1914年在任)。1920年7月20日,居永在巴黎的寓所去世。虽然他主要以泌尿生殖系统解剖学的成就闻名于世,
但他也被公认为腕尺管的发现者,,如今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居永氏管(Guyon's canal)”,在该部位的尺神经压迫引起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症状和体征也被称为“居永氏管综合征(Guyon's tunnel syndrome)”。
二十五、 脑和脊髓手术的先驱:哈维·库兴
哈维·库欣(Harvey Williams Cushing, 1869~1939),是一个美国的外科医生和作家,专长于脑外科,对脑外科手术的技术进行了改进,并在神经系统、血压、垂体和甲状腺领域有重大发现。以他名字命名的库欣综合征和库欣反应成为了人人皆知的疾病。 哈维·库欣还撰写了关于他老朋友威廉·奥斯勒爵士(Sir William Osler)的传记,并在1926获得了普利策奖(Pulitzer Prize)。
二十六、生理学之父:威廉·哈维
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于1578年4月1日出生于英国肯特郡福克斯通镇,排行老大,英国17世纪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医生。他发现了血液循环的规律,奠定了近代生理科学发展的基础。哈维为詹姆士一世父子的上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以后,他在政治上一度站在国王一边,但在克伦威尔的政权下,个人也未惨遭不幸。他发现了血液循环和心脏的功能,其贡献是划时代的,他的工作标志着新的生命科学的开始,属于发端于16世纪的科学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世纪,古希腊医学家盖仑的理论在解剖学和生理学中占着统治地位。盖仑通过实际观察,发现动脉血管中也是血液,于是提出人体中有两种不同功能的血液。
哈维的贡献是划时代的,他的工作标志着新的生命科学的开始,属于发端于16世纪的科学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哈维因为他的出色的心血系统的研究(以及他的动物生殖的研究),使得他成为与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人齐名的科学革命的巨匠。他的《心血运动论》一书也像《天体运行论》、《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体系的对话》、《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等著作一样,成为科学革命时期以及整个科学史上极为重要的文献。
二十七、人类血型发现者:卡尔·兰德斯坦纳
卡尔·兰德斯坦纳(Karl Landsteiner),奥地利著名医学家、生理学家,1868年6月14日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从维也纳大学医学院毕业后,继续留校,学习化学。因1900年发现了A、B、O、AB四种血型中的前三种,在1930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生理学奖。于1943年逝世。
二十八、创立紫外线光疗法:尼尔斯·利伯格·芬森
尼尔斯·吕贝里·芬森(丹麦语:Niels Ryberg Finsen,1860年12月15日-1904年9月24日)是一位来自丹麦法罗的医师与科学家。他曾在190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是丹麦的第一座诺贝尔奖。获奖原因是:"认同他在治疗疾病方面的贡献,尤其是以光线放射治疗寻常狼疮 (lupus vulgaris),开启了新的医学方法。"
二十九、发明神经细胞染色法:卡尔洛·高尔基
卡米洛·高尔基,杰出的神经解剖学家、神经组织学家和病理学家。他创立了著名的铬酸盐——硝酸银方法,为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开辟了广阔和道路。现代生物科学的基础理论之一——神经元学说,是在他的研究基础上建立的。他在1906年与卡哈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物学和医学奖金,是当时意大利享有世界声誉的医学科学家。
三十、听觉共鸣学说先驱:赫尔姆霍兹
赫尔姆霍兹(Helmholtz,1821-1894),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他曾从师于当时著名的生理学家缪勒,在心理学的多个方面都做出很大的贡献。他的主要著作有《生理光学纲要》等。
赫尔姆霍兹对人的颜色视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接受和发展了托马斯扬格的色觉说并在他的著作《生理光学纲要》一书中对它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他认为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原色-红、绿、蓝,它们的不同比例的混合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颜色。与此相对应,人的视网膜上有三种神经纤维末梢器官分别具有感红、感黄、感蓝的色素,当这些感光色素受到刺激时,它们就分解而导致各自的神经细胞产生不同的神经冲动传向大脑,大脑中这些神经部冲动不同比例的混合就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
- 0001
- 0002
- 0003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