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珍稀动物排名,正濒临灭绝的十种动物
珍稀动物是指那些数量极为有限、濒临灭绝或已经灭绝的动物物种。这些物种一般具有重要的生态和文化价值,因此需要得到重视和保护。常见的珍稀动物包括大熊猫、雪豹、金丝猴、华南虎等。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许多珍稀动物的栖息地受到破坏,生存面临严峻挑战,因此珍稀动物保护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你知道世界上哪些动物最为稀有珍贵吗?本篇文章为你整理了世界上最为稀有的十种动物,分别是斑鳖、加湾鼠海豚、爪哇犀牛、远东豹、鸮鹦鹉、白狮、扬子鳄、红狼、苏门答腊犀牛、西伯利亚虎。
1、斑鳖(学名:Rafetus swinhoei)
斑鳖又名斯氏鳖、太湖鳖,是龟类中最濒危物种,全球已知存活的斑鳖只有3只。由于人类活动大量增加以及传统中药对龟鳖壳的巨大需求,斑鳖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栖息地的污染、捕捞导致了斑鳖这样一种生存状况。龟在野外,只要有人看见,准会被拿走吃了或卖了,而龟又必须上岸来晒背、产卵,所以很容易被人抓住。斑鳖寿命是人类的数倍,最终这一族群却在人类手中落幕,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一只加湾鼠海豚在墨西哥湾的刺网中作为副渔获物被捕获
2、加湾鼠海豚(学名:Phocoena sinus)
加湾鼠海豚又名小头鼠海豚、科奇托,是加利福尼亚湾北部的特有物种,估计其数量不到300头,由于栖地范围狭小,再加上容易被渔网困住,这些都是其致危的主要原因。小头鼠海豚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极度濒危,仅比在野外完全灭绝高一级。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濒危的海洋哺乳动物。
3、爪哇犀牛(学名:Rhinoceros sondaicus)
爪哇犀牛是犀牛属中最小的一种,也是世界上最濒危的大型陆生动物之一。它们原本分布在东南亚的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但现在只有不到100头野生爪哇犀牛存活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国家公园。爪哇犀牛体型较小,身长约3-4米,肩高仅约1.5米,重量可达1吨左右。其特征包括一个角质坚硬的单一角、皮肤上有许多皱褶、头部较长且口部位于头的下方。爪哇犀的濒危有两个主要原因:(1)爪哇犀被大量偷猎(犀角被视为名贵中药,且在也门被雕刻为匕首把柄)(2)爪哇犀栖息地的减少与破坏。
爪哇犀牛是草食性动物,主要以树叶、嫩芽、果实为食。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盗猎,爪哇犀牛目前面临着极高的灭绝风险。为了保护这个物种,许多组织已经开始进行保护工作,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执法打击盗猎行为等。
4、远东豹(学名: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
远东豹又称东北豹或金钱豹,是一种生活在亚洲东部的豹亚种。它们分布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区。远东豹是豹属中体型最大的亚种之一,其身长可达2.5米,肩高可达1.2米,并且与其他豹亚种相比,它们的头骨更加宽阔。
远东豹是一种独行动物,通常黄昏时分开始活动,主要以狩猎为生,捕食猎物包括鹿、野猪、山羊、小型哺乳动物等。它们在野外可以活到15年以上,但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非法狩猎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目前这个物种处于极度濒危状态,仅存量估计不超过100只。各国政府和动物保护组织正在实施多项措施来保护远东豹,包括建立保护区、禁止非法狩猎、推广环境教育等。
5、鸮鹦鹉(学名:Strigops habroptila)
鸮鹦鹉又称夜鹦鹉,是一种特有于新西兰的大型无翼鸟类。它们是世界上最重的鹦鹉,体长约60厘米,重量可达3.5千克左右。新西兰人叫“kakapo”,名称源自毛利语“kākāpō” ,意为“夜行的鹦鹉”。它们漂亮的羽毛呈现出绿色和棕色的混合,使其在林地中非常难以察觉。鸮鹦鹉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之一,寿命可达58年。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鸮鹦鹉被IUCN列为极度濒危物种,目前仅存少数个体。
鸮鹦鹉是一种夜行性的鸟类,白天经常待在树洞或树干缝中休息,夜间则活动寻找食物,主要以坚果、种子、水果和昆虫为食。与其他鹦鹉不同的是,鸮鹦鹉没有任何能力飞行,它是世上唯一一种不会飞行的鹦鹉,但牠们却可以使用强壮的腿部和爪子,在树枝之间攀爬移动。此外,它们还拥有非常具有特色的降温机制和好奇心强的性格,因此备受人们关注和喜爱。
为了保护鸮鹦鹉的生存,新西兰政府及其相关机构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建立保护区、加强物种繁殖计划、禁止非法狩猎等。截止到2020年11月,新西兰鸮鹦鹉已恢复到210只左右。这些鸮鹦鹉全部佩戴了无线电追踪器且受到密切监视和管理。这些努力已经带来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更大的努力来确保鸮鹦鹉能够继续存在于我们的世界中。
6、白狮(学名:Panthera leo)
白狮是狮子的一种罕见的颜色变异,白狮上世纪首次在南非被人发现,白狮在世界的数量在100只以内。白狮的毛发呈现出白色或浅黄色,眼睛颜色为浅蓝色或淡金色。它们生活在南非的草原地带,由于受到人类的威胁和栖息地的减少,目前已经濒临灭绝。有科学家研究表明,白狮可能是一种远古的品种,生活在北极等较为寒冷,被冰雪覆盖的野生环境中,白色是当时生活环境较为有利的保护色,后经生物演化,这一物种逐渐消失,但白色毛色的基因仍存在于现今少数黄色非洲狮的体内。
白狮生来长了一身白色的毛,难以加入棕毛狮群,过着孤独的生活。虽然是狮子,离开群体也很难觅到食物,故而容易夭折。因此,当地人一旦发现白狮,就把它们带到动物园保护起来。
7、扬子鳄(学名:Alligator sinensis)
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也被称为扬子鳄鱼或长吻鳄。扬子鳄是目前世界上最稀有、最濒危的鳄鱼之一,仅限于中国境内的长江和部分相邻水域。扬子鳄身体长约3-4米,最大可达5米,重约400-500公斤,体型比普通的鳄鱼要小。其头部较长而窄,嘴巴细长,眼睛小而高,背部和尾巴都有棕色的皮肤,并有许多圆形的黑色斑点。扬子鳄主要以鱼类、甲壳类和两栖动物为食,是一种典型的掠食者。
由于栖息地的破坏、过度捕猎以及非法贸易等原因,扬子鳄的数量急剧减少。目前,全球野生扬子鳄的数量不足100只,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8、红狼(学名:Canis rufus)
红狼是一种生活在美国东南部的中等体型狼类动物,也是北美洲唯一的独立狼种。成年红狼身长约1-1.3米,肩高60厘米左右,体重一般在20-30公斤之间。红狼的毛色主要为棕红色,喉部、胸部和腹部则是白色的。它们具有敏锐的听觉和嗅觉,在野外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为食,例如兔子、老鼠、鹿等。
然而,由于人类增加的开发和捕杀行为,红狼曾一度面临濒危甚至灭绝的风险。到了1980年代,只剩下不到100只红狼存活于野外,被迫进入人工繁殖计划。经过多年的保护与恢复,如今红狼的数量已经有所增长,但仍未能完全摆脱濒危的威胁。因此,红狼已被列为美国濒危物种,受到严格的保护。
9、苏门犀(学名:Dicerorhinus sumatrensis)
苏门答腊犀也称为苏门犀,是犀牛科中最小的一种。它们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上,因此得名。现今世界上只有约100只苏门答腊犀存活于野外,属于濒危物种。苏门答腊犀体型较小,身长仅2-3米,肩高1.2-1.5米,重量大约在500-800公斤之间。它们的特征是头部相对较长、嘴巴较细而尖,皮肤呈浅灰色,全身长有皱纹。与其他犀牛不同的是,苏门答腊犀只有一支角,长度通常在20-25厘米之间。它们主要以草食为主,吃下部较短的草和树叶等植物。
苏门答腊犀面临着许多威胁,包括人类开发破坏栖息地、非法盗猎和森林火灾等。为了保护这一濒危物种,印度尼西亚政府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监测和打击盗猎等。同时,国际社会也在积极推动保护苏门答腊犀的行动。
10、西伯利亚虎(学名:Panthera tigris ssp. altaica)
西伯利亚虎,也称为东北虎或阿穆尔虎,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之一。它们分布在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和中国东北部。西伯利亚虎体型巨大,成年雄性体重可达300-500公斤,身长可达3-3.5米;而雌性一般要小一些。西伯利亚虎的毛色为浅黄色到橙色,腹部和内侧腿部为白色,背部有深色条纹。它们的前肢特别强壮,可以轻松承受自己体重的压力,同时还能够抓住猎物。西伯利亚虎主要以猎取鹿类、野猪、鱼类和其他小型哺乳动物为生。
然而,由于栖息地的破坏、过度捕猎和非法交易等原因,西伯利亚虎的数量急剧减少。目前,全球野生西伯利亚虎的数量不足500只,已被列为濒危物种,并受到国际保护。为了保护这一珍稀物种,俄罗斯和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禁止非法捕猎、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开展科学研究等。
作为普通人,我们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帮助珍稀动物得到更好的保护:
1. 关注珍稀动物保护的消息:关注相关媒体和组织所发布的新闻、报道等,了解和关注珍稀动物的现状和保护措施。
2. 支持相关组织:向各种珍稀动物保护组织捐款或志愿参与相关活动,为其提供必要的资金和力量支持。
3. 减少消费珍稀动物产品:不购买任何珍稀动物及其制品,如象牙、虎骨、犀牛角等,避免支持非法贸易行为。
4. 宣传保护珍稀动物意识:向身边的朋友、家人、同事以及社交网络传播珍稀动物保护意识,促进公众对珍稀动物保护的重视。
5. 省资源,减排碳: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尽量节约水电等资源,同时选择环保出行方式,减少碳排放等有助于保护珍稀动物的行为。
总之,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做起,采取积极的行动,为珍稀动物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 0007
- 0000
- 0002
- 0005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