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保有10万精兵,为何眼睁睁看常遇春攻破大都?
七百多年前,蒙古帝国的黄金家族靠着超凡的战斗力,打下了超过三千万平方公里的疆土,仅仅是地处中原的元朝就用有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过短短不过百年,元朝就用极其惊人的速度腐化堕落下去。
在统治的后半段,虽说元朝的军队打败了当时最大的红巾军韩山童部队,却抵挡不住这汹涌的民潮,不久之后的中原地区就出现了三家比较大的军阀,也就是张士诚、朱元璋、陈友谅三部。
内斗中获胜的朱元璋集结二十多万的部队主力挥师北伐,陈兵二十万直指大都,最终元朝灭亡撤退到漠北草原。
要知道此时就在不远的山西,王保保手中足有十万大军,他却眼睁睁的看着大都被攻破,难道是这位北元名将这时候叛变了不成?
王保保久居中原,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根据文献记载他的亲生父亲可能是汉人,而他干爹却是切切实实的蒙古人。干爹他的舅舅,因为二人相处日久所以视同己子,由此而成父子。
彼时天下风云,纵然蒙古人战斗力依旧强悍,但是仍然抵挡不住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逐渐的元朝兵力捉襟见肘再无力抵挡起义军,于是就放权天下,让很多地方的士绅土豪自行组建部队进行镇压,王保保父子俩就是因此起家。
在元朝的扶持之下,王保保所部很快就有了对抗红巾军的实力,此后淮西三十万红巾军被其击溃,两年之后刘福通所部与王保保父子对上,前者的部队被杀的丢盔弃甲,至此西路红巾军濒临崩溃。
此时见识到王保保父子实力的元朝庭为了不让事态失控,开始对王保保父子的势力各种打压。不过归根结底,这一切还是因为君臣之间逐渐离心离德的结果。
随着对起义军作战的不断胜利,王保保干爹察罕帖木儿逐渐利欲熏心,随着地位的不断提高,他的野心也在不断的膨胀,巅峰时候他做到了大元宰相的位置,而此时这种树大招风的行为,自然引来了另一支军队的不满。
元朝后期,本部的兵马逐渐贪污腐化,由此镇压天下不得不依靠两支私人武装,一支就是王保保父子的部队,而另一支就是孛罗帖木儿的部队。
王保保父子地位水涨船高,自然引来了另一支部队不满,二者之间的内斗也由此展开,此时朱元璋在内的所有红巾军,这是因为二人之间的矛盾与不配合才逃过一劫。
1360年7月,孛罗帖木儿大破红巾军之后被封为中书平章政事,在元顺帝的刻意引导下与王保保父子进行互相制衡,两个人实际上各自占据了元朝的半壁江山。
毫无疑问元顺帝凭借着这一招稳定了自己的江山,但也彻底让手下的两只大将开始陷入内耗,由此白白错过了剿灭红巾军的大好机会。
元朝朝廷的兵力无力对付天下所有的军队对于红军进行镇压,于是一直以来的政策是招安与打压两条腿并行,连朱元璋曾经都接受过元朝的招安。
不过在接受元朝招安只是稳住元朝的一种手段,降而复叛的事情时有发生。王保保的父亲就是死在降而复叛的田丰和王世成手里。
外有红巾军不断蚕食,内部又有孛罗帖木儿的不断打击,大厦将倾之际,王保保成为了这支军队的首领。要知道,王保保这个人,曾经被朱元璋称赞为天下奇男子,更是在1372年大破明军。
那个时候的明军可是兵强马壮,远不是土木堡之变之后的明军可以相比,既然他能够为北元立下如此汗马功劳,那为何却对明军进攻元大都置之不理?
分析这个原因还得说回王保保部和孛罗帖木儿之间的矛盾。元顺帝为了实现对王保保父子权力的制衡,就拉拢了孛罗贴木儿。元顺帝并非荒淫无道之辈,王保保为了不让自己在某一天成为皇上的刀下之鬼,毫不犹豫地加入了皇太子麾下。
1368年,大将徐达常玉春攻打元大都,一时间元朝岌岌可危,勤王诏令很快就摆在了王保保的案子上。当时,王保保的部队正在山西驻扎,总兵力规模达到10万,都是多年来能征善战之辈。
而此时朱元璋刚刚击败陈友谅,麾下部队主力不过20万,如果是他从山西进攻,那么元大都之围骤解。可此时王保保借口与孛罗贴木儿争夺地盘而按兵不动,最终坐看元朝灭亡。
他之所以如此,可能首先来源于党争,毕竟属于太子一脉,自然得优先为主子服务。其次王保保很清楚,当今元朝已经失去天下民心,灭亡是迟早的事情,而且黄金家族彪悍的战斗力早已经丧失殆尽。
即便这一次勉强守住了天下,也仅仅是能保住元大都一处地方而已。最后的原因,可能是他对于元顺帝多年以来打压的不满的表现。
有人说这是王保保不忠心的表现,事实上在明朝立国之后,很快就秋风扫落叶般的将国内元朝旧势力一网打尽,还屡次挥师进攻北方想要一举荡平北元,在这种危难关头,正是王保保站了出来,凭借一己之力,把明军挡在了南方。
换句话来讲,王保保并不是纯正的蒙古人,也从来没有享受过朝廷的恩,对于朝廷的认同感自然也就不那么足,试问谁愿意用自己打下的家业,去挽救一个每时每刻都在想着如何打压自己的人呢?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王保保拥兵10万不去救援,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元朝灭亡的进程,但是元朝的灭亡并不能全归咎于他身上。
面对历史滚滚的车轮,岂是一个人能够所抵挡的?少数民族不过百年的魔咒,想要打破可并非是什么容易办到的事情。
- 0000
- 0006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