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收入在古代相当于几品大员?
中国自三皇五帝开始,经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不同的朝代对于俸禄的发放也不尽相同。
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是重农抑商还是多元化发展,因此,俸禄发放的形式与数量都和各朝代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政治经济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所以在假定其他背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对古代官员俸禄的购买力与现代进行比对,可以得出有一定误差范围的古代官员收入,现在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朝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俸禄形式主要有采邑、禄田和稍食三种。采邑又称食邑制度,君主将土地赏赐给贵族、功臣,连同土地一起的还有土地上的居民连同对他们的管辖权,因此采邑是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的产物。
禄田又称职分田,即按职位高低授予官员不同面积的土地作为俸禄,禄田仅有土地的税收权并无所有权,显然是照食邑差了一个档次。
不论是采邑还是禄田,都是以年为发放单位的针对有爵位的高级官员的,因为他们还可以通过税收获取资金。而稍食也是按月发给低品级官员的工资,也有“均其稍食,分其人民以居之”的说法。
汉代官员的俸禄分为十六个等级,当时称为“秩次”,用“石”作为计量单位。
汉代中央部门的正一品的太尉、司徒、司空俸禄在万石(350斛),即56000元;九卿俸禄在中二千石(180斛),即29000元;二品的三师三辅俸禄在二千石至真二千石之间(120斛-150斛),工资水平在19000-24500元的区间内;
三品的都尉,中郎将等官员其俸禄为比二千石(100斛),即16100元;四品的御史中丞,尚书令等官员其俸禄在千石(90斛)即14000元的水平;五品如我们熟知的黄门侍郎、谏议大夫、郡史等等,其工资水平在7000-12000不等;
六品县令俸禄三百石(40斛)即6000元;下三品的低级官员如县尉、县丞工资水平在二百石(30斛)即4600元;等级最低的小吏其俸禄仅为百石(16斛谷物),在当时可维持五口人的生活,其收入相当于现在的2500元。
唐代官员分九品三十级,正四品以下正从又上下,无论中央还是地方的官员,都按此官品标准定俸禄,唐代的俸禄有永业田、职分田、禄米、俸料,连仆役的生活费用都算在内。
唐代正一品官员禄米700石,俸料31000文(一千文为一贯,即一两银子),另有12顷职分田,算下来其月薪可达116000元;三公九卿的薪资待遇也能达到7万元的水平;正四品的御史中丞月薪为4万元;
正五品的州长史月薪在3万元;正六品的京兆县令月薪为23000元;正七品的县令月薪为17000元;再往下的九品芝麻官月薪仅为一万元。由此可见,唐代俸禄名目虽多,但总水平却并不高,最低级的官吏待遇远不如汉朝时期。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最繁荣的朝代之一,两宋时期开通坊市、促进贸易往来,农耕用具的更新、水利设施的建设都促进了宋朝经济发展的商业化、货币化。
国库充盈,官员的工资水平自然也有所提高,除了基本工资外还有禄俸和衣赐,加上米面、酒茶、牲畜马匹等生活用品都有补贴,“公用钱”、“公使钱”、“供给钱”名目众多。
特别是元丰改制以后官员除正式月俸、职钱、禄粟之外,地方官还有“职田”,职田税收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宋朝的宰相、枢密使等官员正俸(基本工资)在300贯,加上粮补、衣补等各种赏赐和补贴,折合下来其工资高达52万余元;
参知政事正俸200贯,待遇合算后约为37万元;节度使虽然品阶仅为从二品,但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正俸有400贯,每年的公使钱3000贯,待遇合算后更是高达76万余元;
六部尚书、翰林学士薪资接近,正俸55贯,待遇合算后约为11万;州刺史正俸35贯,待遇合算后约为75000元;县令正俸15贯,待遇合算后约为2万。
官品是明朝时期确定俸禄的依据,这与与宋朝以官阶为依据大相径庭,明朝九品十八级,初期官员的俸禄都是米,明中后期改为“米钞兼发”,只给少部分米,其余部分折成钱,米粮与铜钱之间的折算率却逐年降低,演变成“米一石仅值十四五钱”。
太师、太傅、太保等正一品的高官年俸仅为千石,即每月4万多的工资;正二品的六部尚书月薪三万余元;三四品的侍郎、知府等官员月薪都在1-2万的区间内;
五品的长史、知州官员月薪还能维持在7千元;到了知县、县丞、主簿、县吏等基层官员,月薪仅为两三千元,薪资水平的降低自然引发了大部分官员的贪腐现象。
清朝俸禄发放就较为简单了,官员分九等按品发放、有正从之分。
康熙年间,御史赵璟就曾上奏说,知县每年45两俸银,平均到每月也就3两多点,家人温饱、喂养马匹加起来一个月也要五六钱银子,月俸不足五六日之费,不取之百姓势必饥寒。因此,雍正元年加增养廉银的补贴制度。
因为有养廉银的发放,各省总督折合薪资近50万元,漕运总督、各省巡抚、按察使薪资也都在20万元以上,由于这些官员职位的特殊性,因此清朝统治者对他们俸禄的发放也毫不吝啬。
普通官员可就没这么幸运了,从二品内阁学士的薪资仅为22000元,正四品六科给事中薪资仅为15000元,甚至还没有正七品知县35000元的薪资高呢。
官员的薪资问题一定是要与社会生产力相适应,与物价相适宜的,过高则民不满,过低则官取之百姓。通过文章简单的介绍,相信您对古代薪资水平也有了大概的了解。
- 0000
- 0000
- 0000
- 0004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