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催眠术之谜,催眠术竟能预测未来(人体分泌内啡肽)
导语:我们有时会在精神高度压抑的情况下会导致失眠,有些情况严重者还可能去看心理医生让其为自己催眠调解。催眠术呢起源于18世纪,催眠术在精神医学和临床心理学等方面的确有显著效果,在原则上每一个人都能够运用的。那么接下来就由探秘志小编为大家揭秘神奇的催眠术之谜!
神奇的催眠术之谜
催眠术源自于希腊神话中睡神Hypnos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公元1774年奥地利的麦斯麦医生,他以“动物磁力”的心理暗示技术开创了催眠术治疗的先河。1841年英国医生布雷德尔出版了一本书——《神经催眠术》,在此书中他正式把心理暗示技术定名为“催眠”。
催眠术起源于18世纪,近年来许多关于大脑成像的研究也反映了相似的机制,催眠术原则上催眠术的确是任何人都能运用的,但是也有大多数人并不能够运用得当。催眠术究竟是为了服从催眠师,还是精神高度集中的自然状态,至今仍然是一个谜团。
科学家对催眠术发表新的见解
催眠术最初带有欺骗性质,当时德国医生弗朗茨·梅斯梅尔博士发明了一种神奇的疗法,可以治愈各种无法解释的怪病。在昏暗的灯光和玻璃碗琴演奏的虚无缥缈的音乐中,他向病人灌输一种只有他可以控制的看不见的“催眠气流”。这样经过催眠之后,病人就会痊愈了。
历史学家说,尽管最终证明梅斯梅尔博士所言并非全部属实,然而他是第一个发现思想可以被暗示控制而影响身体的人。英国眼科医生詹姆斯·布莱德博士在治疗实践中采用了这个发现,1842年他根据希腊语的“睡眠”一词发明了英文单词“催眠”。
在医学界,催眠术不是随意逗笑的事情。19世纪,印度医生成功地运用催眠术作为麻醉剂,甚至用于截肢手术,直到发现麻醉用的乙醚后这种做法才弃之不用。现在,波斯纳博士认为,最近关于催眠和暗示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了解大脑正常功能的运作机制。
神奇的催眠术是否能预测未来
俄罗斯创造性和医疗性催眠术研究协会副会长伊戈尔·拉济格拉耶夫认为,对知觉施加影响能对一个人的生理过程起到作用,他不止一次得到了证明。他有一个女患者的更年期曾经闹得很厉害,由于经期紊乱,头部和心口都疼得实在难忍。经做几次催眠治疗后,其更年期“推迟”了7年,不仅不再头疼和心口疼,月经也恢复了,变得格外精神,身体没灾没病。拉济格拉耶夫还坚信,通过催眠能把一个人送到未来。
他曾通过催眠告诉过一个人,他比实际情况要老许多许多。一次,一个音乐学院的女学生来找他看病,说自己当着观众弹钢琴有些怯场。他在给姑娘做催眠时告诉她,说她不是22岁,而是32岁,还说她是个天才的钢琴家。这大大增强了女大学生的信心,使她在音乐会上的演出大获成功。
不久前,专家们还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试验,在试验过程中谎报了患者的年龄———二百岁、三百岁、一千岁、一百万岁,与此同时还记录下反映受术者大脑生物电活动情况的脑电图,发现其波形图总起变化,仿佛患者能清楚看到遥远未来的画面。不过这又该如何解释呢?而且患者清醒过来之后,什么也记不得了。
人在接受催眠时会分泌内啡肽
哈佛医学中心的吉南德斯和罗森塔尔教授还发现了催眠术的另外一个不可思议的属性:病人处在恍惚状态下,骨折和外科手术的伤口能更快愈合。第一项研究请了12位踝骨断裂的病人参加。吉南德斯对其中的6人在3个月内每星期做一次催眠,另外6人只接受一般治疗,由另外一批专家通过X光透视仪来观察病人的骨头愈合情况,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哪些人接受了催眠,哪些人没有。结果表明,那些接受过催眠的患者要比接受一般治疗的患者早两个星期下地行走。
一些生物化学家认为这是内啡肽影响的结果,拉济格拉耶夫对此表示认同。内啡肽是人体内合成的一种麻醉物,据说患者在接受催眠过程中会分泌得更多,从而减轻了愈合过程中的痛苦。因为它能给人带来精神愉快,所以有一种无痛感觉。可是,又该怎么去解释美国前不久所进行的另一项试验呢?那里在麻醉状态下对妇女所做的人工授精的成功率要高出一倍,这好像就不仅仅是内啡肽的问题了。不过目前用催眠术来治精神病、心脏病和传染病还不见什么疗效。
神奇的催眠术的新解释
不久前,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催眠临床运用的精神病专家戴维·施皮格尔博士根据大脑最新研究成果解释了催眠术的实质,他说,数十年的研究表明,只有10%—15%成人极易接受催眠。而在12岁以前,人的大脑信息传递途径还未成熟前,80%—85%的儿童极易接受催眠。施皮格尔博士说,1/5的成人对催眠有抵抗力,其余的介于两者之间。
近年来许多关于大脑成像的研究也反映了相似的机制,即在暗示影响下存在自上而下的大脑运行。哈佛大学神经学家斯蒂芬·柯斯林博士说,大脑自上而下的处理过程控制了感觉信息,或称自下而上的信息。人们认为,对外部世界的所见所闻所感构建了现实。柯斯林博士说,其实大脑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构建它所感知的事物。
施皮戈尔博士说,多数情况下,自下而上的信息与自上而下的预期相符。但催眠很有趣,因为它让二者发生了错位。尽管对催眠术是如何起作用的至今医学界了解不多,然而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医学领域就开始使用催眠止疼,而近年来催眠术则用于治疗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创伤、过敏性肠胃综合征以及饮食失调。不过,人们对催眠的认识也存在不同意见:催眠状态究竟是怎么回事,它究竟是为了服从催眠师,还是精神高度集中、陷入沉思,以至忘了周围环境的一种自然状态?医学界还在继续研究。
神奇的催眠术原则上任何人都能运用
原则上催眠术的确是任何人都能运用的,它可以使实施催眠术的人沉浸在一种好像暂时操纵了他人心理的奇妙优越感中。但是催眠术如果不考虑医学及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往往会伴随着种种弊端和危险。它或许可以解释感觉信号的处理过程。眼睛、耳朵和身体接收到的信息首先传递到大脑的初级感觉区域。再从那儿传送到所谓的更高级的进行理解的区域。比如说,花朵反射的光首先进入眼帘,然后转化为图案传送到初级视觉皮层。在那儿,大脑辨认出花朵的大致轮廓。然后图案传送到高一级的区域———就功能而言———辨认出颜色,然后传送到更高一级的区域,破译出花朵的属性以及关于特定花朵的其他常识。
从低级到高级区域的信息处理过程也适用于声音、触觉和其他感觉信息。负责传送各种感觉的神经细胞束携带着感觉信息。令人惊讶的是反方向的信息传递,即从高端到低端的信息传递,这种传递方向称之为“反馈”。自上而下传递信息的神经纤维的数量是自下而上传递信息的神经纤维的10倍。如此大量的反馈途径表明:意识(即人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言)建立在神经系统科学家所说的“自上而下的处理过程”基础上。你的所见不一定都是你的所知,因为你的所见取决于随时准备解释原始信息的经验基础———比如花朵、锤子和面孔。
大脑自上而下处理信息的过程解释了许多问题:如果对现实的构建经历了如此多的自上而下的处理过程,这也就解释了安慰剂(一枚糖制“药片”可以使你感觉良好)、非安慰剂(一个巫医可以令你平白无故地生病)、谈话疗法以及药物疗法为什么会有效果,因为,如果高端———大脑信服了,则低端———人的感觉将受到影响。
神奇的催眠术与睡眠
为什么催眠曾被视为是与睡眠相同的状态,这一点是很清楚的。在别人看来,正在睡眠的人与经过“睡眠”诱导催眠了的人在表现上报相似;二者显然都可产生不随意活动,如生动的做梦。
睡眠与催眠的另一个可能的相似之处在于,有人(埃文斯,1977)发现受术者在接受哈佛集体催眠易感性量表A表的测试时的得分与他们的夜间入睡能力有关。埃文斯(1982)认为,这种相关可能是因为人体内存在一种控制意识水平或意识状态的机制;而该机制无论在人们进入催眠还是进入睡眠时都发挥作用。除了上述相似之处以外,人们一般认为睡眠与催眠是大不一样的两种状态。
神奇的催眠术与梦
比如梦,它是我们意识的一部分,但是与我们平素白天的意识几乎是脱离的。在梦中,被隐藏在人们心底深处的不合情理的愿望体现出来,同样情况在催眠状态中也会发生。
催眠术也好,梦也好,都与一般意识稍有不同,它介于某种意识过程的中间,是与人的心理本态有关的一种生理机制。大脑的这种机制同样可以解释催眠,它实际上就是创造这种令人惊叹的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过程,即心理暗示战胜现实的过程。
结语:神奇的催眠的确在很多领域都有很重大的积极影响,催眠术是运用心理暗示以及进入受术者潜意识沟通的一种技术,现今对催眠术的看法及解释还尚未明确,是一个需要花费时间来研究的谜团啊~~~
- 0001
- 0004
- 0000
- 0000
-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