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地震云,地震云图片大全(并不能预测地震)
什么是地震云?由于地震的难以预测性,导致民间有很多对地震征兆的误解,这地震云就是我们最常听到的地震前兆说。地震云的形态较为奇怪,再加上有那么几次巧合在出现地震云后就发生了地震,导致很多人认为地震云能够预测地震,下面我们来看看地震云图片是什么样子的。
什么是地震云,民间误传的地震前兆

地震云图片
地震云是非气象学中云体分类的一种预示地震的云体,在国际上的研究还较为表面,至今没有一个共同观点。现在西方和日本学术界对地震云抱有不可信与伪科学的态度。毕竟现在还没有找到地壳运动与短时间气象变化相关联的理论证据。

有学者研究过全世界有记载的地震记录,能够找到地震云与地震有关的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地震云碰上地震都是巧合,只有中国、日本、印尼等还有较多民间爱好者对它进行探索,对于地震云图片更是热衷,,由于很多民众都不懂什么是地震云,所以请不要进行大肆的宣传,以免掀起不必要的恐慌和动乱。
地震云图片与形态
以下的地震云的征兆都是民间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请不要盲目相信。
1、单条震云

这张地震云图片为横条状,一般都是单条出现,条带深浅分明,现有观点认为浅的一端为震中。这种云很像飞机飞过之后留下的痕迹,所以又有人叫做飞机云。一般预示着2周以后有地震。
2、多条震云

成平行或者放射状的云,对于平行的多条云,现观测多为本地地震;而现有观点认为放射状云的震中是其成弧指向的圆心。这两种云一般预示着2~6天以后的地震。
3、卷震云

这张地震云图片像是垂直的向龙卷风一样,或者像无风时垂直向上的烟柱一样的云。现在没有关于其震中判断的说法,预示着三天以后地震。
4、鱼鳞震云

由大块云团在几小时内形成的松散成鱼鳞状的云团,多与“多条震云”同时出现,云团深浅分明,现有观点认为浅的一端为震中,预示着2~6天以后的地震。
5、团块震云

是地震时震中出现的固体形状的大块的或者团状的云,现有观察记录很少且认为定义为地震云较为牵强。
地震云不一定预示着要地震。地震本身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地震云并非一种准确的预报方法。
地震云形成的原因
【地壳内能加热空气形成地震云】

地震前地球内部积聚了巨大的能量,使地温升高,加热空气,成为上升的气流,并以同心圆状扩散到同温层。使10,000 米高空的雨云形成细长稻草绳状的地震云。
【地壳裂开泄露的热能形成地震云】

他提出的观点,弥补了日本教授观点的很多不足。吕提出地震云既能产生于震中区上空,也能产生于远离震中区而又有应力集中的断裂带上空。当因震前容积增大而传递应力至远离震中区时,在应力集中过程中,断裂带上的强应力作用使岩石发生挤压摩擦,使热量增加,地下热流通过断裂带不断逸出地面,上升到高空,形成带状地震云。
【地壳裂开地下水蒸发形成地震云】

寿仲浩对地震云的成因机理也提出了自己的模型。巨大的岩石在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最脆弱的部分首先破裂、造成小震。这些裂缝一方面减小了岩石的结合力另一方面,地下水乘裂隙而入,水的膨胀、收缩和化学反应进一步减小了岩石的结合力。随着孕震区构造活动的加剧,由于摩擦等因素产生大量热量,岩石中的水份在高温、高压下变成了水蒸汽,水蒸汽通过裂缝到达地表;到达地表的水蒸汽不断上升,遇到冷凝条件就形成云。
【综合法】

对于地震云的形成原因众说纷纭,虽然各有道理,但是都不能完整的解释地震前出现的这种现象,所以至今还是个谜,而且地震本身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所以预报地震,最好采用综合法。地震工作者们认为,地震即将发生时,因地热聚集于地震带,或因地震带岩石受强烈应力作用发生激烈摩擦而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从地表面逸出,使空气增温产生上升气流,这气流于高空形成“地震云”,云的尾端指向地震发生处。也有的认为,“地震云”的必然性尚缺乏实验数据,也可能是一种巧合。究竟如何,有待进一步考证。
真实记载的地震云事件
早在17世纪中国古籍中就有“昼中或日落之后,天际晴朗,而有细云如一线,甚长,震兆也”的记载。

1935年我国甘肃隆德县(今属宁夏)《重修隆德县志》中记载有“天晴日暖,碧空清净,忽见黑云如缕,婉如长蛇,横卧天际,久而不散,势必为地震” 。

清人王士祯在其所著的《池北偶谈 卷下》中“地震”一节里,谈到1668年7月25日山东郯城8.5级地震时,记有:“淮北沐阳人,白日见一龙腾起,金鳞灿然,时方晴明,无云无气。”这里说的龙,看来是一种“黑云如缕,宛如长蛇”的长蛇状带状云,阳光一照,便显得金光灿烂。这便是地震云中的一种。另中国古代的许多县志和史书中都有这样的记载。1935年中国甘肃隆德县(今属宁夏)《重修隆德县志》中记载有“天晴日暖,碧空清净,忽见黑云如缕,婉如长蛇,横卧天际,久而不散,势必为地震”。

1948年6月27日,日本奈良市的天空,突然出现了一条异常的带状云,好似把天空分成两半。此怪云被当时奈良市的市长看见了。第三天,日本的福井地区真的发生了7.3级大地震。 市长把这种“带状”、“草绳状”或“宛如长蛇”的怪云,称为“地震云”,认为“地震云”在天空突然出现后,几天内就会发生地震。市长的论断,得到了日本九州大学工学部气象学家的支持。

1978年1月12日下午5时左右,市长在奈良市商工会议所五楼礼堂讲话时突然看到窗外天空中飘动着一条细长的由西南伸向东北方向的红云,他立即停止讲演,向参加会议的大约三百多人宣布,那就是“地震云”!云的上浮力量很大,正要突破其它云层。“地震云”有时呈白色,有时呈黑色,这次因为发生在黄昏,所以呈红色,他估计在两、三天内将发生相当大的地震。结果,第三天(1月14日中午)在日本东京以南伊豆群岛的大岛近海发生了7级地震。
- 0004
- 0000
- 0000
- 0000
- 0000